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志丹县> 志丹县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

志丹县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3-28 10:36
单位名称 志丹县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退耕还林,促进生态环境改善。退耕还林规划设计,造林施工、检查验收、政策兑现。
住所 志丹县保安镇二道街
法定代表人 李新斌
开办资金 10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志丹县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81万元 0.81万元
网上名称 志丹县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 从业人数  2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1、完成退耕还林不合格面积的补植补造工作全年累计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不合格面积补植补造3.5万亩,共补植各类苗木210余万株。2、完成退耕还林公益林区划界定和补偿资金的兑现工作2021年--2022年,省市下达我县退耕还林新纳入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8.1466万亩、下达补偿资金共912.82万元。具体为:2021年补偿面积6.7613万亩、补偿资金108.18万元;2022年累计补偿面积50.29万亩(其中:2022年新增面积1.3853万亩)、补偿资金804.64万元。目前,该补偿面积中两个年度的新增面积共8.1466万亩的公益林外业区划界定核实工作已全部完成,涉及的双河镇和张渠便民服务中心对界定核实的面积正在落实到户当中。全县共涉及公益林补偿资金兑现的五个镇(中心)的补偿资金912.82万元预计于2023年3月中旬前全部落实兑现到户。3、开展退耕还林问题排查和检查验收工作全年一是重点排查了张渠便民服务中心的新一轮退耕还林问题和矛盾。全县成立了退耕还林问题核查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与张渠便民服务中心一起对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的设计、到户、实施情况和政策兑现等进行了全面排查;二是开展了退耕还林县乡联合检查验收工作。重点对全县的市县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18.8万亩采取了逐乡镇、逐村、逐小班(地块)检查验收的办法,对造林的保存面积、保存率、占用情况、复耕情况及矛盾问题等各项内容进行了逐项核实登记,做到了底子清、任务实。4、完成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的政策兑现工作今年已落实兑现到各镇办(中心)新一轮退耕还林的种苗费850.58万元;兑现国家上一轮退耕还林历年暂缓面积的现金补助115.11万元;兑现市县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的现金补助528.09万元;兑现退耕还林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669.37万元。全年已累计兑现退耕还林各项资金2163.15万元。5、切实搞好退耕还林林地征占用管理工作2022年全县共勘察变更拟征占用退耕还林地的井场127个,站点6个,淤地坝5座,风电项目1宗;拟征占用退耕还林地面积2301.2亩,对占用面积全部落实了异地恢复造林(异地恢复我县主要用于解决2013年超前实施且造林合格的面积),确保国家退耕还林面积不减少,农户利益不受损失。6、扎实推进封山禁牧工作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始终把封山禁牧工作作为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精准谋划、统筹推进,织密禁牧“责任网”,用好考核“指挥棒”,采取了“六聚焦六坚持”工作举措,扎实推动封山禁牧工作迈出坚实有力步伐。为了更好掌握全县牛羊等食草牲畜存栏情况,全县的封山禁牧责任单位于10月至11月对本区域内羊子存栏情况再一次进行了全面摸排工作,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羊,为全县的封山禁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调查摸底全县存栏羊子2638群107005只,其中舍饲养殖839群26828只(山羊13572只、湖羊13256只),湖羊养殖占到49%;牛、驴存栏4822头。全县重点围绕“禁牧宣传氛围好不好、禁牧散养底数清不清、禁牧队伍力量强不强、禁牧投入力度大不大、禁牧执法活动严不严、放牧羊子消减进度快不快、禁牧考核信息报送实不实”七个方面,采取过好政策学习关、宣传动员关、信息传递关、联合执法关、督查考核关的“过好五关”工作法,持续扎实推进封山禁牧。坚实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变卖羊子数量来衡量工作成效。及时建立羊子变卖台账,全年累计处理变卖羊子380群(户)、12929只,累计收缴罚款165340元。重点区域实现全封全禁的目标,封山禁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搞好封山禁牧工作的同时,顺利完成了全县封山禁牧区域矢量化数据的录入工作。共完成全县109个行政村的封山禁牧标牌、围栏、界桩和养殖户的数量、牛羊存栏量及管护情况、行政执法等情况的调查摸底和矢量数据的录入工作,做到了封山禁牧底子清、数据实、可操作性增强,为封山禁牧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高效能管理打下了扎实基础。