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建筑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行为提供服务性保障。宣传贯彻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法律、法规监督检查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受理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方面的举报、投诉限额以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发包的协调服务工作 | |
住所 | 榆阳区肤施路西二路口 | |
法定代表人 | 高吉满 | |
开办资金 | 110.1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86.17万元 | 318.7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建筑业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及时在调度会或周例会上传达学习省市区各级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和各级领导批示指示精神,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制定工作方案,全年共监管各类建设工程项目34个,总建筑面积202万㎡。牢固树立“隐患即事故”理念,坚持将安全生产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结合住建部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巩固提升工作和全市19个专项排查整治工作,紧盯“两会”“端午”“七上八下”等重点时段,全面加强建筑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采取“双随机、一公开”办法,先后开展了开复工检查、春季质量安全大检查、“五一”安全大检查、建筑工程安全大排查、“安全生产月”宣传及排查、住建领域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理巩固提升等系列排查整治工作,发现并及时整改各类安全生产隐患206处,下达《整改通知书》97份,对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的恒安悦庭项目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处罚2万元。扬尘治理严格按照“铁腕治霾、保卫蓝天”要求,落实“六个百分百+红、黄、绿牌管理”制度,坚持能严不宽、下狠力整治,全面提升扬尘污染防治水平。建立监管单位与街道环保监督员联络制度,充分利用区大气污染防治指挥中心平台,快速反应,倒查责任,推动落实。要求每个工地必须成立扬尘治理组织机构、制定治理方案、《应急预案》、设置公示牌、建立扬尘防治费用专账、应急响应机制。严格执行“禁土令”,严格水泥等易起尘的建筑材料封闭存储,下达《扬尘治理整改通知书》37份、对扬尘治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永佳城、万象星辰、车城商业综合楼三个项目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并罚款5万元,有效形成震慑。目前,34个在建工地,30个挂绿牌、4个挂黄牌。(三)区属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日常监管工作区属预拌商品混凝土共计22家企业,其中4家企业处于停产状态,其余18家企业开展了1次大检查,共计下达《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整改通知书》36份,已收到整改回复36份;对区属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共计6家开展了2次检查,共计下达《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整改通知书》18份,已收到整改回复18份;我中心及时进行了转发市局《关于开展全市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抽查和工程质量检测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和区质量强区办《榆林市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并对区属有资质预拌混凝企业和检测机构展开全面自查和检查。督促辖内这两类企业按照上述文件要求全面开展自查及整改。已收到《预拌混凝土质量抽查专项治理自查表》及问题整改18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专项治理自查表》及问题整改6份。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对这两类区属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整改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下达《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整改通知书》18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整改通知书》6份,均已书面形式回复。市局对以上两类企业开展了专项培训学习。对区属建设工程项目检测市场行为开展了随机抽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整改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共计《榆阳区属建设工程项目检测行为检查表》及整改回复各10份。对进入榆阳区属监管项目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进行登记、审查。榆阳区辖区内共计混凝土企业52家,其中有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22家,正常经营的18家,处于停产状态的4家;无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企业共计30家,其中正常经营的24家,处于停产状态的6家。对辖区内的预拌砂浆企业开展摸底排查工作,榆阳区辖区内预拌砂浆企业共计10家(其中靖边县万达商贸有限公司榆林分公司处于停产状态),排查了其余9家企业(营业执照、用地规划手续、环评验收及厂区现状、试验室检验能力及仪器设备的配备、人员配备情况;生产(运输)设备、年产量等情况统计)。(四)限额以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共完成榆阳区限额以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竞争性磋商类、备案类)共计1211个,项目总投资约11.61亿元。完成发包(磋商)类项目616个,备案类项目595个(已备案)。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严格五方主体终身责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扎实开展文明工地创建,不断提升质监管水平,全年创建市级文明工地9个,省级文明工地4个;2022年度获得全省“文明规范质监站”先进单位称号;纪怀斌同志被评为“全省工作先进个人”。2023年,全区在监建设工程项目34个,总建筑面积202万平米、总造价50.8亿元(目前,处于基础施工阶段项目2个、主体施工阶段项目19个、室外和装饰装修阶段项目13个)。协调服务榆阳区限额以下政府投资建设发包项目共计616个,项目总投资约11.61亿元,其中绿化130个、房建168个、市政120个、水利水电89个、公路96个、电力6个、监理1个、装修装饰2个、机电工程2个、电子与智能化1个、消防1个。60万元以下备案项目共595个,总投资约1.45亿元。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仍然不实,部分项目前期施工存在擅自开工建设,规避监管现象,有的违规强令施工单位抢工期、冒险作业。二是部分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措施费投入不足,三级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岗前班前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有的一线作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三是监理单位监管不到位,部分监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知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能力较差。四是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前纠后犯,质量通病治理任务艰巨。五是群众自主实施的“零散小”工程发现难、监管难,存在空白和盲区,也是隐患和问题易发、多发的地方。六是榆阳区辖区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52家、市级部门监管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10家、横山区属部分预拌商品混凝企业均供应榆阳区范围内的预拌商品混凝土需求。混凝土产能过剩,已呈现出恶性竞争的趋势、不利于预拌混凝土企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七是30家未取《建筑业生产资质》的混凝土企业根本不配合监管,日常只能禁止其商混产品进入本级监管的工程项目,除此没有有效的监管手段和应急处理依据,故基本处于无绪状态。四、下一步工作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培训。采取多种形式,配合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曝光典型案例,开展系列警示教育,提高各责任主体安全生产意识。及时组织业务干部、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参加各类政策、技能培训,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六进”活动,促进实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二是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深入推进“网格化”监管模式,成立巡查小组,不间断督察检查,加大处罚惩戒力度,倒逼各参建主体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三是源头治理安全隐患。建立危大工程、隐蔽工程报备制度和跟踪监督制度,加强物料提升、吊篮管控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品的管理完善“反三违”长效机制,强化“三违”惩戒。四是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全面开展特种设备特种作业、危大工程、违法转包分包、三级培训教育、临时用电等专项治理行动,对拒存在问题拒不整改、整改走过场的,从严从重顶格处罚。五是加强商混、检测监管。继续加大对日常监管企业和建设工程项目市场检测行为的跟踪检查力度,禁止无资质企业进入本级监管工程,严厉打击套用他人资质,超资质范围经营和虚假报告的行为,坚决查处各类违规行为,全面规范企业的从业行为。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荣获《2022年度全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系统创建“文明规范质监站”》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