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勉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勉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勉县人才市场)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全县城镇失业、下岗人员的管理,岗前培训和职业介绍及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等工作。 | |
住所 | 勉县108国道人力资源大厦 | |
法定代表人 | 杨利华 | |
开办资金 | 15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 | |
举办单位 | 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12.87万元 | 1624.4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无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召开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工作业务培训会,深入镇(街道)调研指导,形成人社部门牵头,组织、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拓宽数据来源渠道,采集更新实名数据,综合运用实地检查、集中电话抽查核实、养老保险数据比对等多种方式分析研判数据,一对一反馈镇(街道),提升工作质量。2023年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115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0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61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5.51%、133.51%和1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二是通过举办招聘活动,线上线下推送就业信息,对12个村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2023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10.9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1.29%。三是邀请海门等地87家企业,举办“2023年春风行动暨苏陕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6640个。积极对接江苏海门、新疆阜康等地企业以及本地群众需求,赠送方便食品、口罩等爱心礼包,“点对点”专车护送54人返岗复工。2023年,苏陕劳务协作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劳务协作转移就业558人,脱贫人口就业301人,其中转移到江苏省就业170人,脱贫人口赴江苏就业166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3.33%、115.77%、113.33%和138.33%。四是根据创业人群的愿望、需求,结合农时融入种养殖技术,制定创业培训计划,到镇到村接续开展创业培训18期,培训人数达45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8.5%。五是网络受理创业担保贷款申请,主动发现有贷款需求的创业实体,认真讲解创贷政策,一次性告知办理方式,与财政、银行工作人员一同实地考察缩短办理周期,为创业担保贷款信用村(社区)创业人员提供免担保创业贷款,提升工作效率。2023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558亿元,新建4个创业担保贷款信用村(社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50.8%和200%。六是开展高校毕业生档案接收转递、实名登记、就业创业政策视频动态宣传、就业信息发布、就业见习和“1311”就业帮扶工作。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185人,在汉就业1245名,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2.77%和103.75%。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1.06%。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一是建成汉中市首家“智慧就业超市”以及首家县级“高校毕业生综合服务中心”,在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分别设立外出务工返乡创业工作站、联络站,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设立“沔州家园”农民工之家,形成了“县、镇(街道)、村(社区)、省外”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二是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14场(次),共计245家企业提供1.4万个就业岗位,并通过“勉县就业”微信公众号、“秦云就业”微信小程序推送就业信息。三是发放《致外出务工人员一封信》、政策口袋、一次性口杯等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品10万余件,在招聘会等活动中设立政策咨询台,发送手机短信,强化就业创业、就业帮扶政策的宣传。四是据实高效办理《就业创业登记证》,发放653本,年审2011本。引导扶持“4050”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为799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223万元。(二)强化创业扶持力度。一是以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为抓手,在创业理论知识和创业资金上为符合政策的创业人员提供帮助。二是在县域内发掘市场竞争力强、有意愿且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开展创业孵化基地创建工作,新建县级创业孵化基地1个,带动孵化经营实体17家。三是邀请创客代表、专家人士开展“沔水摆渡人”创客沙龙活动11期,累计达85期。协助举办首届“味见勉县”传统餐饮技能大赛暨特色小吃文化展,组织60家传统特色小吃餐饮店参与,浓厚创业氛围,激发群众创业动力。四是结合亲商助企、“进、知、解”活动以及“人社工作进园区”活动,走访县内企业了解用工情况,收集、推送岗位信息,组织招聘活动,以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为突破口,助力企业发展。(三)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成效。一是建成全市首家县级“高校毕业生综合服务中心”,综合利用文化墙、投影、视频、传统展板等将服务中心打造成多功能“大学生驿站”,实现人才交流、就业指导、城市融入一站式服务。二是征集见习单位65家,募集见习岗位365个,为727名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就业方面跟踪服务,对105名困难高校毕业生建立了“一对一”就业帮扶,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推进暨经验交流座谈会在勉召开。三是召开人才需求及政策宣讲座谈会,加强“人才池”建设,推荐13人“入池”,涵盖中药材、种养殖等行业。(四)提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业帮扶质量。一是办理18055名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转移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803.05万元。为121名脱贫劳动力等群体的创业人员办理一次性创业补贴60.5万元。二是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劳动力就业,18家就业帮扶车间正常运行,带动就业92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75人。三是每季度末从“全国防返贫监测系统”中调取样本劳动力,组织工作人员电话核实就业信息,宣传就业帮扶政策,核实结果一对一反馈镇(街道),督促整改提升数据信息质量。四是在易地搬迁安置点推送岗位信息,组织参加招聘活动,鼓励自主创业,对未就业的易地搬迁脱贫劳动力家庭,坚持至少3次上门推送就业信息,实现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易地搬迁脱贫劳动力家庭至少1人就业。五是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定期研究定点帮扶事宜,组织干部入村走访,解读就业创业政策,推荐就业岗位,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帮助农户办理惠民政策。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返乡的高校毕业生在体制外就业愿望不高,更愿意在家复习准备考研考编。二是以小规模、初创人员以及有创业想法的劳动力为主的群体,由于抗风险能力低、经验有限等因素,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动力不强。(二)改进措施。一是发挥好“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作用,运用好“大学生驿站”功能,安排见习,推荐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指导,组织参加招聘活动,做好就业服务工作,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就业。二是积极开展创业培训,提升劳动力创业理论知识,按政策规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定期组织创业人员开展“沔水摆渡人”创客沙龙活动,相互交流心得、分享经验、交换信息,开拓创业人员眼界,增强竞争力。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持续推动就业援助。发挥好“勉县智慧就业超市”作用,完善“四级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深化苏陕劳务协作,结合亲商助企、“进、知、解”以及“人社工作进园区”活动,了解本地企业用工需求,务实开展就业援助,搭建人岗供需平台,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及时推送就业信息,稳定就业形势。二是持续做好创业支持。强化SYB创业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继续创建创业担保贷款信用村,让更多信用良好的创业人员更加便捷的享受到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强贷后管理回访工作,保障贷款安全。定期开展“沔水摆渡人”创客沙龙活动,通过“传、帮、带”,不断提升创业实体市场竞争力。三是持续做好重点人员就业帮扶。发挥就业帮扶车间作用,落实好一次性创业补贴,通过送岗上门,支持鼓励自主创业,动员参加招聘活动等途径,助力脱贫劳动力(含监测人群)、易地搬迁户劳动力家庭、退役军人、返乡人员等群体就业创业。按规办理“4050”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激励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规范“大学生驿站”运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推介就业岗位,安排见习,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3年2月被汉中市劳动就业服务局评为“全市转移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示范单位”。2023年3月被汉中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评为“全市吸纳高校毕业生在汉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23年2月被勉县巩固衔接领导小组评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县级帮扶单位考核优秀等次”。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