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川县> 延川县永坪中学

延川县永坪中学

发布时间: 2024-03-28 14:46
单位名称 延川县永坪中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初中学历教育。
住所 延川县永坪镇
法定代表人 张鹏飞
开办资金 204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川县教育科技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60万元 125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9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单位法人由原来的呼向荣变更为张鹏飞,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回顾这学期永坪中学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秉承“为生存与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守正与创新并举,传承与改革并重,大力开展特色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取得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成果。这学期我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是党建领航铸师魂,榜样示范固师德。列夫·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位教师把事业和对孩子的爱集于一身,他才是完美的教师。”师德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与无悔;师德,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仁爱与付出。学校以坚守教育初心,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为师德培训的目标,不断凝聚思想共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思路。通过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师德考核细则》师德考核机制、组织师德师风专题讲座等途径全方位提升教师道德素养。2、是立足专业谋发展,深耕细研促成长。教师是教育之本,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专业发展是引领学生成长的基石。学校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聚焦课堂促进教师成长。以深化课堂改革为抓手,以“教学反思”“备课组集体备课、磨课”“骨干教师引领”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路径。学校通过青蓝工程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通过新教师汇报课、新教师提高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备课组转转课、创新课堂教学大赛等活动助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陈永胜、樊媛等老师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闫晶、张慧等老师获“县级教学能手”称号。聚焦课标更新教育理念。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是专业思想、教育观念的发展。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多元化的教师专业培训方式,派出教师培训学习,也请名师专家开展讲座。本学期我校各学科教师赴江苏省南通市、西安市等参加各级各类教师教育培训,外出学习教师开展学习经验分享会议,做到“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学校邀请江阴市支教奚凌红、衣殿海两位老师开展师德师风、微型课设计、课题研究、教研组活动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切实发挥先进教育理念的辐射带动作用。聚焦课题夯实教学教研工作。学校坚持以教科研为引领,统筹备课组、教研组活动。鼓励教师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形成校本课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科研素养,加深教育理论水平。学校以省市级规划课题为抓手,开展教育教学创新实践活动。例如学校立足永坪西北革命旧址、赵家河知情故居等红色文化资源禀赋,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建立健全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以提升专业素养进而促进课堂效益。学校基本形成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先有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在研规划课题1项,延安市规划课题2项,延安市微型课题6项;更有冯慧、高延军、等20余名老师在陕西省教育学会、延安市教科研中心组织的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荣获一、二、三等奖。3、是坚持五育并举,实现融合育人。我五育并举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路径,通过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协同育人培养自信、乐观、阳光、进取的永中好少年。学校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禀赋开展特色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学校积极组织培养学生参与永坪红色文化园区(西北革命旧址)“小小讲解员”活动,增进学生对红色革命文化的认同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感。学校以新时代好少年,永坪中学“校园最亮的星”评比活动为路径,鼓励全体学生在同学身上找长处,在同学中找榜样,在同学中树新星,为每个有进步、有闪光点的孩子授予“校园之星”荣誉称号,切实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同时学校还通过“文明监督岗”和“小小巡逻员”等学生自治的管理方式监督和督促学生行为,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学校通过“小小主持人,新闻周播报”活动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创设展示才能的舞台。学校立足本地民俗文化和学生实际积极开设剪纸、舞蹈、绘画、足球等数十个社团,通过设计统一社团服装标识,规范社团课堂管理增强学生对社团的兴趣和认同感,强化活动育人的成效。学校通过开展校园花坛清理、志愿清扫街道等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意识,激发学生劳动积极性,养成良好习惯。学校开展“最美教室”、“最美宿舍”评比活动,美术组老师设计班级黑板报花边、贴纸,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实现“以境育人,以文化人”的效果。学校通过召开集体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社团观摩活动增进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了解,以此赢得家长的认可与支持,形成家校合力,实现协同育人。4、是落实精细化管理,提升办学品质。我校管理践行“人人都是招生办、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理念,运用科学管理机制激发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要求所有领导班子成员遇事不推诿,遇难不回避,做事不拖沓,增强班子凝聚力,保证学校稳步发展。坚决贯彻上级要求,切实推进政策落实落细。全面推进“双减”工作决策部署,科学把握“双减”精神实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全面有序执行“课后延时服务”。延时课授课教师合理安排,要求术科别具一格有特色,主课答疑解惑有实效。合理分配延时服务费使得教师无异议,确保工作平稳推进。筑牢安全防线,创建平安校园。校园安全是学校工作的底线,学校高度重视全体师生的健康和安全。学校制定了《学生请销假制度》、《学生请销假制度》,建立了“学生离校登记”、“学生出勤追踪表”、“学生健康台账”切实做到学生离校“两登记、三知晓”,夯实主管领导、相关处室及班主任的责任。开展预防校园欺凌、防止网络诈骗、防止交通安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等教育活动以及防火防灾安全演练,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防身技能。每逢周末、节假日都要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推送安全温馨提示、假期安全告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告知家长学生的安全监管责任。5、美好食光,味你而来。学校采取多种措施提升营养午餐质量,保证食材新鲜、营养均衡、种类齐全,本学期午餐增加供应新鲜水果和牛奶,全力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通过学校教师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实施分层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措施,教学质量实现了内涵式发展。中考总分70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规模在不断扩大,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与广泛好评。2.通过教师工作作风建设系列活动和教学大练兵活动,我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整体上呈现出良好势头,教师的专业素养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业务技能得到很大的提升。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整体上得到很大改善,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3.学校荣誉方面:2023年度学校被永坪镇人民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4.综合奖励方面:有张慧等8名教师获得延川县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5.2023年度学校教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名老师主持的陕西省教科院规划课题成功立项;1名老师主持的延安市规划课题顺利结题;4名老师主持的延安市微型课题顺利结题;在2023年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2老师的论文荣获省级一等奖;4名老师的论文荣获市级二等奖;17名老师的教学成果荣获县级奖项;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学校生源比较特殊,主要表现:一是离异家庭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缺失,控辍保学任务艰巨;二是学生整体学习基础差,教师教学压力大。2.教师二三排窑洞住宅年久失修,每遇雨季经常出现窑洞渗漏、地面塌陷现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此学校经常要对窑洞住户进行反复劝离,给学校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改进措施:1.学校对于贫困学生和特殊学生,学校将制定常态化、制度化助学帮困计划,为每位学生建立动态式助学帮困台账,积极对接社会爱心组织,实现精准化助学帮困。2.学校充分利用基层学校薄改项目政策和危房改造项目政策,对校院内非职工住户进行迁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窑洞进行拆除。这样,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才能够得以释放,学校的一些潜在安全隐患才能消除,学校的学生活动场地才能达标,一些硬性指标的场馆设施才能够建设。四、下一年工作打算:1.2024年永坪中学将耕读文化作为学校的文化底色,以劳动教育砥砺学生品质。计划开拓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以大自然当教室,在劳动中理解科学知识、在实践中领悟自身更生、知行合一的精神内涵。2.2024年学校将着力打造书香校园,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推出“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计划。开展各种形式的师生读书活动,力争通过“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造学生的人生底色;努力建设师生的精神家园,全面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3.2024年度在教师业务能力培养上学校将采取“内练苦功”“外拓素质”的策略。即一方面要坚持以校本研修为主阵地,通过岗位大练兵、教师业务能力考试、教研教改及师德师风考核等活动,强化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一方面,学校计划继续与延川县域内清华附中等学校形成交流机制,积极开展密切的教育教学交流学习活动;实现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目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