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动物卫生与屠宰管理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动物卫生与屠宰管理提供服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所需物资的供应;屠宰加工厂(场)的技术认证。(业务范围涉及资质认可或行业许可内容的以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内容为准) | |
住所 | 西安市未央路28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浩 | |
开办资金 | 1165.26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1.19万元 | 100.9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2023年度内变化事项说明:1.根据陕农人事〔2022〕27号文件精神,2022年10月24日单位负责人变更为刘浩。已于2023年4月办结法人变更登记。2.根据省编办印发《陕西省农业厅所属事业单位整合机构精简编制规范管理方案》(陕编办发〔2016〕118号),陕西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和陕西省畜禽屠宰加工质量管理站(陕西省畜禽生肉质量监督检验站)合并,组建陕西省动物卫生与屠宰管理站。已于2023年10月办结陕西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和陕西省畜禽屠宰加工质量管理站法人注销登记。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在省农业农村厅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站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总体目标,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为推进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动物防疫物资保供有力一是全力做好强制免疫疫苗采供。全年组织供应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5540万毫升、O型口蹄疫疫苗4865.8万毫升(其中合成肽703万毫升)、奶牛双价口蹄疫疫苗87.1万头份、小反刍兽疫疫苗1467.9万头份、布病疫苗973万头份、以散养猪为主高风险环节猪瘟免疫用猪瘟疫苗1541万头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应急储备灭活疫苗315.4万头份。二是积极做好牲畜耳标产供。全省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牲畜二维码耳标生产供应2715.58万套,猪、牛、羊挂标率均在95%以上。三是认真做好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供。全年更新储备高浓度消毒药、口罩、防护服等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物资3.9万套(个、公斤),组织布病、炭疽、新城疫疫苗、布病虎红抗原等生物制品1559.8万毫升(羽、头份)。支持渭南、商洛等市县防护物资3.75万余套(箱、只)、生物制品1557万毫升(羽、头份)。四是用心做好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核发。全年核发各类型养殖场、屠宰场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1804份。五是细心做好动物卫生证章标志组供。全年组织供应各类动物检疫证明137.25万份,动物检疫标志4628.75万枚(个/套),动物检疫电子印章77枚。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高效有序一是积极开展动物强制免疫。全年免疫猪O型口蹄疫2109.97万头(次),猪瘟2077.87万头(次),牛O型口蹄疫248.63万头(次)、奶牛O型-A型口蹄疫47.87万头(次)、羊O型口蹄疫2215.95万只(次),羊小反刍兽疫1405.65万只(次),家禽H5-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14726.52万羽(次),鸡新城疫13453.82万羽(次)。畜禽群体免疫密度均在90%以上,应免密度达到100%。二是果断处置人畜共患病疫情。及时处置延安市宝塔区突发性炭疽疫情,开展阎良人间布病疫情排查,处置咸阳屠宰环节非洲猪瘟环境阳性等多起点状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疫情,遏制了疫情扩散蔓延。三是动物强制免疫“先打后补”稳步开展。出台《陕西省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工作方案(2023-2025年)》,全省1568个规模养殖场开展先打后补,涉及畜禽3294.7万头(只),兑付补助资金429.9万元。四是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能力得到提升。配合制定演练方案,参与现场指导,圆满完成了2023年全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五是加强春秋防疫技术指导和调研。春秋防期间派员赴西安等地参加指导服务,对铜川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西安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以及汉中等畜牧兽医重点项目、安全生产等情况进行调研。六是强化人畜共患病防控宣传干预。根据我省布病疫情形势,向各地配发布病干预包1500余套、畜间布病防控宣传画2万份、人畜共患病宣传书签等5万份。三、动物卫生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一是“陕西智慧动监”信息系统功能逐步强大。结合我省实际,搭建“三个一”动物卫生信息化工作框架,优化“先打后补”模块,构建畜禽从养殖到屠宰的动物防疫检疫全链条信息化监管模式。二是无纸化试点再扩容。在咸阳、渭南、延安、汉中、杨陵5市(区)24个县(区)试点的基础上,在咸阳、商洛、榆林、安康、铜川整市推进动物检疫证明无纸化出证。各地市各环节检疫监督信息逐渐畅通,应用智能分析纠错功能逐步完善,动物检疫全链条智慧化监管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年出具无纸化动物B证6.11万张,占全省动物B证的36.69%,检疫畜禽3465.24万头(只、羽)。三是做好养殖场户在“陕西智慧动监”的登记备案。督促各地市建立畜禽存栏、出栏和强制免疫等电子档案,全年备案养殖场户12.01万。四是上线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模块。秋防前正式运行“先打后补”模块,实现补助在线申请、自动审核等。五是强化动物检疫证章标志信息化管理。