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川县> 延川县就业服务中心

延川县就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8 14:34
单位名称 延川县就业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下岗职工管理、就业安置、就业培训、劳务输出、失业保险金管理及发放,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为就业提供管理和服务。
住所 延川县大禹街道河东北街26号
法定代表人 李连军
开办资金 7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3.57万元 55.54万元
网上名称 延川县就业服务中心.政务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年来,就业创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局紧盯市县下达的目标任务,按照“工作一部署立马抓落实、工作一落后立马找差距、工作一完成立马验成效”的工作思路,全面完成“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任务。一、以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如下:(一)、抓党建、明要求,引领就业。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这充分体现了就业工作的基础性、重要性,我局在党支部的充分调研、科学安排,符合实际的前提下,大力开展抓党建引领就业工作。一是深入开展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二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三是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学习氛围,打造廉洁的政治生活环境,(二)、抓培训、强技能,提高就业。根据职业技能培训要求,与培训机构合作,按照“前期做调研、中期出方案、后期管培训”的工作流程,认真培训,突击检查,开展农业技术员培训5期307人;开展起重装卸操作工培训1期69人;开展焊工培训6期374人;开展养老护理培训6期326人;开展电子商务培训2期115人,开展家政服务员2期106人;开展育婴员培训2期124人;开展美发师1期52人,开展汽车驾驶教练员1期74人,开展农村实用人才1期28人,开展创业培训1期70人,一年来,共培训重点群体1645人,占市级年任务1500人的109.67%,其中脱贫劳动力569人。2023年应发放培训补贴257.389万元,已发放技能提升资金0.56万元,已发放就业资金72.346万元,已发放富民展翅资金9.36万元,待发放175.123万元。另外,苏陕协作育婴员培训49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7人,发放资金5万元。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掌握一技之长,能更好更快的走上就业岗位,实现稳定就业。(三)、激创业、注资金,带动就业。一是严格审查。从报名开始,小贷科工作人员联合经办银行工作人员对申请创业贷款人员资格、产业规模等进行严格审核、实地考察,拍照取证;二是会议研究。针对考察结果进行会议讨论,决定放款人员与额度;三是督促落实。小贷科工作人员定期每周每月与经办银行对接,督促经办银行加快贷款发放进度。全年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3笔1740万元。其中高校毕业生3人54万元,城镇失业人员10人110万元,复转军人3人40万元,农村自主创业农民105人1516万元,脱贫劳动力2人20万元。落实了创业促就业的目的,同时也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四)、多招聘、聚人才,转移就业。按照上级安排,大力宣传就业政策,发放各种宣传材料1.5万余份,及时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乡镇点对点招聘等活动,举办大型专场招聘会3场,招聘入场企业13家,提供岗位680个;专项举办苏陕劳务协作招聘会1场,提供就业岗位450个。(五)、严把关、常跟进,保障就业。一是大力宣传,确保应参尽参。一年来失业保险参保职工9223人,占年任务9213人的100.1%,征缴失业保险金120.89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31.46万元,代缴基本医疗保险0.03万元,发放失业补助金3.98万元,一次性扩岗补助惠及1户企业,发放资金0.15万元。二是认真核实、严格把关、做好失业保险援企纾困保障民生。指导企业享受阶段性扩围政策,30家企业成功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18.90万元,惠及受益职工720人,为企业复工复产减轻负担,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三是扎实开展社保基金稽查,加强社保机构数据共享,强力追缴,严守社保资金安全。共核查疑点数据3000多条,通过举一反三,认真查找风险,堵塞漏洞,严防严控基金风险发生。(六)、勤调研、优服务,新增就业。就业科工作人员通过与工商部门、人社局、企业对接,采用电话回访等方式,准确掌握全县新增就业人数,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98人,完成任务800人的149.8%,失业再就业人员470人,完成任务360人的130.6%,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7人,完成任务150人的104.7%,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效控制在1.53%以内。(七)、重帮扶、拓渠道,吸纳就业。我单位按照乡村振兴总要求,严格落实“至少一户一人就业”要求,通过招聘、苏陕协作、职业介绍、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全年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22637人,其中全县脱贫人口外出务工9195人,苏陕劳务协作共输出劳动力12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84人;发放交通补贴资金2138人71.99万元,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639个;截止2023年,累计认定就业扶贫基地14个、社区工厂8个,累计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245人;累计在全县15个易地移民搬迁点设立就业扶贫政策宣传专栏15块,在800人以上易地移民搬迁点设立公共就业服务站4个。另外经审查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3人65000元。(八)、苏陕协作工作。按照与江阴市签订的“江阴长三角数字化人才延川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合作备忘录、“江阴·延川劳务合作基层工作站”共建备忘录,建成大禹街道基层工作站,成立了工作站领导小组,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和宣传全彩大屏。现已正常投入使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2023年应发放培训补贴257.389万元,已发放技能提升资金0.56万元,已发放就业资金72.346万元,已发放富民展翅资金9.36万元,待发放175.123万元。另外,苏陕协作育婴员培训49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7人,发放资金5万元。全年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3笔1740万元。其中高校毕业生3人54万元,城镇失业人员10人110万元,复转军人3人40万元,农村自主创业农民105人1516万元,脱贫劳动力2人20万元。3.截止2023年,累计认定就业扶贫基地14个、社区工厂8个,累计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245人;累计在全县15个易地移民搬迁点设立就业扶贫政策宣传专栏15块,在800人以上易地移民搬迁点设立公共就业服务站4个。另外经审查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3人65000元。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虽然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书记来陕考察提出的“六稳”工作,“六保”任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重道远。一是政策宣传还不到位,虽然我们通过各种平台、方式宣传,但因基层群众居住分散,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存在政策不能很好宣传到偏远村庄,部分角角落落仍是难点、弱点;二是群众乡土观念较重,不愿意外出,苏陕协作劳务输出困难较大。2.改进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政府网站、镇村公示栏、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宣传转移就业交通补贴政策;多方面搭建就业平台,为有就业意愿者增加就业;二是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再安置一部分,技能培训再就业再创业一部分,建设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基地等就近就业一部分,苏陕协作再输出一部分。四、下一年度工作计划我局将按上级安排部署,紧盯目标任务,全面加强干部作风能力建设,继续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高度重视,认清就业形势。“稳就业就是稳民心,保就业就是保民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一项民生工程。要认真学习来陕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六稳六保”核心工作,研读省市县下发的各类文件,落实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二)摸清底数,把握就业方向。一是与各镇街、各部门联动,全面核实了解农业就业、转移就业、自主就业等就业人数与岗位需求;二是广泛调研,了解市场用人新动向和用人新要求,有针对性的制定就业政策、有选择性的发布就业公告。(三)多措并举,实现就业增长。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政府网站、镇村公示栏、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宣传转移就业交通补贴政策,鼓励外出就业;二是多方面搭建就业平台,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再安置一部分,技能培训再就业再创业一部分,建设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基地等就地就近就业一部分,苏陕协作再输出一部分;三是积极打造零工市场,规范管理,实现人力资源市场的双向选择,提高就业收入。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