首页> 年度报告>宁强县> 宁强县宣传文化中心

宁强县宣传文化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8 15:43
单位名称 宁强县宣传文化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业务范围: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文化交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历史文物管理与保护;村级文化站业务指导;组织开展相关培训;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宁强县羌州路中段
法定代表人 丁伟
开办资金 20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宁强县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2万元 20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免费开放工作气势如虹。经过3个多月的图书馆闭馆提升改造工程,在喜迎宁强县图书馆建馆85周年之际,面貌一新、气象一新的宁强县图书馆于1月11日恢复开馆,正式对外实行免费开放。1至5层的县图书馆建筑面积达到2717㎡,馆藏文献6.2万册,拥有了数字文化阅览区、多功能厅、中文文献借阅区、少儿阅览室、中文文学开架阅览室、视障阅览室、地方文献室、国学馆等十余个功能室,拥有亲子阅读、数字服务流动服务、“图书馆+”进基层读书、文泉讲坛等12个服务项目。以总分馆制建设为抓手,业务覆盖全县18个镇(街道)图书馆分馆和部分村(居)农家书屋(村级服务点),以及宁强书房(一馆)(二馆)。从服务效能、业务能力、保障条件三个方面逐项审核该馆填报的评估数据,并提出了具体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11月国家文旅部公示为“三级图书馆”,这也是该馆首次获得等级馆称号。文化馆办公场所的搬迁工作,新场所新局面,完善功能布局,按群众文化专业布局设置了相关部门,明确了职能。开通了宁强县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并定期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利用新媒体拓宽了群文工作的广度,圆满完成了数字文化年度项目。最大程度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得公共文化需求。(二)文化人才队伍过硬,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成绩斐然。1.群文辅导工作开展有序,先后举办了书法、二胡、国画、油画(水彩)创作公益培训班。组建了馆属合唱队,聘请专业指导在每周三晚定期开展合唱训练。2.开展了文化艺术进校园、进机关社区等活动共计10次开展线上线下公益讲座5场,群众文化专业展览展示展播线上线下15场。3.群文创作和辅导工作开创新局面,文化馆专业干部作品在中省市专业展览展演和专业期刊上展出和发表。辅导和创编的群众文艺节目在各级文艺赛事和演出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组织和策划了文旅点燃行动、广场文艺演出、交响音乐会、龙舟赛、羌舞大赛等。(三)大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有力推动、引导和服务全民阅读。今年在阅读推广活动中,主抓“4.23”世界读书日和陕西省阅读文化节系列活动的同时,持续开展亲子阅读和“图书馆+”进基层两个品牌读书活动,增大了阶段性线上读书活动的开展,读者参与率高,普遍感受到图书馆功能全、服务优。截止12月20日统计,联盟活动12场次、6879人次;自主活动67场、207场次、48279人次。其中讲座11场次、808人次,培训11场次618人,展览16场次8156人次。在各种媒体平台发布转载活动资讯、音视频共计713条,浏览23.53万人次。其中“文化宁羌”微信公众号发布217条消息,阅读次数160566、阅读人次113611;抖音“羌小图”发布34个,浏览量逾8万人次。(四)羌文化传承保护发展工作稳步推进。1.羌博馆严格执行免费开放时间,节假日向公众开放,在门口显要处公示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开放,周一休息,平均每周开放时间达到了42小时。2023年游客参观人数12.2万。4月,博物馆举办了羌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羌文化进校园,开展了多场别开生面的校外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寓教于乐,学习羌文化,把羌文化带进校园,将其发扬光大。羌博馆是社会实践基地也是文化志愿者服务站,这不仅为宣传羌文化做出了贡献,也充分体现了实验基地的文化价值。5月,博物馆日开展了主题为“展现博物馆力量体现羌文化魅力”的博物馆系列活动,带领学生和老师参观羌碉、博物馆,体验羌族劳作。进行羌文化知识问答,进一步加深对羌文化的了解。2.积极组织博物馆干部职工开展业务练兵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客流量淡季,集中开展了职工业务技能培训活动。一是组织博物馆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安全知识培训,学习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并进行了安全知识测试,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二是组织开展了讲解业务技能培训,每月考评1次。讲解员业务技能培训采取过关的方式,博物馆全体职工参加,每次选择1个展厅,4个讲解员排排过,从讲解技巧、展厅文物、文物知识延伸逐一考评。三是先后选派2名业务骨干参加了市文旅局组织的“牢记嘱托,感恩奋进”2023汉中市汉文化讲解大赛。切实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综合业务水平。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在全县城范围内免费赠送春联500余幅。按照有关规定,完成6项市级非遗项目申报工作。编辑上传本地文化资源16条,通过文化宁羌等公众号,扩大宣传。先后举办了广场舞比赛、合唱比赛、书画展览、文旅融合专场文艺演出等活动,抒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羌博馆在全年接待人数40000余人次。图书馆宁强书房和高寨子街道和阳平关镇分馆的设备开始安装调试,新的图书管理系统开始生效,图书管理人员加快了对新书的编目进度,8500余册新书陆续编目完成,并在15名阅读推广天使的协助下,宁强书房、高寨子街道办分馆的新书上架完成并通过了项目组验收。宁强书房社会效益显著。自宁强书房开馆试运营。多月来,共接待读者2.4万余人次,注册读者1350余人,基本实现了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助借还的智慧社区图书馆功能。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机关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格,工作作风散漫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还需进行长期学习整改。二是因人员不足,文化下乡活动次数略少,群众文化生活单一。三是基层读书馆的书籍内容单一。四是人员流动缓慢,能从事文化专业人才短缺。2.改进措施:一是加强领导干部“四个意识”,尤其是每周一例会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主题教育等活动的开展,加强作风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从工作上、风气上、纪律上逐步走向正轨,重塑精神面貌,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二是积极组织文化下乡活动,让老百姓感受体验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是通过宣传,使名人士捐赠书籍或向上级争取项目,采购有益于群众文化生活的书籍,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四是积极向上级汇报,选聘或招录艺术类专业人才。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继续做好“三馆”免费开放和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免费开放工作环境,提高舞蹈排练厅、书画展厅和多功能培训教室利用率。继续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辅导,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水平,提高服务效能,加强职工业务学习,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群众精神需求。2.积极参加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书法家义赠春联、为贫困户送温暖、送书下乡。2024年初,可以利用流动文化车奔赴镇村,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实施文化乡村振兴攻坚计划,择机择时开展走基层送温暖,开展“志智”双扶活动。3.严格按照《博物馆条例》要求管理好羌博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争取达到三级博物馆指标体系要求,规范落实相关管理规定。4.继续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每个干部要切实完成自己的帮扶任务。实施文化乡村振兴计划,择机择时开展走基层送温暖,开展“志智”双扶活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