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志丹县项目管理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建设方面有关项目的方针政策和指令,部署施工现场管理,项目审批,验收,编制上报建设进度月报表。 | |
住所 | 农业综合大楼6楼 | |
法定代表人 | 袁张院 | |
开办资金 | 3.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志丹县经济发展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8万元 | 1.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志丹县项目管理办公室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我单位遵守《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无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局党委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抓项目、抓管理、抓保障”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主责主业,认真履行参谋、协调、服务职责,在省市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开展以来,我县统筹接续当下与备足长远、质量提升与数量增进、扩大规模与优化结构,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过程导向,着力构建“1346”工作格局,在项目谋储、推进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下功夫,把高质量要求落实到项目建设各环节、全过程,不断做大总量、优化存量、提升质量,以高质量项目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县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市县重点项目基本情况2023年,共安排县级重点项目68个(其中续建8个,新建60个),总投资10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1亿元。开复工62个,开复工率达91%,完成投资53.42亿元,投资占比达66%;承担市级重点项目17个(其中续建2个,新建15个),总投资54.77亿元,已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42.83亿元,投资占比达103%。二、工作亮点我县在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中,创新构建了“1346”工作格局。“1”就是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项目这一主线,以项目建设组织经济工作。“3”就是聚焦产业链条布项目、聚力产业项目扩投资、聚合各方力量抓招商,围绕油气精细化工、生猪养殖、新能源等13条产业链谋划布局项目,实现“链”的延伸;围绕石油伴生气精深加工、风力发电、油气开采等产业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实现“量”的突破;围绕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产业基础,开展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实现“质”的提升。“4”就是强化项目储备、资源要素、四张清单、能力提升四方面保障,以土地为关键强化标准地供应、“亩均论英雄”改革管理,建好充实市县项目谋划、储备、建设、投产清单,提升项目管理、审批、服务能力,今年以来共谋划储备县级项目309个348亿元、储备市级项目64个301亿元。“6”就是建立统筹协调、领导包抓、调度评价、要素保障、动态管理、督导服务六项机制,压实各方责任,树立明确导向,用好“解扣”机制,以项目建设扩投资、强动能、稳增长。2023年,全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3.42亿元以上,年度谋划储备项目309个、总投资348亿元,项目个数的达到新开工项目的4.5倍,投资达到新开工项目的3.3倍。社会资本项目、产业项目、制造业项目年度投资分别增长13%、17%、19%。三、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一)项目谋划积极主动。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14条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谋划储备的通知》《关于征集2024年重点建设项目的通知》等文件,立足我县资源禀赋,重点围绕能源化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等13条产业链和产业图谱,组织相关单位开展2024年项目谋划2批次,谋划储备2024年项目309个,总投资348亿元,其中谋划市级项目61个,总投资212亿元;储备市级项目64个,总投资301亿元,项目个数达到新开工项目的3.7倍、投资达到新开工项目的4.9倍;县级重点项目70个,总投资135.3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6.03亿元。确保储备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达到新开工项目的3倍以上。(二)项目推进扎实有力。一是项目前期加快推进。建立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对59个新建项目逐个制定前期工作路线图和时间表,县行政审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等部门明确专人专班对接,加大项目前期审批力度,实行从土地招拍挂出让到开工建设“一次性告知、一次性承诺、一次性办结”,对市级重点项目实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拿地即开工”审批。目前,我县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由50项精减为25项,审批材料由205件精减为126件;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由42项精减为16项,审批材料由156件精减为89件;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一般类型项目压缩在100个和70个工作日内办结,小型类项目分别为50个和30个工作日内办结。前期审批效率大幅提升。二是统筹调度有力有序。严格落实重大项目协同推进和领导包联制度,用好重点项目周调度、月通报、季讲评、年考核工作机制,创新“四张清单”“四项机制”工作方法,实行“一项目一清单、一周一研判、一月一通报”。通过“解难解扣”、领导包抓、专班推进、联席会议、专人帮办、现场办公等方式,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3个。68个县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91%;17个市级项目一、二季度开工率分别为82%、100%。市县重点项目开复工率、投资占比率均创历史新高。2023年县人代会决定的5个民生项目已建成3个,剩余城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城区停车场及充电桩建设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今年初建成投用。三是争资引项成效明显。今年以来,累计争取中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20个,争取资金1.7亿元;申报新增国债项目11个,争取国债资金3.39亿元;纳入全省盘活存量资产台账项目1个,总投资2.32亿元。全年累计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项目25个,总投资69.55亿元,到位资金68.63亿元(含续建项目)。(三)项目保障有力有效。一是落实政策保障。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规划支持政策和扩大内需相关政策动态,紧盯国家和省市支持资金投向,精准谋划申报了33个中省预算内项目、31个专项债项目、申报了11个国债项目。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开工率达到88%;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开工率达到100%、资支付率达到100%。二是强化要素保障。推行项目建设全过程闭环式管理机制,紧盯土地、林地、资金、用能等要素保障,建立项目谋划、申报、审批、管理、建设、投产达效管理机制。全年组织自然资源、林业、财政、生态环境等部门召开6次联席会,政银企座谈会2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4个,保障建设用地153.71亩、林地3124.8亩、融资13.48亿元。三是优化环境保障。以优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制定了《志丹县探索推进“标准地”改革实施方案》,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以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等6项评价指标为基础,将14家规上工业企业划分为A、B、C三档;开展“交地即交证”改革,将有关环节从“供地后”提前到“供地前”,变“串联办理”为“并联办理”,在城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取得的国有建设用地全面实施“交地即交证”,实现交地与交证办理“双同步、零时差”,截至目前,我县“交地即交证”完成24宗。四是跟进服务保障。建立县级领导和部门单位包抓重点项目制度,及时为企业“解难”,为项目“解扣”,提供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截止目前,我县与39家重点企业建立挂牌服务机制,为企业纾困“解难”“解扣”各类事项200多项。四、存在问题一是项目谋划质量不高。所谋划的项目呈现“三多三少”,小项目多、非产业项目多、依赖县本级财政项目多,大项目、好项目、产业项目少。二是项目推进力度不够。个别项目因土地、资金、政策等前置条件,导致未能按计划推进,未达到预期进度。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油气投资持续下降,部分开工项目未能及时纳入投资统计库,导致在库投资存量不足,后期投资压力持续增大。五、下一步工作措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抓项目谋划、抓项目建设、抓项目管理、抓项目保障”理念,一体推进项目谋划、项目建设、项目管理、项目保障,实现重大项目数量、产业项目质量、有效投入总量取得更大突破,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一是建好项目“储备库”。立足资源禀赋、紧盯政策导向、优化投资结构、补齐短板弱项,精谋储备一批“富民强县”的好项目,提高项目转化率、落地率。二是拓宽项目“资金源”。紧盯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做实做细做精中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万亿国债项目和盘活存量资产项目申报前期工作,及时争跑项目和资金,确保上级投资项目有效落地。三是闭合项目“要素环”。全面落实领导包抓责任,专班推进重点项目,做好项目环境保障,紧扣关键环节,解扣卡点制约;超前做好用地、用林、用能、用水、环评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建设量质提升、落地见效。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