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陕县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业务范围: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相关培训、业余文艺创作组织、文化交流。 | |
住所 | 宁陕县城关镇迎宾大道文化大厦3楼 | |
法定代表人 | 徐启珍 | |
开办资金 | 34.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宁陕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4.26万元 | 36.43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宁陕县文化馆.公益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宁陕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打响品牌活动亮名片。按照县委、县政府“一季一主题,一月一活动”工作要求,文化馆参与协助策划组织大型演出活动11场。配合县妇联策划组织宁陕县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13周年暨颁奖演出活动。配合县总工会策划组织“中国梦劳动美”宁陕县庆祝第133个“五一”国际劳动节颁奖典礼活动。4月26日,配合省文联开展文艺“六进”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安康宁陕演出活动。6月25日至29日,配合县文旅广电局举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宁陕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歌咏比赛,我馆全程参与初赛和复赛的组织辅导工作,并为各参赛队伍免费提供排练场地,安排2名业务干部为13支合唱队进行辅导培训,累计服务1.2万人次。策划组织了宁陕县庆祝“八一”建军节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策划举办了“绿都宁陕大地欢歌”2023年宁陕县秋季村晚示范展演活动。积极组织参与安康市2023年“春雨工程”文化志愿服务边疆行活动。开展了“笔墨相约传承文化”2023年宁陕石泉书画交流活动。开展了宁陕、金坛书画交流活动。策划组织2023年“情暖重阳聚力发展”文艺晚会。积极策划组织宁陕县第四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二)强化基层服务惠民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春节系列群众文化活动10场。指导各镇文化馆分馆开展线上、线下春节群众文化活动4场。配合县委宣传部完成“党的声音进万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江口回族镇新庄村、筒车湾镇胶州小区、四亩地镇四亩地村、太山庙镇双建村、广货街镇元潭村举行的5场志愿文艺演出。配合县司法局和各镇司法所完成8个镇法治宣传演出活动。完成“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89场。(三)加强培训辅导提质效。全年共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培训班91期。其中舞蹈培训15期,合唱培训12期,书法美术培训10期,戏剧培训8期。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培训活动有序开展。举办书画笔会活动20期,少儿街舞培训班4期,少儿书法培训4期,少儿美术培训4期,少儿舞蹈4期,少儿手工培训4期。非遗保护与传承培训班1期,文艺创作培训2期,全年累计培训学员1800人,举办全县基层文艺骨干培训班3期。开展群文辅导260次,辅导各类文艺节目32个。本馆馆员为县医院编排舞蹈《春之韵》,为信合编排音乐快板《劳动精神放光芒》、情景歌伴舞《萱草花》,为公安局编排情景剧《您好!110》,为社团编排广场舞《最美宁陕》,为宁陕文化馆艺术团歌伴舞《大丰收》《绿都宁陕》,为县财政局编排舞蹈《把安康带回家》,为县医院情景歌舞《逆翔的对白》,为城关镇编排舞蹈《万疆》,为国税局编排舞蹈《时代号子》,为城建局编排小品《幸福路上》,为司法局编排普法小品《劝赌》和音乐快板《我们是普法宣传员》。辅导的广场舞《醉美宁陕》参加“大地欢歌”2023年陕西省群众文化节安康分会场暨“文化安康大舞台”系列文化惠民展演活动---第六届“安康节拍”群众广场舞大赛荣获一等奖。举办线上书画作品展览10次。进一步规范了场馆管理制度,文化馆多功能演艺厅、舞蹈排练厅、书法美术创作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每周阵地免费开放达到56小时。(四)助力旅游发展展形象。为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文化馆组织专业创编人员创编了5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推介节目。歌伴舞《绿都宁陕》、《秦岭风雨》,舞蹈《醉美宁陕》《和谐家园》,民歌对唱《妹不招手郎不来》参加了我县在省内外开展的11次旅游宣传推介演出活动。3月4日,参与2023年宁陕“春来早”旅游季暨子午梅苑开园启动仪式;4月14日,组织中国秦岭蕙兰展宁陕县第六届秦岭兰花文化艺术节演出活动;5月20日,配合做好了央视农业农村频道(CCTV-17)栏目组《乡村大舞台》“好物节”的节目录制工作;5月30日,配合做好了2023“清凉宁陕”旅游季启动仪式暨第九届大秦岭山地越野挑战赛文艺演出。6月21日,参与我县在安康举行的“相约秦岭·端午安康”清凉宁陕生态旅游招商暨宁陕山珍推介会地方特色文艺节目展演。7月30日,参与了“秦岭之心绿都宁陕”清凉宁陕旅游季在西安的推介演出活动。