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川县> 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服务中心(延川县陕北道情研究中心)

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服务中心(延川县陕北道情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8 11:40
单位名称 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服务中心(延川县陕北道情研究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创作演出优秀剧目,传统艺术整理加强与保护。国内外舞台艺术作品创作与演出。
住所 延川县延川镇河东街19号
法定代表人 马向军
开办资金 33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川县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万元 3万元
网上名称 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服务中心(延川县陕北道情研究中心).政务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单位章程执行情况:本年度严格按照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服务中心章程执行,单位名称、住所地址、单位性质、单位法人代表均无发生变动,本单位上级业务主管单位仍为延川县文化和旅游局。业务范围仍为:宣传国家、省、市、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参与研制产业发展规划;协调组织项目实施、办理经营项目审核报批手续和信息数据上报工作;负责招商和组织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负责文物保护项目的相关事宜。资产管理方面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细则执行,资产损益情况正常上报,开办资金未在变更范围之内。没有受奖惩及投诉情况,无违规违纪现象发生。未接受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二、以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如下:2023年工作重点:(一)注重非遗文化传承,积极开展非遗项目抢救性保护。按照《延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抢救性保护工作。一是开展第三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申报工作,挖掘整理县级非遗项目43个,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4人,目前已进入项目评估及传承人审核阶段。二是加强非遗传承人技能培训,开展了“陕北道情”“秧歌伞头”“延川剪纸”“延川布堆花”“五谷杂粮粘”等非遗项目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人数达580人次。三是进一步建强非遗阵地,新建高延梅刺绣传习所及刘艳琴剪纸传习所。筹资20万元,维修改造了冯山云艺术馆和高凤莲剪纸艺术馆。与慈善协会合作,在杨家圪台善佛村、新舍科村打造了2个非遗展示馆。(二)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广泛开展各类非遗展示活动。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延川过大年文化进万家”非遗系列活动。在春节前夕组织非遗传承人在全家福广场开展“玉兔迎新春,非遗送祝福”现场送窗花活动。节后又利用抖音快手进行线上直播教学10余场,教广大网友线上制作布堆花、虎头帽等。正月14日,联合县图书馆又为30位小朋友送上非遗手工玉兔帽和儿童绘本,并举办了陕北道情、延川说书非遗专场演出;3月8日开展了“传承民族文化展现巾帼风采-非遗巧匠喜迎三八”活动;6月11日,举办了全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延川主会场活动,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润波,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马东坡,延川县委副书记、县长高汉武及各相关县级领导,各县(市、区)文旅局局长,非遗中心主任(文化馆馆长)和非遗传承人参加活动。(三)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做实非遗进景区活动。以“欢乐五一体验非遗”为主题,在五一假期期间,在乾坤湾景区邀请我县省、市、县陕北说书、延川道情、陕北民歌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进行民俗文艺展演活,同时邀请传承人老师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剪纸、布堆花在现场展示,并与游客互动。十一假期期间,组织举办了“欢度国庆乐享非遗”主题活动,搭建展棚6个,征集剪纸、布堆画、刺绣等作品开展展销展演活动,据统计,本次展销活动期间,观展游客累计达1.2万余人次,售出各类文创产品120余件,销售金额2.2万元。邀请我县省、市、县陕北说书、延川道情、曲项琵琶、陕北民歌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在10月2日至7日之间,在乾坤湾主景区、文安驿古镇、贾家坪刘家沟等地进行民俗文艺展演,如扭秧歌、唱道情、赛民歌等活动。同时节日期间,开放文安驿非遗传承展示基地,集中展示我县各类非遗项目,通过引领游客现场制作剪纸、布堆画等,让游客体验我县非遗魅力。(四)聚焦传统文化引领,推进延川非遗对外交流。一是借助新媒体宣传。延川非遗微信公众号2023年累计发布12期,点击量8900人次,抖音、快手平台发布非遗宣传视频24期,浏览量1万余人次。2月份,推送我县延川布堆花项目,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以我县省级非遗项目“延川布堆花”为题材,拍摄延川非遗看“守”艺,欢迎来到妙“布”可言的世界宣传视频,在县延川快讯、市及学习强国平台刊发,引起巨大反响;在文安驿古镇组织了全市非遗短视频培训班,全市13个县区120人参加了培训;参加央视《非遗里的中国》节目拍摄,全市6个项目,我县延川布堆花入选。二是借助各类活动宣传。先后组织传承人参加了榆林市举办的全国非遗年会、无锡市举办的延安文旅推荐会、陕西省第十届丝博会,先后两次赴参加非遗展和消夏美食节。选派传承人参加了无锡市惠山古镇举办的2023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中秋非遗雅集”,9月11日,参加了省网信办主办的沿着黄河遇见海·潮起三秦看新程”网络主题活动;尤其是10月28日,组织我县延川剪纸、延川布堆花、延川猪灌肠等6个非遗项目参加了“黄河记忆”—2023年黄河非遗大展,我县独占6个展位,属各县区之最。三是积极开展研学交流。今年六月,组织30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术家赴江南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学习。先后接待中国人民大学、西安美院、政法大学、陕师大、西安外语学院、西安工程大学等高校在我县进行研学交流。三、主要社会效益目前,我县挖掘整理县级非遗项目43个,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4人。我县延川布堆花项目,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参加央视《非遗里的中国》节目拍摄,全市6个项目,我县延川布堆花入选。参加了“黄河记忆”—2023年黄河非遗大展,我县独占6个展位,属各县区之最。一年来,延川非遗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多平台发布非遗宣传视频,浏览量1万余人次,不断提高延川非遗文化的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打算主要存在以下实际问题:存在的问题:一是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力量薄弱;二是由于缺少工作经费;三是部分传承人年事过高,抢救性保护工作亟需进一步加强;四是环境和市场的急剧改变、资源流失严重,后继乏人。对策与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队伍建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有关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每年进行1-2次非遗人才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质量、高专业的人才,提高专业记录水平。二是要加强资金保障,要将非遗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中省市进一步将非遗保护惠民政策向基层倾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三是要加大非遗保护宣传普及力度,鼓励相关人员深入基层向群众尤其是传承人、保护区群众传授非遗相关政策、措施,使得人人成为非遗守护传承人。四是利用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开展非遗传承培训,扩大我县非遗传承人队伍。每年进行1-2次研学之旅,带领全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外出进行研修培训学习。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及传承人的申报工作。(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队伍建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有关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二是着力落实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一批乡村非遗就业工坊及展览展销馆,引进高水平文创团队,研发彰显延川文化特色、深受市场欢迎的文创产品,传承传统技艺,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管理和培训力度。充分利用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开展非遗传承培训,扩大我县非遗传承人队伍。四是要加大非遗保护宣传普及力度。充分利用“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宣传工作;鼓励相关人员深入基层向群众尤其是传承人、保护区群众传授非遗相关政策、措施,着力提高人们对非遗工作的知晓率,使得人人成为非遗守护传承人,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