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川县> 延川县以工代赈办公室

延川县以工代赈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3-28 14:58
单位名称 延川县以工代赈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年度国家以工代赈建设项目的申报,项目资金的下达,并监督实施建设项目等。
住所 延川县河东街10号经济发展局二楼
法定代表人 刘勇
开办资金 1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川县经济发展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035万元 5425万元
网上名称 延川县以工代赈办公室.政务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变更登记的事项有变更法人及变更办公地址,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经济发展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开展活动,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单位章程执行情况:本年度严格按照章程执行,单位名称、单位性质、均无发生变动,住所地址变更为延川县河东街10号经济发展局二楼;单位法人代表也变更为刘勇。本单位上级业务主管单位仍为延川县经济发展局。业务范围仍为:年度国家以工代赈建设项目的申报,项目资金的下达,并监督实施建设项目等。资产管理方面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细则执行,资产损益情况正常上报,开办资金未在变更范围之内。没有受奖惩及投诉情况,无违规违纪现象发生,未接受捐赠资助。二、以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如下: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坚强领导、支持下,我办全体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使以工代赈工作有了新的起色,结合自身实际,回顾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单位基本活动(一)项目建设情况2023年在完成以前年度项目审计、验收以及付款的基础上,共争取中、省以工代赈资金80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41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288万元,省级配套资金104万元,共安排2023年以工代赈项目2个。1.往年部分项目完成情况:往年部分项目在2022年完成续建的基础上全部完成项目验收及审计,工程款已基本付清,剩余2018年示范项目(关庄镇甄家湾村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工程款140万元,2022年鲍家河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剩余县级配套资金92.873204万元未支付,正在积极协调拨付。2.2023年项目建设情况:本年度,按照县政府安排,实施项目2个:关庄镇2023年中央财政以工代赈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为关庄镇刘家圪坮村,概算总投资398.1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88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硬化产业道路长2.4㎞,宽3.5m,硬化入户路长2.4㎞,宽2m,新建便民石拱桥一座等。该项目于2023年3月27日完成招投标手续,确定由陕西远拓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实施,中标价为382.266799万元,随后于本年度4月3日签订施工合同,开工时间确定为4月7日。截止目前,项目已完成建设,累计支付工程款200万元,正在组织审计、验收等手续。延水关镇2023年以工代赈示范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为延水关镇古寺村,概算总投资969.53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410万元,省级预算内资金10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硬化生产道路3301.4米,混凝土路面,宽3.5米,并建设排水、防护等相关配套设施;并对村庄内9600米入户道路进行硬化,混凝土路面,宽2米等。该项目于2023年8月8日完成招投标手续,确定由陕西正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实施,中标价为728.519886万元,随后于本年度8月9日签订施工合同,开工时间确定为8月10日。截止目前,项目已完成建设,累计支付工程款100万元。(二)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我办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在工作重要位置,单位主任负总责,委派单位副主任为村书记助理,帮扶干部2名。全力极配合村“两委”开展各项工作,落实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是一支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充满活力帮扶团队。针对该村实际情况,帮扶干部坚持做到“四到”,一是“走到”,结合“防返贫排查”活动,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走访过程中坚持不留空白、不留死角,排查细致,做到心中有数;二是“问到”,村里老年人多,帮扶干部特别注意态度和方式,把村民当亲人,与村民唠家常,让村民实话实说,有事敢说;三是“看到”,帮扶干部走地头、坐炕头、看衣柜,实地查看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四是“做到”,一旦群众有了困难,就扑下身子,想方设法,竭尽全力,解决问题。并为村支部配备了电脑,改善了办公环境,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帮扶时间短,但是群众的认可度较高。针对改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村主干道、入户路都为土路,每逢大风雨季节,给群众生产生活出行带来了不便这种现状,我单位借助行业优势,单位领导多次到上级部门协调争取资金,共争取500万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对本村的产业路、入户路、主干道实施硬化,截止目前,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解决本村70多名低收入户参与工程建设并获得劳务报酬,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经济收入,为今后本村的养殖种植产业打好基础,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三)政治理论学习我办按照县委、经发局党支部统一安排部署,围绕二十大报告,积极开展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严格按照局党委学习安排进行了集中学习、自我学习、“党员小书包”等多种形式的学习。通过一系列学习,我办上下都能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我办十分注重以工代赈“赈”的作用发挥,项目实施中,优先雇用受益村已脱贫户及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其他农村低收入人口,吸纳受疫情、灾情影响暂无法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和易地搬迁群众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并获得劳务报酬,促进人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务工收入,提高就业技能。截止目前,2023年项目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共发放劳务报酬100余万元,带动参与务工群众80余人次。我办十分注重以工代赈拓展赈济模式,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借鉴历年以来以工代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街接乡村振兴工作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复制推广“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和“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两类综合赈济模式,在严格落实务工组织和劳务报酬发放的基础上,全面拓展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等新赈济模式。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既可改善项目所在地生产生活条件,也能提升群众就业技能,增加低收入群众经济收入。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方向以工代赈项目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改善了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项目前期工作不够规范、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单位缺少技术人员、办公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不同程度影响了单位整体工作效益的发挥。整改措施1.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积极协调财政部门,保证配套资金。2.单位缺少技术人员,积极协调人事及财政部门充实单位技术人员及相应经费。四、下一步工作安排下一步,以工代赈项目建设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题,以加强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乡村振兴建设为主战场,围绕乡村振兴计划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整村推进连片连线开发项目,以空间上集中,时间上连续的连片开发为重点,突出以工代赈资金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和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并以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为主要工作思路,切实加强项目监管,保障资金使用安全和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以工代赈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以工代赈“赈”的作用。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严格执行市发改委《关于开展2021年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规范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及《以工代赈实施工作指南(试行)》等文件要求,全面规范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加大以工代赈方式推广力度,一是建立“县负总责、镇街部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县经济发展局、以工代赈办要抓好政策衔接、项目入库、计划分解下达、投资落实、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等工作;各镇街、县级各相关部门是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要做好项目选择、进度安排、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二是建立以工代赈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和纵向联动,采取联席会议、实地督导、联合调研、定期调度等方式,加强对各镇街和相关部门的督促指导,凝聚工作和政策合力,推动推广工作落实落地。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