7、顺利完成脱贫户帮扶工作今年县退耕办协调双河镇的双河村完成全村705.8亩苹果园幼园和挂果园土壤追肥、修剪、防鼠等管理工作;对村集体经济52.8亩苹果园进行了春季的防冻和修剪等工作;同时协调志丹采油厂在双河村芦草沟和小沟两村小组迁移电杆二十多根后,积极组织实施大棚蔬菜产业帮扶项目,预计可建大棚30多座,有效解决了该村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完成退耕还林信访和档案整理工作今年累计接到群众信访4起,目前已查处解决4起;接到中省市级反馈群众信访案件2起,已经调查回复2起。全县退耕还林档案有专室专柜存放、有专职人员管理,各项档案管理、借阅制度健全。二、党建工作开展情况1、加强党员学习教育。支部年初制定了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党风廉政和业务技术学习,每月集体学习不少于2次,坚持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组织生活。一是在党员日常管理上,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党员固定日活动制度,规范党费收缴,定期召开支委会、支部党员会,进行集体学习讨论、经验交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民主评议,定期党务政务公开。3、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一是扎实开展作风建设,整治“慵懒散慢虚粗拖”等问题,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党员干部进所在社区进小区,参加创文创卫、疫情防控等工作,凝聚了支部和党员思想,提高了觉悟,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受到洗礼,坚持初心使命,牢固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4、加强支部建设。对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围绕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功能、基本保障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党支部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支部完善了“三会一课”制度、学习制度、工作制度等制度,谈心谈话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制度。通过自查梳理建立支部和党员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整体提升了支部建设质量和服务保障能力。5、配合县上和林业局党委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党员领导带头参与“双创”工作,带头清扫责任区卫生,带头参加文明交通劝导执勤,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值班和集中开展纪律作风大整顿等,针对纪律作风突出的问题,及时召开会议,对违反上班纪律的同志进行谈话和批评教育。到最需要的地方服务,展示新时代林业战线党员队伍的良好风貌。三、主要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一)主要做法。一是紧盯新一轮退耕还林不合格面积的补植补栽不放松,把历年来不合格面积的补植补栽工作作为工程管理的工作重点;二是高质量完成退耕还林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的区划界定和补偿资金的发放工作,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三是加强退耕还林地管理,严把林地征占用审批关,确保林地不流失;四是坚持封山禁牧不动摇;五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始终把“抓班子、带队伍、强基础、树典型”当作头等大事,坚持“用制度管人、用档案说事、按规矩程序办事”。(二)存在的问题。一是新一轮退耕还林客观上立地条件差、地块分散,加之基层干部群众认识上有滑坡,对退耕还林重视不够,乡村作为的主动性较差,致使新一轮退耕还林不合格面积仍然存在。二是野外放牧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压力非常大。关键是对饲草不足、不具备养殖条件的放牧户仍未完全取缔,致使野外放牧现象十分普遍,屡次被省市明察暗访通报批评。三是退耕还林工作经费不足,影响到日常工作的开展;四是县财政挤占中省专项资金,一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项目已经在两三年前就竣工了,但项目资金报账却成了问题;同时还有历年的项目资金已经到县,但项目却无法实施。五是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是确保农民的经济收入,可目前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不能同步于林业生态体系快速发展,使得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滞后于生态和社会效益。四、2023年工作重点1、继续抓好新一轮退耕还林不合格面积的补植补造工作和遗留问题、矛盾的处理化解工作。2、全面完成国家2020年下达我县的0.97万亩和2022年下达的56.55万亩任务的森林抚育的组织实施工作。3、配合林业局持续抓好全县的封山禁牧工作,有效保护生态建设成果。4、按时完成2022年度退耕还林各项政策兑现工作。5、积极与省市对接,力争退耕还林的补植补造项目、森林抚育项目、林分改造等提质增效项目在我县开展实施。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