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我办坚持以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围绕服务保障“双强县三基地”目标,多措并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四大突破”,攻坚“八项行动”,扎实构建“四个三”工作格局,着力构建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市场更满意的政策环境、支撑更有力的要素环境、预期更稳定的法治环境、亲清更统一的政商环境、正气更充盈的舆论环境,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一)加强组织领导,持续健全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成立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专班,统筹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各项重点任务。制定并印发《志丹县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方案》、《志丹县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工作方案的通知》《志丹县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志丹县推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交地即交证”工作方案》《关于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和《2023年“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方案》等工作方案,细化任务分工,制定工作措施,推动工作落实。(二)分解落实任务,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县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复制推广学习借鉴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23年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复制推广学习借鉴的通知》。截至目前,累计借鉴复制“(1+N+1’多元解纷机制”、“办不成事”窗口为企业群众“解难题”和打造企业便利化注销“四办”模式三项典型经验,创新实施了“触发式”监管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四心服务”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和“志丹县推行农村产业路建设“三个一”改革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多项经验措施。产业道路“三个一”典型经验被省职转办在全省宣传推广,取得良好效果。(三)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强化监督执法。一是充分利用举报投诉机制。在县城北、城南、中心街、县审批大厅设立举报箱,及时受理线上线下各类投诉举报情况,限期进行回复。对群众举报、企业反映、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违规线索,坚决予以打击。二是发挥“体验官”监督职责。把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纳入季度监督检查任务清单,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对象、不设路线的“四不”方式进行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当场反馈及时纠正,有效推动政策落实、工作作风改进、办事效率提高。三是加大执纪执法监督力度。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为突破口,高举问责利剑,严惩不作为、乱作为现象。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园区企业、发放问卷搜集问题等方法,倒逼被监督单位开展专项整改,共查处破坏营商环境案件13起,党纪处分6人,政纪处分7人。(四)强化政策宣传,全力营造浓厚氛围。全年发放《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宣传手册1万余册,开展各类宣传200多余次,印发简报25期,在政府门户网专栏发布17条营商环境工作成效信息,多方位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不断提高了企业群众的知晓率和认同感。在各级政务服务实体大厅、网站、微信、融媒体及访谈等形式,大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先进经验、典型案例等,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舆论氛围。通过新媒体媒介,加强对产业发展、项目推进、招商引资、党的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好作法、新经验和新成绩进行重点宣传,全力塑造“重商、尊商、亲商”浓厚的氛围。二、工作亮点创新构建“四个三”工作格局。一是建强组织领导、指导督办、成效评价“三个机制”。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优先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晰量化各单位目标、任务、责任、时限、赋分等工作要求,确保任务落实落细。二是聚焦项目建设、群众办事、企业发展“三块服务”。开展“保姆式”服务,助力项目建设。建立县级领导和部门单位包抓重点项目制度,及时为企业“解难”,为项目“解扣”,提供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开展“跟踪式”服务,助力企业成长。围绕送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生产要素,跟踪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融资等方面的堵点、难点问题。开展“一站式”服务,助力发展提质。推行“一站式+承诺制+全代办+标准化”审批新模式,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最大限度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事时间。三是推行“问题墙+回音壁”、服务市场主体体系、“县乡村”便民服务“三项特色”。将责任、问题、整改“三大清单”公示上墙,累计答复群众问题879人次,解决问题800余个,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举办“新办市场主体培训日”活动,定期围绕企业办理事项等问题,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答疑解惑,服务企业走好第一步。组建由县城区、镇(办)帮代办主管和村(社区)帮代办人员的三级专业化特色帮办代办服务队伍,全县109个村(社区)实现帮代办服务全覆盖。四是创新发放营商名片、拓宽便民渠道、优化营商氛围“三条举措”。畅通营商环境沟通渠道,发放营商环境服务名片,搭建企业诉求、群众办事等实际问题渠道,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菜单服务”。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开展遍访市场主体行动,聘请各领域5名营商环境体验官,及时回应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挖掘推广“放管服”改革先进典型,大力传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好声音”和“正能量”,营造浓厚的营商亲商氛围。三、存在问题虽然我县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市工作要求还有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单位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和调查研究不够;二是部门协同监管、联合执法、联合惩戒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三是政策执行、精细高效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四是“政银企”沟通机制需强化,金融信贷纾困力度不大。四、下一步工作措施(一)完善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全面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持续健全“四个三”工作格局,推进“八项行动”,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立政府诚信行政、畅通市场主体咨询服务投诉渠道,形成持续发力、促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的长效机制,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常规化、法制化轨道。(二)突出重点,优化政务服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巩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成果,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努力实现“一网通办”向“一网办好”转变,打造审批更简、服务更优服务模式,切实提高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