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勉县> 陕西省勉县博物馆

陕西省勉县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4-03-27 17:41
单位名称 陕西省勉县博物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文物征集、鉴定、修复、保管、复制、展览及相关研究、宣传、考古发掘。
住所 勉县三国尊城B座3楼
法定代表人 肖勇勤
开办资金 227.1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勉县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93.79万元 333.6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违法违规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本单位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积极发挥教育职能,开展博物馆宣传教育活动。为积极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职能,我馆持续、深入地开展博物馆宣传教育活动,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宣教活动。一是成立了博物馆宣教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2023年博物馆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并由专人具体负责落实。二是精心策划并编写了知识点、兴趣点更易于大众接受的讲稿《汉水之畔魅力沔阳》、《我家乡的文物》。三是认真组织,扎实开展博物馆进校园活动。今年在进校园活动中我馆联合略阳县江神庙民俗博物馆,在略阳县硖口驿镇中心小学开展2023年博物馆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并开展了今年的第一次博物馆进校园宣讲活动。随后辅导员分别在勉县新街子镇中心小学、元墩镇杨庄小学、温泉镇中心小学开展了“文博宣讲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课堂上,辅导员围绕馆藏的珍贵文物,采用图文视频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平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的向学生们普及了勉县的部分珍贵文物和通俗易懂的文物基础知识,并进行了有奖知识问答巩固课堂知识。今年我们还联合了海门市公益亲子研学团,在馆内开展亲子研学活动2次,副馆长肖勇勤对博物馆里的精品文物做了专题讲解,并就汉水的发源地及汇入大海的过程引申联系到了“海勉一家亲”,拉近了海勉两地联谊的情谊。参观完展厅后大家又一起聆听了《汉水之畔魅力沔阳》人文历史知识讲座,加深了海门友人对勉县的了解。今年我馆分别在县委党校、县自然资源局及勉县司法局、信访局开展了《关于勉县》历史文化讲座。今年以来,博物馆进校园、进机关系列讲座累计听讲观众达0.27万人,接待中小学生及干部职工来馆参观1.12万人,义务讲解78余场次,发放宣传册页13000余份。四是在春节期间开展了勉县博物馆线上精品展和线下猜灯谜活动。活动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让勉县人民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五是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开展了勉县博物馆2023“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除现场宣传活动外,我馆还开展了主题为《我在勉县博物馆拍文物》摄影作品征稿活动,活动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来馆拍摄,此次活动我馆收到了大量投稿,优秀稿件在我馆官方公众号相继展出。在文化遗产日,利用我馆微信公众号相继发布了《加强文物保护,赓续千年文脉》、《陕西文物中浓墨重彩的茶文化》等文化遗产相关文章,并以在博物馆大门口树立宣传牌、播放博物馆宣传视频音频、发放宣传折页等形式宣传勉县历史文物、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等知识。六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元宵节、妇女节、博物馆日、世界文化遗产日等开展志愿者活动5次。并参与县委宣传部开展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红色故事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分别在黄家沟村、长沟河镇、阜川福川社区进行志愿服务。七是利用博物馆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开展线上展览、文物法宣传、文物背后的故事、文物微课堂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观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让观众在能够在线上沉浸式感受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二)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打造高标准县级场馆。为了不断提高博物馆对外开放水平,我馆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做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加强讲解员的业务知识培训。购置了与业务密切相关的书籍,培育干部职工钻研业务的同时,营造学习读书的良好氛围,要求每位讲解员每周都结合自身工作方向从多渠道获取讲解技巧和讲解知识并做好笔记,以此将讲解水平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今年我馆培养了大学生志愿者讲解员3名。二是积极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认真扎实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坚决治理了脏、乱、差等现象,保证馆内干净、整洁,厕所内无污垢、无异味,使内外环境优美,环保工作达标,为观众创造了一个优雅、舒适的游览环境。(三)继续加强业务工作的开展2023年度,我馆在搞好对外开放的基础上,继续不断加强业务工作的开展。一是积极开展文物征集工作,全年征集7件文物。