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志丹县> 志丹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

志丹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8 10:58
单位名称 志丹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房屋登记、林地登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草原登记等不动产登记工作;不动产权属争议的调处;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基础平台建设;汇通相关部门确权登记发证。
住所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环保大楼3楼
法定代表人 张虎平
开办资金 1.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志丹县自然资源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21万元 45.0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县自然资源局的关心指导下,中心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工作上积极主动精益求精,服务上提高素质更新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全省开展的“三个年”活动和县委“六大行动”,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优化登记领域营商环境,化解登记领域历史遗留问题,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事项,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常规登记情况今年,中心按照既定目标,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工作。累计受理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466宗,其中产权登记155宗,抵押登记58宗,抵押注销188宗,产权注销37宗,查封登记28宗。出具有房、无房证明1580份,协助法院、公安、房管局、扶贫局、低保办等相关部门信息查询4500余人次。协助县税务窗口房改房不动产二手房转移登记缴纳土地出让金53宗,收缴费用450109.23元。工作成效和服务质量得到群众充分肯定,社会反响良好。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一)登记财产领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1.“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中心不断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结时限、精简申请材料。截至目前,我县对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服务承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限时办结等制度。不动产一般登记业务办理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抵押登记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办结,查封登记、更正登记、注销登记等业务即时办结。2.按照《民法典》《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依照延安市自然资源局《关于转发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在全省推广简化不动产产非公证继承手续办理模式的通知>的通知》(延市自然资登发〔2023〕17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志丹县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规范》。通过减少公证环节,大大降低了办证成本,提升了群众办事满意度及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已办理非公证继承登记5件。3.推行“交地即交证”服务模式。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通知》(国办发〔2019〕8号)精神,进一步促进不动产登记提速增效,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按照《延安市推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交地即交证”服务模式的工作方案》(延市自然资登发〔2022〕22号)文件要求,我县结合实际,制定了志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志丹县推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交地即交证”工作方案的通知》(志政办发〔2023〕5号),县自然资源局局关于印发《志丹县自然资源局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暨土地要素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志丹县自然资源局营商环境突破年暨“交地即交证”工作实施方案》《志丹县自然资源局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实施方案》的通知(【2023】48号)文件。即在用地单位提出用地申请时,同步安排不动产进行权籍调查。鉴定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时将宗地数据信息共享至不动产,不动产做好数据审核入库工作。用地单位按照“交地即交证”文件资料清单,提供相关资料,由不动产审核,具备条件的即时完成不动产登记,颁发不动产权证书。截止目前,完成“交地即交证”24宗,159.58亩。4.不断创新服务举措,在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工作日中午等非工作时间,通过延时服务,错峰服务等模式提供全时段“不打烊”服务,群众企业办事不在“选日子”。同时,上门服务、预约服务、一体化服务平台受理登记等多项举措同向发力,企业群众不动产登记获得感、满意感、幸福感逐步增强。(二)加快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按照市局“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工作安排,已经连接政府政务网,正在和市“一体化不动产登记”手机网路平台进行端口研发。目前完成总任务进度的80%。(三)认真落实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工作。经常对标党中央精神,时刻把准政治方向和工作重点,持续推进党支部“三会一课”,领导干部带头落实“三个经常”。积极推动党建和不动产登记业务融合,组建党员先锋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并在登记大厅公示。通过登记大厅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严格落实不动产登记“十不准”要求,并组织开展窗口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出台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建立信息安全防控工作制度,完善风险及信息安全防控体系。(四)妥善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为化解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我们秉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开展化解工作,按照志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解决中心城区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的通知》(志政办发〔2022〕28号)文件精神,我们组织工作人员对县域范围内小区、家属楼进行摸底调查,共摸排108个小区,3个家属院,20920套住宅用房。截至目前,依据省市县相关政策法规,我县已化解“登记难”问题小区7个,分别是锦绣小区265套,灵皇地台南苑小区420套;安居小区300套;康乐小区132套;金苑小区204套;幸福小区456套;交警队家属楼24套。均已办理首次登记可以正常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已办理转移登记39宗。(五)积极推进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林权整合项目已完成档案资料整理,内业图斑勾绘、配准、属性挂接、数据编码和检核工作,已完成13.5万宗数据库建设,成果数据汇交包已经完成,已初步汇交省市局,下一步尽快修改汇交中存在问题,完善数据包进一步汇交省不动产中心。2013年后退耕还林确权工作已完成7个乡镇及1个街道办的权属调查,外业核实,公示资料等工作,正在进行公示及签字核实工作。(六)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工作,已完成全县7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的权属调查,外业核实,公示签字,数据入库工作,目前共确定4587宗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21宗争议宗地已汇交陕西省不动产中心。(七)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我县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经多次核减,符合宅基地房地一体登记条件22280宗,符合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条件的228宗,目前已全部完成外业权籍调查工作,调查数据入库、数据汇交25508宗,已办理宅基地房地一体登记86宗。三、存在问题(一)城区和农村房地一体权籍调查成果未移交,数据库建立缓慢,无数据可依,是制约不动产登记的一大要素。(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项目处于半暂停状态,对于信息共享、平台升级等系统问题,影响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影响不动产顺利确权。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探索服务联动提升。加快推进县不动产登记系统和一体化平台网络环境衔接工作,保障两者之间互联互通,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探索实行不动产转移登记与关联公共服务事项联动办理,运用好不动产登记大厅、窗口这个平台,为更多“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搭建联动载体,为办事群众提供更多的服务。(二)推进数据汇交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完成全县城镇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补充汇交。加强不动产登记数据接入、汇交管理,提升数据质量管理水平。二是积极推进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学习全省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经验做法,加强业务培训,制定林权不动产登记相关操作规程,推进林权数据整合入库。三是集中更新汇交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分批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整理入库,健全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和应用机制。(三)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深入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省厅《关于加快处理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强化主体责任和部门责任,对与自然资源部门职责相关的突出问题率先处理,2023年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不少于2022年摸底存量的70%。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