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阳区>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机械技术服务中心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机械技术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8 10:28
单位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机械技术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全区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规划和有关计划拟定工作;全区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更新报废补贴、农机安全免费管理和农机作业补贴等强农惠农项目;“智慧农机”建设、全程全面机械化生产、设施农业装备建设等项目;全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开展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安全生产服务和社会化服务;全区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和统计工作;提供农机化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
住所 榆林市榆林市榆阳区上郡中路180号
法定代表人 康虎平
开办资金 70.7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1.02万元 78.69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机械技术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8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遵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业务完成情况。(一)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加快发展粮食、饲草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因地制宜推进畜牧规模养殖、设施种植领域全程机械化,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效益,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水平。全年完成机械化耕作115.5万亩、机播79.5万亩、机收71万亩。(二)农机社会化服务加速推进。2023年底全区规模化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115家,农机户总数达到1万个,加快推进农机服务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全产业及农村生态、农民生活服务领域延伸,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开辟了“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农业机械化服务经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全年完成农机深松整地托管面积8万亩,玉米、高粱耕整地及播种托管面积13.97万亩,完成玉米、高粱收获托管面积10.4万亩,涉及各级补助资金800多万元。(三)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充分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多元化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农机装备自我保障能力加快提升。立足产业急需、农民急用,支持引导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学配备绿色高效农机装备,加快补齐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弱项,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坚实装备支撑。大马力拖拉机、精量播种机,大喂入量联合收获机等一批具备自动驾驶、作业状态实时监测的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快速应用,农机装备正加快向“大中小型兼备、绿色高效智能一体”迈进。全区农机拥有量8万台(件),农机总动力达到47万千瓦,有效拉动了农村需求,农机装备结构大大改善。今年累计系统内审核机具7156台,受益农户4288户,涉及中央补贴资金4121万元。(四)完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制定完善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机具配备方案、农机农艺及种养方式集成配套方案,总结形成适合当地的机械化生产模式。依托专家骨干团队,面向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培训指导和观摩交流,树立可学可及样板,促进绿色高效、经济可行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普遍应用,农机化集成配套技术应用面积持续扩大,农机农艺农田协同配套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北部草滩区在品种选育、栽培制度、种植方式、产后加工与机械化生产的适应性进一步加强,集成配套的全程机械化体系日臻完善,单产提升、机收减损、机艺融合等农机新技术示范推广,机械化全程发力,建成榆阳区强发、松润、宏源画、春种秋收、丰登等五家市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2023年底全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农业生产迈入机械化作业为主。(五)提升农机防灾救灾减灾能力。按照机械化生产和应急救灾需要,立足潜在需求合理配置“平急两用”的应急救灾机具。建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建立防灾救灾农机储备和调用制度,机具配置满足应急救灾需要。加快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力争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区域各乡镇全覆盖。今年极端异常天气多发频发,防灾减灾形势严峻复杂,为了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农作物及时入种及时收获,我中心于3月份及时组建区内规模较大115家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成立榆阳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伍,服从乡镇、村委调遣,为种小农户提供春种秋收的机械化作业服务,全年累计服务面积达到54万亩次,为全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了机械化力量。(六)年度检审验工作。以巩固“平安农机”为载体,不断增强关键生产环节、重点机具和重要农时生产的安全服务能力,加强农业机械使用安全教育,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让农机安全平稳生产。根据区2023年度农机检验工作方案要求,成立由7位副主任为组长的农机安全服务队,深入全区各乡镇集中开展年度检审验工作,提前做好机具保养检修、机手培训,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全年完成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注册登记449台,核发驾驶证281本,农机注册率达96%、持证率达95%、检验率达93%。(七)大力提升南部山区机械化发展水平。全年推广适用山区作业的微耕机1058台,加快小型、多功能智能农机具应用步伐,开展南部山区农田“宜机化”耕整地作业面积2.28万亩,收获作业面积0.78万亩。全年扶持南部山区中小型农业企业35家,有效解决南部山区机械化“上山难”“作业难”问题。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全年高质量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暨农机深松整地托管服务面积54万亩次。全年完成机械化耕作115.5万亩、机播79.5万亩、机收71万亩。今年农机购置补贴累计系统内审核机具7156台,受益农户4288户,涉及中央补贴资金4121万元。2023年底全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农业生产迈入机械化作业为主。三、存在的问题。(一)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办公场所不足,导致业务开展不便。(二)单位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急需配备年轻干部。四、下一步打算(一)继续加强春、秋两季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助力打赢农机保春耕、保秋收两场硬仗,发挥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关键抓手和基础支撑的作用。计划完成机耕118万亩、机播82万亩、机收72万亩,农作物机械化率提高到85%以上.(二)精准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4+2+X”产业机具供给和技术推广力度,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机械给予区级累加补贴,补贴机具2000台,计划申请区级资金1000万元,完成中央补贴资金4000万元。(三)在北部和东南部乡镇继续开展农机深松(翻)整地项目,改善犁底层结构、加大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申请区级补助资金400万元,计划完成作业面积12.5万亩。(四)继续围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立足良田、良种、良制、良机、良法“五良”融合,在全区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解决农民“难办、办不了”种植难题,申请区级资金600万元,计划完成春季耕整地面积15万亩(每亩补助20元)、秋季收获面积10万亩(每亩补助30元)。(五)抓紧抓实农机安全生产,做好新购置的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的注册登记工作,农机登记率、持证率、检验率均达到90%以上,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驾护航。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