二是参与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举办的“天下云长——关公文化展”展览,我馆的东汉灰陶公鸡、三国蜀汉铜蒺藜等14件(套)文物参展,展览结束后于5月14日由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护送回馆,目前14件(套)文物均已放入我馆库房与展厅。三是汉中市博物馆借用我馆馆藏文物“东汉红陶虎纹独角兽”、“东汉绿釉熊形器座”等九件(组)用于进一步提升市博物馆基本陈列展陈水平。四是积极推进《基本陈列升级改造项目》的设计方案已通过了专家评审,现等待省文物局进行经费预算。五是制定了《勉县博物馆安防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方案》,向勉县人民政府提交了《勉县博物馆关于申请安防升级改造经费的报告》。六是义务为市民提供文物法宣传和文物鉴定服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为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我馆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采取集中与分散、学习与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坚持每周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学习,做到教材、时间、人员、计划四落实。我馆坚持利用每周二上午例会时间,集中组织学习上级文件、关注时事新闻、作风能力建设等重要内容,并由干部职工轮流开展“员工讲业务”活动,加强了全馆内部建设。二是不断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博物馆知晓率。今年来,我馆不断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媒体刊登博物馆专题报道,分别在《新周刊》、《人民日报》、《文物陕西》、《汉中日报》、《陕西日报》、新华社、汉中日报公众号等平台刊登文章共计9篇,博物馆知名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三是继续拍摄勉县博物馆《说文物讲故事》抖音短视频内容,每周更新,并及时更新官方网站、微博、抖音、视频号,并持续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每个工作日更新发布一篇文章,内容以博物馆、历史、传统文化和我馆事件为主。截止目前在抖音平台发布视频43条,视频号发布作品35条,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379篇。今年的新媒体访问量共计13464次,关注量共计5212人次,较去年相比群众对我馆的关注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四是积极参与征文活动、撰写论文并向相关刊物投稿。肖勇勤撰写的《杨修之死探究》、张雷撰写《煮酒论英雄——三国英雄与酒》均被收录于《全国诸葛亮论坛论文集》,周晓勇撰写的《诸葛亮文化的当代价值》收录于《2023诸葛亮文化论坛文集》。五是持续扎实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活动,进一步优化活动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切实管好用好汉中“进知解”常态化管理平台,认真开展走访入户,及时上报走访信息,确保“进知解”工作圆满完成。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随着疫情的结束,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尤其是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仅靠现在的人力无法对高峰期较多的游客进行管理,给博物馆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目前我馆的安防设备已运行近十年,接近瘫痪状态,不能对馆区进行有效监控,存在文物安全风险。改进措施按照市、县整改要求,我馆制定了整改方案并委托专业机构实地勘查,制定了《勉县博物馆安防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方案》,对馆内的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紧急广播系统、大屏显示系统、综合管理平台、传输系统及供电系统及物防系统提出了实际整改方法。目前此项目方案已报上级部门研究批准。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扎实做好接待工作,确保馆藏文物安全和观众安全。1.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负责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划分到个人。2.完善各种安防、消防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并与国保大队和辖区派出所联系,进行安全指导和业务培训,并坚持24小时值班制,每班有保卫人员带队巡查,全馆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共同创建平安、和谐、规范的博物馆安全保障体系。3.坚持组织开展应急培训、消防、安防演练。4.不断学习新型主流防火、灭火知识,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确保文物和观众的安全,使我馆安全工作从人防为主过渡到技防、智防的现代化智能防护层面。通过“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大防控格局,提高了突发事件处置的反应能力,提升我馆整体治安防范水平,确保干部职工及观众的人身安全和馆藏文物安全。(二)继续开展博物馆进校园工作。1.成立博物馆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专题研讨会,在总结历年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2024年的博物馆进校园活动提出更具有前瞻性和拓展性的要求,制定《2024年博物馆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并由专人具体负责落实。2.并精心策划编写知识点、兴趣点更易于大众接受的讲稿。3.积极与县区内外各中小学取得联系并开展进校园活动。(三)持续做好新媒体宣传工作。1.以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新媒体为载体,利用讲故事说历史的形式对群众进行广泛宣教。2.继续优化我馆微信公众号,内容以博物馆、历史、传统文化和我馆事件为主。3.加强视频号、微博等新媒体的宣传力度。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