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志丹县> 志丹县信访接待室

志丹县信访接待室

发布时间: 2024-03-28 10:34
单位名称 志丹县信访接待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群众来信、来访、投诉的办理工作;信访联合接待大厅日常管理工作;接访约访组织预约协调相关工作;转办、交办的信访事项督办工作,并对落实情况进行反馈;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信访信息的统计,案卷整理和归档工作及信访形势分析研判工作;
住所 志丹县中心街农业综合大楼一楼
法定代表人 牛静富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志丹县信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万元 0万元
网上名称 志丹县信访接待室.公益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信访部门精心指导下,全县紧紧围绕做好党的二十大信访稳定工作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扎实开展“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创新年”活动,有效推进化解物业管理、交通事故、征地拆迁、新生入学、“两参”人员、风电项目、石油征占补偿等各类重点信访事项清理化解,有力保障了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省市党代会等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全面提升了网上信访“四率一占比”,有力推动了全县信访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运行情况全年共接待来县访群众1883人次,同比上升26.8%,批次同比下降16.7%、人次同比上升24.8%;到市访38人次,同比下降57.8%;赴省访3人次,同比下降92%;进京访9人次,同比下降75%;网上信访受理办理信访事项959件,同比下降73.1%,其中重复信访163件,占比17%。及时受理率100%,按期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9.6%,群众参评率89.5%。群众来县、到市、赴省、进京上访和网上信访事项办理指标呈“一升四降”态势,全县信访形势平稳可控,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主要做法:(一)深入学习贯彻新《条例》。2月25日,《条例》正式发布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进行专题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县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和各镇办(中心)、各部门单位纷纷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讨论,做到学习培训全覆盖。5月1日正式施行后,县信访局研究制定了《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条例>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并精心组织实施。各镇办(中心)、各部门单位以宣传月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系列活动,迅速掀起了学条例、守条例、用条例的浓厚氛围,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共集中开展《条例》宣传活动50余场次,举办培训班20余场次,举办知识竞赛1次,发放单行本6000余册、宣传册2万余份,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喜闻乐见的方式,有效提高群众知晓率,不断增强群众依法信访的意识。同时,统筹推进《条例》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单位“六进”活动,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着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二)积极构建信访新格局。今年以来,县委常委会议10次、县政府常务会议6次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分析研判信访形势,研究解决信访问题。县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召开全体会议7次,安排部署信访工作。各镇办(中心)、各部门单位坚持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担当,认真履责,及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切实做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建立健全乡镇信访工作联系会议工作机制,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分析研判信访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目前,全县13个镇办(中心)全部建立了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有效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形成了信访工作整体合力。(三)着力解决信访新矛盾。扎实开展“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创新年”活动,不断健全完善源头预防、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等信访矛盾综合治理机制。一是建立“上旬排查、中旬化解、下旬销号”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信访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及时发现问题,统一建立台账,落实专人负责,实行销号管理,努力将信访矛盾纠纷预防在早期、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全年共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12次,排查出各类信访问题700余件,全部解决到位。二是加强各级领导坐班接访。坚持县级领导每周一坐班接访、镇办(中心)随访随接、部门单位定点接访和信访局党员干部挂牌接访常态化,夯实初信初访首接首办责任,做到访有人接、事有人管、责有人担。全年共落实县级领导坐班接访219人次,接待来访群众106批1237人次,受理办理信访事项84件。其中县委书记李炜同志坐班接访2次,接待来访群众4批6人次,解决信访事项4件;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星同志带案下访2次,彻底解决了南梁红色旅游公路建设遗留问题;县级分管领导坐班接访42批次,接待来访群众78批817人次,解决信访事项61件。三是全面规范信访工作秩序。坚持诉访分离,依法推进信访事项清理化解,依法打击信访违法行为。全年共行政处罚2人次(其中行政拘留1人次、警告1人次),依法训诫56人次,进一步规范了信访秩序。(四)创新积案化解新举措。充分利用《条例》实施这一重大契机,强力推进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针对重复信访事项倒流件办理,采取各级领导包案、会议协商研判、带案下访会诊、实地督查督办等措施,运用联合会商、听证评议、群众说事等形式,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律师、乡贤能人等参与,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同时,针对拆(搬)迁安置、劳动社保、非法集资、物业管理、涉军涉教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逐项落实主体责任,持续跟踪协调,推动问题解决,最大限度把风险矛盾消除在基层和当地。今年以来,共落实县级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2批37件;县级分管领导及包案县级领导召开专题会议24次,分析研判信访事项71件,逐案制定化解方案;各级领导干部带案下访49次,深入事发地了解问题症结,推动矛盾化解;深入开展信访专项督查8次,召开重点信访事项听证会议7次,推动问题解决。(五)树立信访干部新形象。结合正在开展的全县干部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研究制定《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针对能力不足、不但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坚持刀刃向内、以上率下,深入整治“庸懒散慢虚粗拖”,扎实践行“勤快严实精细廉”,推进信访干部作风持续转变,着力锤炼“对党忠诚、担当尽责、一心为民、勤学善做、真抓实干、清正廉洁”的过硬作风,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有效激发了信访干部队伍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二、存在的问题一年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虽然信访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信访总量高位运行。截至10月底,来县到市赴省进京信访总量同比有升有降,涉及征迁安置、物业管理、城市建设、非法集资、临聘人员等领域的信访问题多发,原代教人员、信访老户网上投诉和越级走访依然突出。二是信访积案攻坚进度缓慢。虽经过多方努力,中省交办的40件重复信访事项均已办结并上报,但个别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重复信访事项倒流问题严重,直接影响了全县信访考核排名。三是重点人员稳控责任不实。从群众到市赴省进京越级上访情况分析,信访老户越级上访占比高达95%以上,个别信访人已越级上访并登记,责任单位还不知情。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今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信访工作条例》学习贯彻,全力推动全县信访工作再上新台阶。(一)突出属地管理,把好责任关。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镇办部门信访主体责任、领导责任、化解责任和稳控责任,发现问题及时交办、适时提醒、随时跟踪,确保责任到岗到人。(二)突出源头治理,把好预防关。积极协调县级领导坐班接访约访,认真落实镇办(中心)随访随接、部门单位定点接访和信访局党员干部挂牌接访,及时接待来访群众,全力解决合理诉求,妥善化解矛盾隐患,努力将初信初访问题预防在早期、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三)突出化解稳控,把好处置关。对目前尚未化解到位的重点信访事项,督促涉事单位逐一成立工作专班,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包案化解,切实加快办理进度,力争年底全部化解到位。对确实难以化解的,进一步做实做细信访群众教育疏导工作,严防矛盾激化、越级上访和媒体炒作。(四)突出信息共享,把好预警关。坚决落实信访“零报告”制度,做到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随时报送涉访敏感信息。对扬言性、预警性、行动性信息,及时与公安、网信、涉事单位互通共享,第一时间甄别、核查、处置,确保信息灵通、处置及时。(五)突出应急处置,把好秩序关。进一步细化完善信访应急预案,出现问题,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聚集,不发生涉访个人极端行为,不发生因信访问题引发的负面炒作,推动全县信访秩序不断规范、形势持续好转、质效稳步提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