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勉县金融协调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协调全县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管机构做好相关工作,维护地方金融秩序;负责全县防范化解和处置地方金融风险,协调有关部门处理地方金融突发大事件;负责全县政府融资平台运行等工作。 | |
住所 | 勉县和平路中段勉县人民政府机关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左山 | |
开办资金 | 1.36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78万元 | 0.7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违法违规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2023年金融工作总体情况(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持续加强。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路,引导各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量,扩大信贷投放规模,支持县内中小微企业、重点项目、乡村振兴等融资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存款余额达339.46亿元,同比增长12.25%,贷款余额达154.23亿元,同比增长18.84%。持续开展好城乡小额人身保险等政策性险种的推广工作,强化宣传引导力度,提高城乡居民抗灾防险能力。(二)政府性金融措施效果持续显现。一是应急转贷业务始终为企业提供低费率的资金用于归还到期银行贷款,避免企业因流动资金暂时性短缺而被银行断贷,全力保障企业资金链安全。截止目前,本年度发放应急转贷资金达6680万元。二是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持续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担保服务,且不断扩大反担保范围和降低担保费率,切实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截止目前,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在保金额达5.15亿元。(三)政银企合作交流持续加深。一是按照“政府搭台、银行唱戏、企业受益”的思路,定期组织召开银企对接活动,由县内各银行业机构轮流为企业推介金融产品、辅导信贷业务,达到畅通银企信息、融通银企合作的效果。组织大规模银企座谈会2次,县内60余户企业(合作社)、8家银行和2家保险公司参加活动。二是深入开展“进、知、解”活动,联合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定期到各中小微企业走访问需,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竭力协调解决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四)资本市场破局攻坚的进度持续加快。对全县市场前景好、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进行了全面摸底,重点培育陕西航空硬质合金工具有限责任公司、汉中定军山养老康复股份有限公司和陕西赛柯瑞思生态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上市。截止目前,汉中定军山养老康复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航空硬质合金工具有限责任公司、汉中济康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已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陕西赛柯瑞思生态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航空硬质合金工具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入选2023年度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库。(五)地方金融监督质效持续提升。一是持续加强对地方金融组织的日常监督。认真落实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公司日常业务数据的收集、分析、上报等工作,联合相关部门不定期开展金融领域专项检查,严厉打击无证经营金融业务和违法违规放贷等行为。二是联合人行勉县支行定期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通过召开现场座谈会、审阅经营资料等方式密切关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指标变动情况,对该指标突出的机构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化解,坚决防范金融风险。三是定期组织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通过发送公益短信、发放宣传折页、投放宣传视频等方式,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非法集资行为。截至目前,我县无新增非法集资案件发生。(六)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持续加大。认真落实《勉县银行业保险业支持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调动各类金融资源向乡村倾斜,全县涉农贷款余额达82.68亿元,同比增长15.77%。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等持续创新开发产品,加大对乡村的金融供给力度,“惠农e贷”、“邮农宝”等涉农信贷产品贷款余额达8289万元,“智慧县域”信贷产品贷款余额达9800万元。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一是政府金融服务职能得到了切实发挥。创新开发的各项融资、担保业务,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担保途径,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得到县内中小微企业的认可与好评。二是促进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水平的提升。出台的系列督促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文件成效发挥明显,倒逼银行业金融机构改善服务方式、优化信贷流程、提升中小微企业获贷率。三是中小微企业获得信贷的难度和成本有效降低。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的运行,使企业不仅有了短期与长期结合的融资渠道,更解决了缺乏抵押担保的难题,且能够享受低费率的服务。四是融通了银企关系。通过定期举办银企座谈会等方式,搭建了银行和企业沟通桥梁,为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改善银企关系提供了较大帮助。2.经济效益一是化解了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企业使用应急转贷资金可及时归还到期贷款,化解了因无法归还贷款而被银行业金融机构断贷的风险。二是降低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应急转贷资金帮助企业按期归还了到期贷款,避免了企业贷款逾期的问题,切实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降低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三是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过去,企业为筹集短期资金,多采用到小贷公司融资、民间集资等方式,筹资难度较大且融资成本过高。“应急转贷”作为国有经营性业务,申请便利且使用费率低,企业融资成本得到了有效压缩。四是解决了企业融资缺乏抵押担保的问题,帮助企业融到信贷资金。中小微企业大多底子薄弱,所拥有的厂房、设备等资产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多不接受其作为抵押物,导致企业融资不畅。通过政府性资金为其进行担保,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企业能够及时融到信贷资金。五是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企业在非政府性担保公司申请担保,不仅要求提供较为苛刻的反担保措施,且担保费用偏高。而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管理规范且担保费用低,能够切实有效地降低企业获得担保服务的门槛,减少担保费用的支出。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县企业融资、担保类平台的建设主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运作能力不强,需引入非政府性的融资、担保公司,通过市场化手段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改进措施一是强化协调引导,调动银行为实体经济投放贷款的积极性,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改、经贸、农业、园区等掌握重大项目的部门要主动跟各银行对接,争取信贷支持,拉动贷款投放。二是做好政府性金融业务,持续开展好“应急转贷”、政府性融资担保等业务,撬动银行信贷资金向市场投放。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招引各类头部企业和大型金融机构入驻我县,提升实体产业竞争力,丰富金融产业布局,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向我县聚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强化融资服务稳增长。一是加强对接,共商难题。搭建便捷化、常态化的政银企合作对接平台,完善政银企沟通协调机制,组织金融机构进园区,适时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有效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和融资难的问题。二是紧盯项目,加大投放。聚焦全县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建设、民生工程建设,引导各银行机构积极争取上级行信贷政策和资源倾斜,实现全县信贷总量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投放节奏。三是用好平台,服务市场。持续规范运转“应急转贷”业务和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争取资金,增加授信,降低风险敞口,撬动信贷资金更多投放于市场主体。四是分类指导,加强培育。做好企业上市引导、培育工作,鼓励更多企业挂牌上市,利用市场融资加快企业发展,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聚焦普惠金融惠民生。一是着力推动保险服务创新创优。持续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城乡小额人身保险推广工作,不断创新保险产品,构建“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群众受益、广泛覆盖”的保险保障体系。二是全力做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的信贷投入力度,持续优化乡村金融服务质量。支持银行业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不断降低群众和涉农企业的获贷门槛。(三)优化金融生态防风险。一是扎实做好地方金融监管工作。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业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等依法合规经营;持续关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指标情况,对该指标突出的机构及时警示并采取措施化解。二是加大非法集资防范处置力度。强化非法集资宣传,联动处置涉企金融风险,紧盯高风险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依法分类协调处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