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川县> 延川县退耕还林工程服务中心

延川县退耕还林工程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8 14:33
单位名称 延川县退耕还林工程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年度退耕还林草的规划设计;检查验收退耕还林草实施地块。
住所 延川县南大街原林业局办公大楼6楼
法定代表人 马宝勤
开办资金 3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川县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万元 10万元
网上名称 延川县退耕还林工程服务中心.政务 从业人数  2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在2023年中,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补植补造按照《延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川县退耕还林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的通知》(延政办函〔2023〕23号)文件要求,我中心组织退耕户对全县第二轮退耕还林保存率低的地块进行补植补造。截止11月初,共完成补植补造33250亩,涉及8个镇(街),53个村组,887个小班,补植树种主要为:侧柏、油松、山桃、山杏、连翘。预计12月完成初步验收工作。2、封山禁牧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各镇街、村组的支持下,按照《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延安市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条例》和有关规定,我县牢固树立生态观、发展观,县镇村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落实包村包片责任,做到定人员、定区域、定措施、定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一是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入户走访、车载广播、村上大喇叭广播、召开村民大会等不同形式,扎实开展封山禁牧宣传,在镇村醒目位置张贴投诉举报电话、刷写封山禁牧宣传标语、安装封山禁牧界桩。截至10月底,全县累计发放封禁宣传彩页1.5万余份,刷写、悬挂宣传标语30余条、安装封山禁牧界桩160个,布设封山禁牧标牌211个,全民参与封山禁牧的工作氛围凸显。二是夯实了管控责任。统一建立了县镇村三级养羊户动态管理台账,截至10月底,羊子动态存栏45970只,涉及159个行政村358个自然村组;落实村级监管责任人448人,镇级监管责任人166人。全县已有200余户养羊户进行了养殖品种更换,300余户养羊户规范了养殖圈舍;常规性督查检查下发整改建议书38份,委托县森林警察大队及基层派出所累计整治违规放牧行为83起,罚款6.23万余元,处理违规放牧人员83人,偷牧散牧明显呈下降趋势。目前,正在安装落实“羊联网”线上+线下监管措施,安装监控养殖户达500余户,预计11月底将全部覆盖,并统一联网汇交县级后台监管平台投入管控运行,切实压实各镇村属地责任,进一步夯实禁牧基础。三是强化整改措施。采取动态管理、因户施策,对羊子存栏量大、没有标准圈舍的养殖户限期整改,落实专人监督直至整改到位为止;对无力舍饲养殖户,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依托乡村振兴,对半能或弱能户落实村级公益岗位帮扶转型;对抱有侥幸心理的观望户、明养暗放户、贩养兼顾户,定期定向公开曝光违规放牧行为,引导震慑其达到规范化舍饲养殖;对聋哑、残疾人等无法实行强制性措施的特殊户,通过子女和亲朋好友引导出售,落实相关政策性帮扶措施,确保收入稳定不反弹;对屡教不改、拒不整改的钉子户,联合基层派出所及镇街综合执法队坚决予以打击。截止10月底,已累计督促整群处理21群430只。3、政策兑现2023年,共下达我县国家第二轮退耕还林2014至2018年延期补助资金7200万元,补助面积22.9万亩,分别为:2014年度6万亩,资金3000万元,2015年度6万亩,资金2400万元,2016年度1.2万亩,资金360万元,2017年度4.7万亩,资金940万元,2018年度5万亩,资金500万元。根据《延川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国家第二轮退耕还林延期补助政策兑现工作的通知》(延政办函〔2023〕37号)文件要求,我中心组织各镇街对国家第二轮2014-2018年度退耕还林行了自查自验,并完成了县级抽查工作;目前,各镇街正在做延期补助明细兑现相关表册,预计11月底全部按兑现程序通过“一卡通”兑现到户。4.征占用退耕还林地管理工作从严用地审批环节,规范变更设计,对石油征占与公路建设等征占用退耕地都派技术员实地勘察,丈量按规定上报、审批、收缴费用,做到征占一亩变更设计一亩,实施合格一亩。今年全县各类征占用退耕还林地累计亩,全部按照变更作业设计要求实施,面积保存率达100%,成活保存率达90%以上,不存在未批先占、少批多占、占地和批复不符、移位等问题,有力地确保了全县退耕还林面积不减少、质量标准不降低。5、强化档案管理退耕还林基础材料及档案管理,是兑现政策补助和做好成果巩固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基础。由一名副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对全县退耕还林档案进行重新整理归档,配备档案管理人员3名,规划设计、检查验收、政策兑现各配备一名管理人员分工负责,确保退耕还林档案资料管理完整化、科学化。目前退耕还林所有纸质资料已全部整理归档。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增加了全县森林资源面积,使生态状况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逐步改变了长期以来广种薄收的传统耕种习惯,有效调整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空间和条件。工程建设在整地、造林、抚育、管护等方面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全县剩余劳动力资源得到就地消化,并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劳务输出和从事二、三产业等途径,使一部分群众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同时,广大群众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一步认识了“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重要意义,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快生态环境和建设、遏制水土流失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实施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的主体。总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虽然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粮食总产量没有降低,呈现增长趋势;广大农民通过种草养畜、中药材种植和劳务输出等产业,拓宽了增收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进一步提高。同时,退下来的耕地,通过营造生态林,使生态植被得到有效恢复。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的问题:1、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质量不高。农村劳动力极度缺乏,加之脱贫攻坚期间要求政策兑现全额按时兑付,造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整体质量不高、管护效果不明显。2、林分建构不均衡。两轮退耕还林栽植的主要树种为刺槐、山杏、枣树,尤其是上一轮退耕还林注重追求了生态效果,整体忽略了林分结构的布局。3、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一线工作人员技术力量薄弱,专业知识更新缓慢,实现技术推广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难度较大。改进措施:1、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系统地总结经验和查找问题,对好的经验要大力宣传推广,对存大的问题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2.严格执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终身责任追究制,对退耕还林检查验收不合格的暂缓兑现当年政策补助,责令限期整改。3.坚持退耕还林信访接待工作,做到有访必查,有错必纠,有差必果,保证退耕还林工作有序开展。4、政策兑现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张榜公布、三榜定案”的要求,兑现到户的内容要在全村张榜公布,兑现到村的内容要在全镇、街、社管中心张榜公布,兑现到镇、街、社管中心的内容要在全县张榜公布。四、下一年工作打算:2023年是丰收的一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完善措施,更好扎实推进退耕还林工作。一是切实组织好春季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工作;二是严格落实各类政策兑现工作;三是配合省市做好退耕还林各项检查、验收等工作;四是严抓常态化推进封山禁牧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