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区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提供服务;开展植保植检转基因作物的日常管理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化管理农作物重大病虫草鼠等生物灾害的监测和预报预警及防控指导开展农用耕地调查、评价和监测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技术的专业培训 | |
住所 | 榆阳区古城西路12号 | |
法定代表人 | 高祥 | |
开办资金 | 420.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3.33万元 | 179.6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按照省、市、业务部门和区农业农村局下达的2023年工作目标任务书要求,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一、主要业务工作1.玉米增密度提单产项目。在我区小壕兔乡、孟家湾乡、马合镇等10个乡镇45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打造集中连片高标准核心示范2万亩,示范区最高亩产1258kg、平均亩产1075kg;建设核心示范8万亩(包括高标准玉米制种基地1万亩),实现玉米种植密度达到5200株/亩以上,核心示范最高亩产941kg、平均亩产831kg。2.良种推广项目。在青云镇、麻黄梁镇、上盐湾镇等6个乡镇推广良种高粱31370亩、谷子30000亩、油葵10275亩;在鱼河镇、上盐湾镇等14个乡镇推广良种豆类20541亩。3.千亩旱作农业示范园。在鱼河峁镇、古塔镇建设2个千亩旱作农业示范园,示范种植高粱1270亩、谷子900亩、黑豆570亩,试验研究40亩。4.旱作农业技术集成推广项目。在镇川镇、上盐湾镇、鱼河峁镇等14个乡镇,推广地膜覆盖+耐旱作物+抗旱保水剂+增施有机肥+全程机械化等综合旱作技术3万亩。5.“四位一体”集雨补灌项目。2023年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四位一体”项目实施建设4635.35亩,项目区涉及古塔镇、青云镇、鱼河峁镇等6个乡镇11个行政村,共11个标段。6.农作物绿色高质高效核心示范。在上盐湾镇、青云镇、大河塔镇等9个乡镇实施富硒高粱、谷子、水稻示范点建设、抗旱保水剂示范点建设、夏马铃薯示范点建设总面积5320亩。7.中药材产业。在上盐湾镇、青云镇、大河塔镇、鱼河峁镇4个乡镇15个村,示范种植柴胡、黄芩、远志等中药材,总面积2389亩。8.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在古塔镇罗硷村建设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核心示范300亩,玉米亩产463.8公斤;同时在东南部山区建设果园套种大豆示范7000亩。9.植保植检工作。一是植保能力提升。对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发生的旋幽夜蛾、草地螟、小地老虎等虫害进行统防统治2.2万亩,防效达93%以上。二是植检工作。2023年榆阳区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13679亩,防治面积为184849亩,其中统防统治面积为38866亩,群众自防面积为145983亩,防治率为86.51%。三是产地检疫申报受理,共受理产地检疫10家企业,140个品种,制种面积14717.1亩。签发植物检疫证书62份,产地检疫合格证32份。10.种子管理工作。一是种子市场专项检查。备案委托代销68个、经营不分装153份、总计221份。签订<榆阳区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承诺书>10份,印发《种子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宣传资料200余份。二是转基因技术监管。抽取30余份2022年生产的玉米品种样品进行播前亲本转基因试纸条快速检测,结果显示均为阴性。三是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备案。2023年全区委托生产备案30余份,委托生产代销备案70余份,经营不封装备案600余份,总计备案700余份。11.试验示范。一是农作物品种展示试验示范。在小纪汗镇黄土梁村(榆阳区旺兴家庭农场)进行玉米品种展示40亩,在大河塔镇白南沟村(榆阳区东三乡家庭农场)进行高粱品种展示30亩。根据试验结果,产量前三的玉米品种分别为:榆单896、先玉1483、五谷631;产量前三的高粱品种分别为:晋杂22、风杂6号、风杂4号。二是玉米中后期“一喷多促”防控效果评价试验。病害平均防效为58.33%,虫害平均防效为75.57%,效果显著。南部山区玉米平均亩产为525.4kg,较对照区(456.3kg/亩)亩增产69.1kg,增产率为13.15%;北部草滩区平均亩产为859.7kg,较对照(738.4kg/亩)亩增产121.3kg,增产率为14.11%。三是玉米病虫害防控效果与植保贡献率评价试验。经试验可得榆阳区植保贡献率为2.33%。12.马铃薯病虫草害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示范。在榆阳区麻黄梁镇十八墩村建立马铃薯病虫草害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示范区,示范区核心示范面积300亩,示范面积4500亩,辐射带动面积1万亩。示范结果如下:一是示范区平均亩产为5530kg/亩,农民自防区平均亩产为3120kg/亩,亩增产2410,增产率为77.24%。