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强县经济合作促进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业务范围:为招商引资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受理客商投诉;负责重大产业招商引资项目的协调、洽谈,促进项目的签约、履约;拟定全县招商引资年度计划和考核办法(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宁强县汉源街道办事处民主路 | |
法定代表人 | 夏红君 | |
开办资金 | 1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宁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万元 | 1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招大引强取得新进展。紧盯大企业、大集团产业转移信息和合作意向招大引强,全年共新签项目103个,总投资180.43亿元,完成到位资金137.35亿元。亿元以上项目46个,5亿元以上项目4个,一产项目36个,总投资40.3亿元,二产31个,总投资62.6亿元,三产项目36个,总投资77.53亿元。2024年培育规上企业4家。11月29日,市委主要领导在《重点项目、工业经济、招商引资、三产服务业主要指标排名晾晒情况周报》上对宁强县招商引资工作予以肯定。周排名、月考核、季通报均在全市前列。(二)投促活动呈现新亮点。积极主动参加省市举办的丝博会、陕粤港澳等投促活动21次,44个招商项目被选送在省市重点投促活动上集中签约。成功举办了“羌风汉韵、茶香宁强”中国醉美茶文化旅游季活动、宁强特色产业招商推介活动等招商活动,策划包装项目签约落地18个。组织小分队赴深圳、东莞、西安、成都等地开展叩门招商67次,对接线索项目218个,接待来宁考察客商139批次。新签项目个数创历史新高,全年新签项目103个,占执行项目的81.7%。(三)产业招商再上新台阶。紧扣延链补链强链要求,逐链制定“一图两库一方案”,精准绘制产业链全景图、现状图、重点企业目录、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库、招商地图和靶向招商企业库,编制各产业链招商工作方案,挖掘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各节点目标企业,精准对接“填空型”、“补充型”产业项目和目标企业。2023年新签落地产业类项目达103个,其中:现代农业24个、商贸服务14个、文化旅游业12个、制造业12个、绿色食药11个等。先后招引落地陕西普希诺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中农联•宁强云仓农商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增材智造加工项目、专业量具及军品零件加工生产项目等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产业项目,增强了发展后劲。(四)外资招引实现新突破。积极参加陕粤港澳、厦洽会等涉外投促活动4场次,接待外商考察3批次,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家,落地天汉国品油茶种植深加工及产品销售外资项目1个,全年完成外商直投(FDI)100万美元,占年任务的100%。全县外资工作在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实现逆势增长,外资招引总量和质量大幅提升。(五)区域协作拓展新空间。紧抓苏陕对口协作和东西部产业转移政策机遇,借助长三角、珠三角小分队叩门招商活动,持续拓展与深圳、厦门、南京、广州、成都、南通等城市商协会的合作关系,强化与上海东方龙、谷川联行、深圳精准招商网等招商中介合作交流,进一步推动宁强县高质量发展。全年,签约落地苏陕协助项目4个,承接东西部产业11个。(六)服务保障得到新提升。持续深化“金牌店小二”服务理念,建立率先垂范的组织领导机制、统分结合的协同联动机制、堪当重任的队伍保障机制和奖优促劣的督考激励机制,主动全程跟进服务来宁考察企业,对落地签约项目在证照办理、水电路讯、矛盾纠纷等方面安排专人全程帮办,召开项目落地服务保障协调会议42场次,全年代办证照手续42件次,协调解决土地、林地、水电等难点堵点问题18件。同时,信息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省市主要媒体上稿4篇。(七)督考推动开创新局面。今年,我们修改完善了《奖惩办法》,从招商指标、招商质量、招商力量、招商成效等6个方面科学分解下达了目标任务,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平时考核和日常督办,截至目前,兑现季度考核奖励3批次60万元,以奖优罚劣、多干多得的鲜明导向,激励领导干部担当作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全年共新签项目103个,总投资180.43亿元,完成到位资金137.35亿元。亿元以上项46个,5亿元以上项目4个,一产项目36个,总投资40.3亿元,二产31个,总投资62.6亿元,三产36个,总投资77.53亿元。2024年培育规上企业4家。11月29日,市委主要领导在《重点项目、工业经济、招商引资、三产服务业主要指标排名晾晒情况周报》上对宁强县招商引资工作予以肯定。