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台区> 汉中市汉台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汉中市汉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汉中市汉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汉中市汉台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汉中市汉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汉中市汉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3-28 09:06
单位名称 汉中市汉台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汉中市汉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汉中市汉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组织协调并实施辖区内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类(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开展应急救援队伍预案演练,负责应急值守和突发事件处置报告等工作。
住所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中山街80号
法定代表人 吴挺
开办资金 1.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汉台区应急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万元 1.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3项:名称由汉台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变更为汉中市汉台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汉中市汉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汉中市汉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法定代表人由巨荣变更为吴挺,并同时变更了宗旨和业务范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以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积极完成上级和局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信息报送、值班值守、防灾减灾、信息化建设、突发事件应对等方面取到了一定的工作成效。现将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2023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1.认真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坚持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制度,强化重大活动、重点时段应急值守工作机制,确保指挥与救援高效运转。紧盯重点辖区及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及时分析研判,加强预警预报。全年共发布防汛预警信息38期、防汛预警指令11期,启动区级防汛IV级应急响应2次,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64期、汛期专报136期,推送天气预警短信241万余条,电话抽查、视频调度各镇办86次,办理省市区领导批示136次,编制每日安全情况报告184期,较好的发挥了应急值守、信息报送、综合协调、先期处置的作用。2.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一是组织修订2023年防汛应急预案、抗旱应急预案,梳理完成33个专项应急预案、27个部门应急预案、15个镇(街道)综合应急预案。二是充实完善区级领导防汛包保责任制,明确全区在建工程、江河塘库、防洪区、地灾隐患点和城市易涝点、地下空间防汛责任人。落实各级行政责任人79人、巡查责任人470人、技术责任人45人。摸排“三必撤三必到”涉险群众163户292人,落实256名安全监护责任人。扎实开展会商研判,根据雨情水情情况,及时视频调度山区重点镇,做到提前果断喊醒、叫应受威胁群众。三是成立督导小组,深入全区15个镇办,开展汛前隐患排查工作,对全区2条河流、5条排洪沟道、45座水库、5处山洪灾害危险区、3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部位进行了全面排查,指导相关镇办、行业部门对排查的隐患落实治理措施,对整改情况进行全面闭环跟踪管理,确保隐患排查整治到位。四是充实应急物资和救援力量。健全物资清单,明确救灾物资储备种类,分阶段购买救灾物资,确保库存物资品种齐全、储量充足,为全年安全度汛提供坚强物资保障。截止目前,区镇村三级共储备防汛抗旱物资数量12万余件、物资价值400余万元,建立区级应急救援队伍20支、镇级应急救援队伍16支、村级应急救援队伍229支。五是组织水利、住建、气象交通等部门,在5月底开展暴雨红色预警桌面推演,和城市内涝专项演练。指导全区各级、各部门开展地震、地灾、防汛、防火等各类应急演练,进一步检验了预案、磨合了机制、锻炼了实战能力,全面提高了全区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六是6月中旬举办了全区防汛工作及综合减灾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各镇(街道)和成员单位防汛工作及综合减灾业务应对能力。3.筑牢森林防灭火防火墙。全区未发生森林火灾,确保了全区森林资源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高位统筹部署。区政府下发《森林防火戒严令》,禁止所有林区一切野外用火;针对高火险期,下发关于做好元旦、春节、清明节、五一节等重点时段森林防火工作紧急通知、关于督导检查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并要求各涉林单位增派了领导力量,加强巡查检查力度。