印发《关于在全省启用动物卫生证章标志系统的通知》,在“陕西智慧动监平台”建立“动物检疫证章标志管理系统”,实现票证章的全程跟踪和线上管理留痕。六是推动畜牧兽医生产经营主体统一赋码及基础信息采集。按照厅畜牧兽医局安排,指导各市县完善、清查全省养殖场(户)、动物隔离场、活畜禽交易市场等在“陕西智慧动监”平台统一赋码和基础信息采集,加快畜牧兽医行业信息化管理进程。七是加强检疫信息系统数据管理。积极开展动物检疫监督数据质量提升年活动,制定实施方案,加强数据审核,强化数据共享。举办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全面排查、加固信息系统安全性。四、动物检疫工作规范有力一是严格申报制度。按照《动物检疫申报制度》要求,加强动物检疫申报点管理。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网络平台广泛宣传动物检疫法律法规等,提高养殖场(户)的主动报检意识。三是规范检疫程序。严格按照产地检疫规程等的要求开展产地检疫,做好动物检疫有关信息与中央平台对接共享。四是积极推荐备案。备案供应河北、江苏等兄弟省份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企业5家(次),备案畜禽运输车4890辆、登记动物贩运主体1720个,确保我省动物及动物产品跨省有序流通。五是推进线上登记。全省25个指定通道检查站全年监督检查运载动物车辆及动物产品车1200辆、动物315.07万头(只、羽),查处不符合规定运载动物及动物产品车6辆,动物1285头。六是完善指定通道建设。在宜川等15个县区持续推进指定通道建设,配备仪器设备312台(套),严防动物疫情传入传出。2023年,全省共产地检疫动物16893.39万头(只、羽),屠宰检疫动物5822.8万头(只、羽),无害化处理猪54.25万头、其他畜禽及动物产品43.85万只(公斤)。五、畜禽屠宰监管水平持续提升一是屠宰企业标准化创建任务全面完成。配合厅畜牧兽医局深入推进国家、省级畜禽屠宰标准化示范厂创建工作,全年创建国家级示范厂4家,省级示范厂5家。二是肉品品质明显提升。严格督促畜禽定点屠宰企业认真落实“瘦肉精”自检和非洲猪瘟自检制度。全年检测“瘦肉精”112.76万份,结果均为阴性。全年企业自检非洲猪瘟656.64万头,结果均为阴性。三是协助完成部级风险监测采(寄)样。明确抽检任务、优化抽检流程,全年采(寄)样38份。四是做好屠宰行业管理系统平台统计分析。切换新“全国畜禽屠宰行业管理系统平台”,统计全省128家生猪、26家牛羊及5家禽类屠宰厂信息,全年屠宰生猪740.46万头、牛7716头、羊16.30万只。五是谋划推动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工作。起草陕西省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实施方案、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建档生猪屠宰GMP专家48名。六是加强技术标准制定。《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室建设规范》和《畜禽屠宰企业动物运输车辆洗消中心设计规范》通过评审。六、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能力明显提升一是无害化处理监管平台信息化管理稳步运行。全省8家处理场实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信息化监管,3家养殖场自行无害化处理场所纳入系统管理。涉及运输车25辆、运输人员95人。二是扩大信息化监管范围。新增安康市石泉、汉阴、旬阳等3个县(区),铜川市全部纳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信息化监管体系。三是开展无害化处理技术指导和培训。编制的《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技术》入选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线下、线上培训434人。七、行业队伍能力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圆满完成全国执业兽医资格陕西考区考试。在西安设2个考点34个考场,2938名考生参加了10602科次考试,594人成绩合格,305人获得执业兽医师资格。二是强化兽医队伍培训。举办全省第十三期官方兽医师资培训班和人畜共患病防控技术培训班,组织全省4414名官方兽医参加全国线上考试。开展屠宰环节兽医卫生人员线上培训,全年培训兽医技术人员6700余人次。三是开展效能评估。按照厅畜牧兽医局安排,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基层兽医机构效能评估。指导城固县国家级评估、扶风等8县区省级评估,支持商洛、宝鸡开展基层兽医机构效能评估整市推进,目前,宝鸡已完成市级评估,商洛已完成县级评估。四是组织参加全国检疫大比武。我省代表队在决赛中荣获团体第9名,1人获个人二等奖,被授予“全国农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人获个人三等奖。八、单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一是强化制度建设。修订完善20余项管理制度,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良好局面。二是强化组织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五星级支部和精神文明单位创建,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夯实党支部的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定了《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组织学习党章党规党纪等12次,观看警示教育片5部,排查新增廉政风险点4个。四是强化能力提升。结合“三个年”活动确定4个调研课题,按照“传帮带”思路,开展集中汇报交流,不断提升单位业务能力。五是重视技术成果积累。我站与汉台区合作实施的《母猪精准批次化生产高效繁育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等2个农业科技项目完成技术成果评价鉴定。六是强化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完成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压茬轮换,在宜川县开展了2期畜牧产业发展及防疫技术培训,帮助集义村销售蜂蜜等产品5.6万元,申报《2024年集义村菌菇保鲜库建设项目》,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一年来,我站通过了省直机关工委文明单位复验,获陕西省职业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单位。9名同志参加全国“学思想、强党性、共奋斗”知识挑战赛入围全国复赛,受到省直机关工委表彰。收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表扬信4份。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