二是示范区亩总效益为11193元,农民自防区亩总收益为6500元,亩增收益4693元,增收率为72.2%。13.驻尹家庄村帮扶工作。一是防返贫监测。;二是保障农作物生产;三是完成惠民工程;四是资金管理。14.创文和创卫工作。我单位党员干部在包抓的古城花园小区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和“创文”工作宣传工作,以志愿者的身份与小区物业、社区网格员、小区居民一起清理小区的路面垃圾,确保机动车、非机动车有序规范停放,并对广告宣传栏进行改造。积极引导小区居民改变观念、增强创文意识,争做文明生活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同时不定时对包抓小区、包抓路段进行清理整治。15.媒体宣传。在榆林市农业农村局、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网站宣传榆阳区主要病虫发生及防治方法、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培训等20次,做好基础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相关工作,加大宣传推广使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APP。三、工作亮点1.植保能力提升。一是苹果蠹蛾监测与上报。4月份在榆阳区青云镇太平沟村果园布设苹果蠹蛾诱捕器4组30个,8月份再次布设太阳能黄板诱捕器30个,每周进行监测,同时上报系统,全年未发现苹果蠹蛾的发生及为害。二是草地贪夜蛾监测与上报。玉米苗期开始安装草地贪夜蛾性诱诱捕器,共计20个点100套诱捕器,涉及14个乡镇20个村。全年累计大型培训7次202人次,田间地头培训20场次69人次,累计27场次271人次,发放培训资料500余份,出动宣传车辆27车次,悬挂横幅7次,未发现草地贪夜蛾的侵入及为害。三是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2023年榆阳区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13679亩,防治面积为184849亩,其中统防统治面积为38866亩,群众自防面积为145983亩,防治率为86.51%。2.推广“四位一体”集雨补灌项目。在东南部山区乡镇,建设“沟道坝蓄水+兴伏发电提水+土工膜窖高位储水+膜下滴灌补水”的“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模式。2023年上半年完成2022年度“四位一体”项目工程收尾工作、资料完善、复核验收等工作;下半年完成2023年度项目招标、部署、建设等工作,并对2024年项目实施面积进行了摸底。3.全膜深沟探墒穴播绿色生产技术示范。在古塔镇、鱼河峁镇示范推广全膜深沟探墒穴播绿色生产技术核心示范1580亩、2060亩,作物以耐旱谷子、高粱等小杂粮为主,地膜覆盖度达到95%以上,项目区高粱、谷子等作物较同区域非项目区同类作物亩增产20%—30%,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机械化率达90%,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到90%以上,残膜回收率达85%以上。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4月下旬受大风扬沙及降水降温天气影响,全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整体偏低,导致全区春播进度放缓。2.在玉米生产中,合理密植的设置和施肥习惯问题,群众对这两方面的认识还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或局限性,担心因密度过高而导致倒伏及结实性不良等风险的发生,部分群众追肥不按技术要求氮肥分次施用进行。3.8月份全区高温少雨,降水量不足,全区大部轻度干旱,对农作物生长情况产生影响,带来一定的损失。五、2024年工作计划1.玉米增密度提单产项目24万亩。2.实施“四位一体”集雨补灌建设项目5600亩,目前已完成前期摸底工作。3.实施旱作农业技术集成推广项目3万亩。4.建立柴胡、远志、黄芪、黄芩、万寿菊、酸枣等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2000亩。5.良种推广项目。南部巩衔乡镇采购马铃薯、高粱、谷子、豆子、油料良种10万亩,针对新开垦、复垦、撂荒地给予良种补贴。6.农作物绿色高质高效核心示范。建设春玉米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全膜深沟探墒穴播绿色生产技术示范、两个千亩旱作农业示范园、水稻标准化生产试验示范、夏马铃薯“宽垄双带”示范点建设、富硒功能农业示范点建设总计1.5万亩。7.耕地地力提升项目。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进行农户施肥调查、开展田间试验工作、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集成推广。8.植保植检工作。一是植保能力提升。布设苹果蠹蛾诱捕器、安装草地贪夜蛾诱捕器、布设太阳能黄板诱捕器、发放粘虫板。二是植检工作。进村入户宣传培训农民科学安全用药知识及农药械安全使用规范,重点加强对《农药管理条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9.种子管理。一是种子市场专项检查;二是转基因技术监管;三是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备案;四是制种基地建设及监管。10.驻尹家庄村帮扶工作。11.创文和创卫工作。12.完成区农业农村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