在春节、清明节期间,森防相关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取消休假,全员上岗。二是层层压实责任。春节、清明节期间,各级森林防火机构共计召开森林防火专项会议10余次,签订责任书42份,全面落实了工作责任。特别对林区内2964座坟头及33名痴、呆、傻、哑等低智能人进行了登记造册,逐一落实了监护责任人,签订了监护责任书。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不定时抽查乡镇值班值守情况,做好应对突发性森林草原火灾的准备。三是严格火源管控。在全区林区重点地段入山口设立防火哨卡29个,全面推行“防火码”入山管理,实行林区“扫码进山,登记入林”制度,加强对农事用火、祭祀用火、野外吸烟等行为的监管,实现野外火源全链条管控。四是强化隐患排查。制定了《汉台区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层层落实,深入开展森林火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共入山进林检查60余次,开展督促检查工作59次,检查单位31个,排查隐患18处,已全部整改完成,隐患整改率100%。五是充实队伍及物资。组建了1支20人的森林消防专业队伍,1支10人的A级专业队伍,2支42人的半机械化扑火队伍,19支416人以基干民兵为主的义务扑火队伍;完成了褒河区域、武乡区域4个扑火器材储备仓库建设。配备各类扑火工具766余把、灭火弹47箱、风力灭火机29台、背负式水枪27个、油锯14个、高枝油锯2个、割灌机2个、砍刀弯刀斧140个、铁锹铁锨铲178把、洋镐77把、灭火扫把270把、铁耙120把、扑火服装102套,无人机3个、卫星电话17部、林区语音警示器54个。七是开展应急救援。3月14日河东店镇天台村发生森林火情,按照上级领导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统筹应急、林业、消防、武装部以及河东店镇党员干部等应急力量进行火情扑救,紧急疏散周边受威胁人群,紧急调拨应急物资,同时安排在家干部职工强化值班值守,及时做好突发信息报送,坚决防止信息倒流,引发舆情风险。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2023年,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指挥中心落紧紧围绕“应急值守、信息报送和协调指挥调度”等职能要求,充分发挥指挥枢纽职能,以有力有序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事故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是成功有效应对16轮强降雨,组织转移危险区域人口3095人次;及时协调开展农业抗旱保增产行动,安排区级财政资金20万元,用于采购一批(6台)大流量、高扬程抗旱抽水设备。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期间未发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森林火灾,全年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形势总体平稳。二是有效减少各类灾害事故损失。定期对各类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对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隐患,提出防控或处置建议,供区领导决策参考,全年共发布各类《预警信息》58期,提出建议200余条。及时妥善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减少了各类灾害事故的破坏程度和直接经济损失,降低次生灾害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缩短了事故的救援时间,极大的减少间接经济损失。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具备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相对紧缺,难以应对上级对应急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二是应急救援处置缺乏技术支撑,目前我区应急救指挥系统尚未建成,突发事件指挥调度能力需进一步提升;三是突发事件信息多渠道、多形式获取能力尚不足,存在数据获取难、上报难的现象,信息收集获取能力需进一步增强。(二)改进措施:一是狠抓应急指挥中心队伍建设。完善内部机构设置,配齐配强领导班子,抓好应急指挥人才培养。聚焦“实战、实用、实践”三个导向,制定针对性强、专业性强的培训计划,融入案例分析、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等内容,提升应急指挥人员信息研判、参谋咨询、会商联动、调度指挥能力水平。二是健全应急指挥工作机制。坚持以“全灾种、大应急”为原则,充分发挥好“权威信息枢纽、指挥处置枢纽”作用,整体推进“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协同高效”应急指挥工作机制,实现应急指挥实战化、体系化、科技化的有效融合。三是强化信息收集获取能力。注重信息垂直获取能力建设,指导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与公安、交通、自然资源、气象、消防等部门和单位的信息互通。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增强指挥调度能力。充分发挥云视频会议系统和应急指挥平台指挥调度作用,组织开展突发事件指挥调度桌面推演,提升全区应急指挥调度能力水平;指导基层强化突发事件指挥调度能力,加快实现应急指挥由经验决策向专业决策转变,力争形成救援现场和指挥中心相衔接、应急处置与应急值守相统一、实战演练与桌面推演相结合的工作格局。2.提升预警信息精准发布能力。加强与区级各部门的数据资源整合与信息互通,扩宽预警信息获取渠道,优化发布方式、拓展发布渠道,提高信息覆盖率、精准度和实效性,强化针对特定地区、特定人群、特定时间的精准发布能力,打通预警发布“最后一公里”。3.强化应急协同保障能力。召开应急交通保障联动机制座谈会和防汛、森林防火抢险救援力量对接座谈会,密切与各类抢险救援队伍间的协调联动,推进系统互联、信息共享、队伍协同,实现联调联战。加强与驻地军队、武警和民兵的沟通联系,实现人员、装备、训练场地等共享共用。加强与公安、交通、气象、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和单位的沟通联系,完善科学有效协调联动机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