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城固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县人才市场)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市场主体创业促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和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等。加强全县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开展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 | |
住所 | 城固县西环二路北段 | |
法定代表人 | 何福祥 | |
开办资金 | 36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城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8.37万元 | 297.5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4月13日办理变更登记,法定代表人由乔巍变更为何福祥;单位名称由城固县城乡就业服务局变更为城固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县人才市场);宗旨和业务范围由“管理和组织全县职业介绍和劳务输出工作,做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以及全县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变更为“负责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市场主体创业促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和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等。加强全县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开展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城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服务市场主体稳岗位,助力企业蓄足稳岗扩岗“动力”,深化苏陕劳务协作。常态化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5场次,帮助县内重点企业实现新增用工453人,实现苏陕协作转移就业687人。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15.73万人,创经济收入47.2亿元。稳岗拓岗,深挖就近就业蓄水池。全力推进“五个一批”拓岗稳岗工程,举办7期外出务工返乡回城人员“进企业看变化做贡献”参观活动。深入推进人社工作进园区,依托城固“一区五园”规划布局,设立5个“人社工作进园区服务站”,由11名科级领导37名人社专员包抓联系“一区五园”93户重点项目企业,通过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充分挖掘园区企业就业岗位,实现县内转移就业创业41353人。(二)支持创新创业带就业,主动服务激发创业“势能”。深入开展“政策找人”“政策找企”专项行动,把活动现场、培训课堂、银行网点、信用村、孵化基地变成创业担保贷款宣传窗口,确保政策应知尽知。最大程度优化贷款流程,加强财政、人社部门与邮储、信合等经办银行和省农担公司之间的横向联动,进一步扩大贷户范围、延伸服务触角。完成年初市上下达我县创业担保贷款目标任务7000万元的179.24%,全年贴息587.15万元。受理一次性创业补贴563人281.5万元。(三)稳定重点群体兜底线,全心守护群众就业“饭碗”。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做实做细“1131”服务,开展困难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通过开展“兴业在城固·乐业在家乡”系列活动,80余名高校毕业生应聘企业入职;组织40多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进企业看变化促就业”参观活动,16名高校毕业生现场签约企业并顺利入职。实现高校毕业生在城固就业1332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帮扶就业率达92.72%。全面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全面提升人社部门乡村公岗规范化管理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镇(街道)、村(社区)等用人单位使用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检查督导,及时纠正,查处、清退违规在岗人员,乡村公益性岗位在岗1571人,总量基本保持稳定。针对就业困难人员,新招录劳动保障协理员16名,进一步充实加强乡镇就业创业人员队伍。受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505人。(四)强化校企合作搭平台,多措并举提升就业“底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为着力点,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从根本上为群众解决就业压力。强化“校企”合作。结合劳动者就业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依托陕西航空技师学院等培训学校开展铣工、电工、焊工市场紧缺工种培训6个班次257人次;试点建立企业员工培训中心4个,开展免费岗前培训和在职员工培训。(五)完善服务体系增质效,多方发力筑牢就业“阵地”。服务前移,全方位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与零工市场建设有机结合,与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同步推进,形成“1+4+N”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建设,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同时,强化数字赋能,全面提供便捷有效服务。协同联动,扎实做好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明确目标,夯实稳就业专班成员单位、各镇办以及人社系统各单位、股室工作任务,形成合力。同时,以点带面,联动发力。以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为契机,在全县开展就业创业服务示范镇创建活动,择优评选命名一批县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镇(街道),每镇(街道)再择优打造2~3个示范村(社区),确保镇村创建工作有成效、有亮点。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主要社会效益2023年,全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56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99人,困难人员再就业658人,分别占任务的121%、111.92%、109.66%。城镇登记失业率3.01%,控制在3.7%以内。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7340人,完成任务的108.4%;全县脱贫人口务工就业40044人,完成任务101.36%。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11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培训658人,分别完成任务的103.7%、104.4%。举办“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会25场次,完成任务的125%。高校毕业生在汉就业1332人,完成任务的102.5%;帮助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上岗见习190人,完成任务的126.7%。(二)主要经济效益受理创业担保贷款324笔12547万元,完成任务的179.24%。累计受理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19402人867.21万元,受理一次性求职补贴1839人91.95万元,受理一次性创业补贴563人281.5万元,政策落实应享尽享。累计拨付就业专项资金1713.68万元、巩固衔接资金1639.72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欠账大、进展不平衡,欠薪的隐患依然存在,仍需加快步伐。二是技能人才招聘、培训针对性还需提升,仍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相关平台建设还不健全。2、改进措施一是全面推进人社工作再上新台阶。扎实推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劳务品牌培育工程、就业服务提质工程”三大工程,强化零工市场和“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规范化管理运营,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就业者权益保障,畅通投诉维权渠道,全面扎实排查欠薪风险隐患,打造良好就业环境。实施居民增收促进行动,多措并举助力城乡居民稳就业促增收。二是狠抓示范创建取得实效。按照“全域推进、上下共建、一体发展”的思路,围绕六大方面24项任务,分阶段、分步骤逐月抓好工作推进落实,持续加强政策扶持、平台建设、技能提升等工作,全面做好迎验各项准备工作,为顺利通过评估验收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工作打算2024年,全县就业创业工作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创建就业创业示范县为抓手,扎实开展示范镇、村创建达标。落实落细就业创业政策,全力稳定市场主体吸纳就业,大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创新开展“春风行动”促就业,进一步提升家门口就业服务,深入推进“人社工作进园区”,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稳步提升就业技能水平,全力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持续加强脱贫人口就业帮扶,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确保全县就业形势持续稳定。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