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佳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为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负责协调开展文化产业发展交流活动。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人民路185号(县委大院) | |
法定代表人 | 王苗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佳县县委宣传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万元 | 0.49万元 | |
网上名称 | 佳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开展的主要工作(一)加强精品文艺创作,完成《葭州词典》整理编撰工作;出版《榆林市摄影界》佳县专版一期,文学期刊《铁佳州》4期;创作长篇小说《回望佳县》和歌曲《一条大河天上来》MV各一部;对接拍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文献电视片《永远的东方红》4节,预计年前可在中央电视台1套栏目重要时段播放;配合实景剧《黄河谣·唢呐情》《黄河船夫》大型活动汇演。乡村振兴主题电影《高高山上一头牛》分别在佳县、榆林、北京三地举行首映礼,斩获第二届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最佳乡村振兴影片奖”,荷叶坪村被确定为“榆林市文联文艺创研基地”。(二)推动文娱活动惠民,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98场次。承办省音协、市文联“高唱东方红·颂歌新时代”“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新生态·新应对’——榆林市摄影家协会走进佳县”等各类活动8场次;举办“2023年缤纷四季读书月系列活动暨东方红书店揭牌仪式”“佳县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等大型活动16场次;开展农村公益放映4026场次。(三)壮大文化产业发展,新增入统规上文化企业2家,分别为东方红写生基地和木头峪旅游运营公司;争取文化产业市级专项奖励资金40万元;申报省市精品文化(重点)项目2家,分别为大美石窑省级旅游度假区提升项目和王家焉庭院经济科普示范基地。截止目前,全县规上文化企业营收总额3114.6万元,同比去年增长率为31.4%,增幅全市排名第一。二、取得效益圆满完成了2023年各项工作,举办了系列活动。今年10月底,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在佳县正式开馆,以“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为主题,通过参观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举办《黄河船夫》民歌剧展演、黄河传统秧歌剧“跑旱船”和《黄河谣·陕北情》唢呐吹打音乐会、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调研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榆林厚重的黄河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自开馆试运营以来,累计接待观众1.5万余人次,预计年接待观众20多万人次,间接带动佳县全域旅游增收4000多万元,新增就业1000多人,助推佳县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存在的问题(一)政府服务水平不高。一方面文化企业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对企业的信息指导、法律援助、技术服务、业务培训等难以到位。另一方面,政府投入不足,文化企业在发展初期,因融资难、营销难、见效慢等原因,非常依赖于政府财政扶持,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政府只能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园区建设和保障文化企事业机构日常运行。(二)资源转化办法不多。我县虽然文旅景区资源丰富,但文创产品少,未形成品牌规模,旅游初级要素不健全,旅游产业链欠缺。(三)培才引智机制不活。一方面,缺乏高端优秀人才,特别在文化创意、文化企业经营和文化产业推动等方面缺乏领军人才,导致丰富的文化资源难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文化产品,文化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文化产业胜势。另一方面,现有本土文化人才没有盘活,政治引导力不够,激励机制吸引力不强,人才投身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四、整改措施(一)提高政府购买服务水平,通过申请财政资金,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提升文化企业自主发展能力。完善政策,大力扶持特色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落实好佳县《关于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见》,加强佳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围绕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特色,形成文化产业园区集群发展。(二)抓好文化成果转化,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有计划的推出一批文化文艺作品。深度挖掘、整理、提炼散落在县内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黄河船夫文化、农耕文化、黄土文化遗存,将文化基因植入到全域旅游建设全过程,持续擦亮佳县文产金名片,打造具有佳县标识度的文化品牌。(三)加大对人大的引进力度,招聘专业的高端优秀人才,盘活现有的人才队伍。加强“三项机制的”的应用力度。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和激励在制,灵活用人制度。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加快制度机制改革,补齐政策短板。建立文化产业激励扶持机制,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县委、政府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出台了《佳县高质量发展旅游产业奖励办法》《佳县发展康养旅游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佳县2023年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重点项目实施方案》,围绕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资税费改革、人才引进、环境保障等重点领域,加大政策扶持和倾斜,增设专项奖补资金,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新的机制、政策的出台,必将极大刺激推动我县现有规上文化企业取得长效发展,增加营收。(二)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文化产业新业态。对全县本土文化文艺人才及其作品纳入智慧平台,推动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发挥文化服务职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通过精心策划,打造一批具有佳县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例如讲述红色故事的书签、用枣木雕刻的文玩、印在衣服上的剪纸等,打好家训文化、商贾文化、红色文化牌。陕西省黄河文化博物馆开馆后,加快东方红文化产业园街区运行步伐,持续引进陕西秦晋黄河大峡谷、北京隐居山里等公司,对佳县文旅产业规划运营。(三)深度挖掘、整理、提炼散落在县内各类红色传统文化遗存,将文化基因植入到全域旅游建设全过程。组织专门力量,针对不同的景区景点融入不同的文化底蕴,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采撷白云山景区要道教传统文化的精髓教义,以绘画、书法、音乐等表现形式进行弘扬;通过赤牛坬景区实物展陈、实景演出,以文化遗产点亮文明之火,扩大民俗文化影响力;深度挖掘泥河沟景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内涵,让人领略千年不衰的生命奇迹和这种奇迹滋养下的繁衍生息;维护还原木头峪古镇历史建筑原貌,打好家训文化、商贾文化、红色文化牌,打开家庭、村落、区域永葆活力的发展密码;打通峪口国际艺术小镇传统造纸文化与现代艺术文化的联系关节,引导人们探求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的启迪与催化,从而打造西北地区知名艺术小镇。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