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城固县地质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中心(城固县移民搬迁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政策研究、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矿山生态修复、生态保护补偿、移民(脱贫)搬迁等工作统筹,组织协调、整理推进以及项目资金的安排和管理,负责做好县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西环二路中段(华盛超市对面) | |
法定代表人 | 刘声刚 | |
开办资金 | 2.2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城固县自然资源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4万元 | 1.9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事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变更登记事项1次:11月30日办理法定代表人、单位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住址变更登记,法定代表人由原田国洋变更为刘声刚;单位名称由原城固县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办公室变更为城固县地质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中心(城固县移民搬迁服务中心);宗旨和业务范围由原负责全县移民(脱贫)搬迁工作组织实施,负责各类搬迁的工作统筹、组织协调、整体推进以及建设项目、资金的安排和管理,负责做好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变更为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政策研究、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矿山生态修复、生态保护补偿、移民(脱贫)搬迁等工作统筹,组织协调、整理推进以及项目资金的安排和管理,负责做好县局交办的其他工作;住址由原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金华路长安银行三楼变更为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西环二路中段(华盛超市对面)。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城固县自然资源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地灾防治有序推进(1)对列入群测群防体系的12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立警示标志,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严格落实隐患点监测责任。指导镇(办)健全群测群防队伍,配备监测预警设备,制定“防抢撤”预案,发放防治明白卡,加强对群测群防员和受威胁群众的防灾知识培训,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人员双人在岗制度,及时将雨情、汛情和工作要求传至各个隐患点的监测人及受威胁群众,确保信息上传下达及时准确。(2)认真组织开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对全县117个移民搬迁点进行隐患点巡排查,并建立台账;会同技术单位对全县62个隐患点256台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3)突出做好秦巴沟口构建筑物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隐患第一时间落实监测责任,建立台账,纳入群测群防体系,落实防范措施。(4)严格落实“三必撤、三必到”和“五个必须”的要求。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人员做到应撤尽撤,充分发挥“人防+技防”的监测优势,对全县所有隐患点实施全天候地监测预警,及时与气象部门会商研判,下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48期,有效指导各镇(办)科学应对。针对监测设备预警信息,落实专人处理。累计处置各类预警信息168条,严格按照“紧、严、快、实”的作风开展撤离避险工作,科学指导镇村组精准掌握隐患点和切坡建房危险点的重点撤离对象,严格按照《陕西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规定》和《陕西省防灾避险转移人员安全返回工作指引》的工作要求,细化各项应急处置预案,做好“防抢撤”工作。对避险撤离群众,严格执行雨后3-5天观察期,确保安全后,再引导群众返回居所。(二)占补平衡有序推进(1)占补平衡项目落实。踏勘立项占补平衡项目26个,面积4255亩;在监管系统内通过省级立项阶段审核项目19个,面积3078亩;通过政府采购程序,正在组织招投标项目8个,面积1280亩;已进入施工阶段,实施在建项目7个,面积1088亩。(2)申报粮食产能73万公斤,已终审入库26.5万公斤。城固县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通过省农业农村厅和省自然资源厅新增粮食产能认定,自然资源部终审入库26.5万公斤。(3)旱改水项目的实施。旱改水项目市级验收182亩,立项待实施的老庄镇等3镇、董家营镇莫爷庙村、原公镇宝山村3个旱改水项目(面积675亩),已编制完成规划设计初步方案,前期市自然资源局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按照评审意见正在优化完善设计方案。(三)移民搬迁推进有序制定2023年避险安居搬迁实施方案,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镇(办),督促指导各镇(办)充分利用移民搬迁存量房安置、焦岩水库、县域内市政道路建设等工程移民安置、农村群众宅基地自建安置等形式落实搬迁对象。截至11月底,已超额完成全年搬迁任务,共搬迁安置514户1632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地灾防治有新作为。2023年全县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演练120场,参与群众2526余人,增强了受威胁群众减灾防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对全县117个移民搬迁点进行隐患点巡排查,并建立台账,明确隐患情况,强化了监测预警能力,有效保护了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2、占补平衡有新突破。2023年全县粮食产能增加26.5万公斤。粮食产能的增加使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有所提升,农民的收入明显提升,增加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3、移民搬迁有新业绩。全县本年度共搬迁安置514户1632人,有效地解决了群众住房难的问题,扎实开展避险搬迁调查,最大力度保障了群众利益。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撤离受威胁人员时不精细,出现撤离人员私自返回居所,落实人盯人,人员管控能力有待提升;群测群防存在短板,监测人与监测责任人履职能力有待提高,人防与技防融合度不够。2、改进措施指导配合镇(办)对撤离的受威胁群众,进行严格管控,坚决防止人员私自返回;加强监测人和监测责任人的宣传教育,召开培训会,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同时,密切联系监测设备运维单位,提高设备在线监测率。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全力推进地灾防治工作。一是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高质量建立“一库两清单一体系”,抓深抓细“发现隐患、监测隐患、发出预警、果断撤离”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二是持续跟踪做好2023年度地灾项目国债申报工作,积极向省、市争取地质灾害治理经费,对我县重点且急需治理的隐患点进行治理。三是强化统筹联动,形成防汛救灾合力。与气象、水利、应急部门及时会商研判,加强雨前、雨中和雨后各镇(办)精准调度,有效指导开展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做好各项应急准备,要加强应急物资、队伍、应急处置机制保障准备。五是加强值班值守,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2、在占补平衡方面再发力。一是加大占补平衡奖补政策宣传力度,主动与承包经营户沟通协调,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争取群众的最大理解和支持。二是深入挖掘复垦潜力,扎实做好项目实施各个阶段的工作,确保项目早竣工验收早报备入库。三是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措施,主动与林业、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对接沟通,优化审核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有效缩短项目实施时限,有力推动项目实施进程。3、加快移民搬迁工作。加快避险安居搬迁进度。指导镇(办)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群众,做好摸底调查,建立搬迁对象台账。督促镇(办)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群众,利用现有的存量房进行安置。加强地灾搬迁信息化系统学习,熟练掌握系统的运用和录入,保质保量完成信息录入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