周排名、月考核、季通报均在全市前列。截止2023年12月底,执行招商引资项目126个,完成到位资金172.87亿元,占年任务123.33%;完成省际到位资金151.03亿元,占年任务121.99%;外资100万美元,占任务的100%。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项目招引质量不高。新签项目中大项目少,制造业和高新科技项目占比小。二是线索项目储备不足。外出小分队招商频次降低,外地客商来宁考察受阻,重点客商和投资线索储备较少。三是外资工作难度较大。实际利用外资虽已完成全年任务,但外资项目规模仍较小,项目数量少,外资项目储备及成熟线索不足。(二)改进措施:一是紧盯政策导向,发挥比较优势,加大项目包装策划力度;二是加强工业招商,引进高质量招商项目,全力转移承接,打造产业聚集延伸链条;三是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加快项目落地进度;拓展开放渠道,强化项目推介,延伸招商区域;四是创新招商模式,多措并举,构建大招商格局,狠抓任务落实,聚焦专业精准,激发工作合力,严格督导考核,完善考评机制,推进工作落实;五是强化自身建设,锻造干部队伍,提升工作水平。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紧盯政策导向、深挖项目前期。深入研究中省市产业政策、资金投向,认真详细“盘查家底”,深挖细研资源特质,围绕“十四五”规划及“绿色循环、生态宜居”发展定位需求,突出重点、凸显特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延链补链”“扩容改造”“引智引技”,高标准、高质量策划包装一批绿色食药、文旅康养、现代材料和天然气综合利用等产业项目,对专业性强、投资规模大的项目聘请专业机构进行精准调研、精细包装。狠抓招商项目前期工作,详细梳理辖区老旧厂矿企业土地、厂房等资源资产及发展意愿,入股联营、嫁接改造,盘活存量资源,破解项目落地土地、厂房等难题,做实做细项目前期,进一步提高招商项目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二)广拓渠道平台,精准主动对接。积极主动“走出去,引进来”,既要招大引强,也要聚焦“专、精、新、特”,既要敢于对接央企、名企、国内和世界500强,也要抓好潜力大的宁强天麻、宁强淫羊藿等传统特色产业项目引进培育,促进产业聚集,不断做大产业规模。一是提前制定招商引资工作计划,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川渝等重点区域,紧盯绿色食药、文旅康养、清洁能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主动出击叩门招商,推介对接项目。二是积极把握好2024年一季度油菜花节、丝博会等省市重点投促活动机会,广邀有产业转移、投资意向的大企业、大集团、民间商协会组织来宁考察洽谈,明确专人跟踪对接意向项目,力促项目落地。三是充分发挥在外宁强籍企业家作用,广泛搜集投资信息,推介宁强优势资源,鼓励支持宁强籍在外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四是对于在重大项目引荐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中介人、第三方予以重奖,健全完善上海、深圳、西安、厦门、新疆等驻外招商服务联络处考核管理和支持保障、切实发挥招商排头兵作用。(三)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一如既往地发扬“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金牌店小二精神,围绕提高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建成投产率和经济贡献率,对标线索项目、签约项目和开工项目“三单”,落实好主体责任,增强服务意识、发挥好服务职能,以项目落地投产为最终目标,加大协调保障力度,做好土地、厂房、水电路讯等要素保障,利用好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下功夫破解项目落地中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为投资创业树“路标”除“路障”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投产。加大对萨诺全价饲料、光伏发电、天然气LNG液化、中皓新能源等项目的协调保障工作,利用各类“绿色通道”加快推动重点招商项目落地实施。(四)创新招商模式,推进多元招商。进一步夯实8个精准化专业化招商小组的责任,细化量化年度目标任务及招商重点,严格落实积分制考核和招商引资工作奖惩办法,调动各行业各部门积极参与项目策划包装,组织开展小分队叩门招商定向推介洽谈项目。充分发挥企业招商、借商宣传、以商招商作用,鼓励在宁投资企业引资扩建,扶持宁强籍在外知名人士回乡投资兴业。委托专业招商机构针对区域特点开展招商项目包装策划,精准宣传推介,邀请意向企业考察的方式,推进招商市场化运作。加强与第三方等外商服务机构及在宁外资企业、有涉外投资信息人士的合作,深入研究外资企业投资趋势,立足资源优势、功能定位和产业特色,深度策划包装一批外资重点合作项目对外推介,力促一批高质量外资项目落地。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