8月4日,参与了21°的夏天一起出发2023清凉宁陕旅游推介·走进安康演出活动,8月10日,参与了21°的夏天一起出发2023清凉宁陕旅游推介·走进汉中演出活动,9月15日,参与了绿都宁陕走进北京陕西宁陕生态旅游招商暨宁陕山珍推介会演出活动,9月23日,参与了在安康举办的“乐游安康金秋有你”旅游推介会2场演出活动,10月21日,参与了“宁陕山珍相约新疆”乡村振兴走进乌鲁木齐推介会演出活动,上半年共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推介节目5个,分别是歌伴舞《绿都宁陕》《秦岭风雨》,舞蹈《醉美宁陕》《和谐家园》,民歌对唱《妹不招手郎不来》。(五)加大数字服务促转型。“看直播”板块依托陕西公共文化云和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已开展了2场全民艺术普及相关直录播活动。活动主题内容有“宁陕县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13周年暨颁奖活动”和“好物节----乡村大舞台走进宁陕”。“群艺师资”板块已按要求完成。文化馆经过实地了解,现场观看,层层筛选的方式,选出5位优秀教师入驻,充实师资力量,针对群众社团和文艺爱好者拍摄了全民艺术普及培训视频。精品直播课程板块录制完成20%,古典舞《西厢寻他》,目前已拍摄1节,“赶大集”板块已按要求完成,新上线非遗或文创产品20种,提供了图片、文字介绍和联系方式。考虑到推广宁陕本地特色,助力乡村振兴,我馆结合2022年和2023年陕西公共文化云建设目标,推出“宁陕山珍”系列农产品,依托陕西公共文化云和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共上线90种极具宁陕特色的农产品。(六)释放非遗保护新活力。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结合我县非遗工作实际,通过宣传、展览、非遗产品售卖等活动形式,集中向群众展现了我县非遗保护的丰硕成果和独特魅力。5月25日至6月12日,在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对本县省级非遗项目《城隍庙庙会》、市级非遗项目《宁陕根雕技艺》《神仙豆腐》《宁陕曲子》《老城竹马》进行了展板展示。同时,举办地方特色非遗展演4场,演出过程中对非遗节庆、汉调二黄等知识进行了现场答题互动、演示,让市民对我县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文化馆培训活动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知识,促进了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二)文化馆是免费开放事业单位,通过举办各种演出、培训、辅导活动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围绕阵地开展的各类群文活动,通过总分馆制延伸到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有效的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文化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起到了引领作用,通过各种途径,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全民艺术普及、提升了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三、存在问题。文化馆人员有限,在承担县上大型演出活动任务的同时,还要辅导其他单位的节目,存在人员不足和经费不足的问题。四、改进措施。(一)多措并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一方面组织好各文艺社团、协会参与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另一方面效能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二)精心打造丰富多彩的品牌文化活动,持续打造提升“一个人的剧场”惠民演出品牌活动,办好“村晚”,创新推出宁陕县文化馆“春风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群众品牌文化活动、推出宁陕县文化馆“晚间文化驿站”场馆延时服务探索实践创新项目。通过创新群众文化品牌项目向上级部门争取补助资金。(三)建设文化辅导员和文化管理员队伍,聘请社会文艺人才担任文化辅导员,推动全民艺术普及、艺术培训工作,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创新意识、热爱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四)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制度,形成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发现人才、留住人才机制。2024年力争国有院团正式启用,招募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五)通过事业单位招考补充群众文化专业技术工作人员。五、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继续加强宁陕县数字文化馆建设,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二是完成12个分馆的业务辅导工作;三是以重大节日为契机组织策划合唱、广场舞、书法等群众文化演出、展览活动;四是打造地域特色文化活动,服务旅游发展;五是完成2024年省、市、县级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加大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力度。2024年,我们将继续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职能优势,继续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多种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