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强县代家坝镇中心卫生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业务范围:疾病诊治,院前急救,巡回医疗,康复护理;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业务培训与指导,卫生监督与管理。 | |
住所 | 宁强县代家坝镇代家坝街 | |
法定代表人 | 谢富红 | |
开办资金 | 734.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宁强县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34.2万元 | 734.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度业务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代家坝镇中心卫生院深入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医疗公卫并重”方针,不断优化配置医疗资源,积极推进医疗、公卫等各项工作。外派学习,扩宽服务能力。派内科、外科、口腔科等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内科能运用胰岛素泵规范治疗糖尿病,外科常规开展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等手术,口腔科开科接诊。增添设备,提升服务效能。临床科室配置动态心电图、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微量元素测定仪等设备,不断提升临床医师的检查范围,为患者精准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大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通过硬件配置和人才队伍培养,在中医馆规范设置中医诊室、体色康复治疗室、治未病室,进一步突出中医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应用,以中医药科普、中医义诊、中医适宜技术展示等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运用经方、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指导人们健康养生,治疗亚健康、预防疾病发生,保障群众健康生活。4、扎实开展巩脱衔接工作。全镇五类人群100%签约,其中签约管理多发慢性病1159人,大病患者211人。管理高血压患者2531人、糖尿病患者620人、结核病患者4人、精神病患者154人,2023年门诊两病累计办理1115人,逐步实现由“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基本满足“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目标。5、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运行情况。全年共管理孕产妇103人,本年度新增孕产妇79人,早孕建卡98%.本年度产妇总数72人,活产73人,住院分娩72人,孕产妇产后访视72人。本年度高危孕产妇37人,无死胎,无孕产妇死亡。6、0-6岁儿童健康管理运行情况。全年我镇0-6岁常住儿童749人,健康管理681人,新生儿访视率100%,本年度无新生儿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0人。7、全镇《母子健康手册》使用实现全覆盖。本年度共计发放《母子健康手册》76人,所有《母子健康手册》全部投入使用。8、全镇臻鼎妇幼信息系统录入覆盖镇和村。本年度孕产妇、0-6岁儿童、妇幼部分重大项目等均进入了系统化管理服务。9、农村妇女宫颈癌及乳腺癌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对辖区内35-64岁妇女进行宫颈癌和乳腺癌知识宣传,发放宣传品一千余份。本年度对辖区内农村妇女共进行宫颈癌筛查266人。10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情况。本年度新增孕妇138人,本年度无高危待孕妇女。11、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施情况。2023年新增孕产妇79人,接受艾滋病、梅毒、乙肝咨询79人,免费化验室检测79人,筛查率100%。共查出艾滋病患者0人,梅毒阳性0人,查出乙肝阳性0人。12、公共卫生工作。深入乡村,机关、学校举办疾病防控知识讲座,广泛宣传卫生科普知识,辖区内全年没有发生因防治不力导致的医疗纠纷案例和投诉;积极组织村医参加卫健局举办的继续教育卫生法规、专业知识培训和学习教育;加强健康教育,制作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宣传板报、举办健康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群众满意度大大提升;认真做好儿童卡、薄、证、册的管理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住院患者1339人次,住院收入274.3018万元,门诊40000人次,收入313.3787万元,医疗服务能力逐年提升。2、免费为辖区老百姓开展“三伏贴、三伏灸”,累计免费服务500余人次,利用老年人体检等活动开展义诊20次,免费发放药品2万余元,受益患者1000余人次。3、扎实开展医改各项工作,全年接待省、市、县、人大、政协及兄弟单位医共体建设调研10余次。4、中医馆服务能力更加扎实,依托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全镇中医药服务体系,在麻柳湾、街民村卫生室建成中医阁,进一步延伸中医药服务范围,打通中医康复理疗最后一米,零距离服务群众,有效缓解了辖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5、慢性病管理工作。糖尿病应管理556人,规范管理353人,管理率为62.37%,高血压应管人数2279人,实管人数1647人,健康管理率72.27%。家庭医生签约26995,签约率100%;65岁以上常住老年人3749人,体检2874人,体检率为76.66%;严重精神病150人,管理率100%。6、细化措施,不断推进医养结合。成立慢病门诊,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构筑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建立家庭医生为主的点对点健康服务体系,成立6个医防融合慢病管理团队完成高血压、糖尿病人群的筛查、规范化治疗、定期随访、用药指导、健康管理等工作7、“三基培训”。制定了培训计划,按时进行培训并考核,全年培训12次,有效提升了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医资分配不均匀。随着人民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对提升,医务人员学历普遍偏低,职称分布不均匀,大多为初、中级职称,因学科分布越来越细化,部分岗位或专业无新形势下对口人才,新招聘人员锻炼平台单一,成长缓慢,部分科室存在断层等,医资力量分配不均匀。临床医护对医保和医疗共同监管还未完全适应。部分临床医生还未完全适应医保监管下的临床医疗工作。医疗设备相对落后。受经济等多方面制约,医院业务设备相对落后,现有设备难以满足临床诊疗需求,比如没有CT等设备。计划免疫工作中还存在不足,由于人员的变动,在业务操作、资料收集、数据上报等方面还做得不足,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学习培训方面还做得不够,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职工在职培训学习时间不够充足,补充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时间不足,造成知识技能更新换代慢,业务素质提高缓慢的情况。医保减免工作中,存在各种政策宣传不到位,特别是医保政策很多职工都不是太清楚,宣传不广泛,知晓率不够,业务人员的医疗技术不高,不按月申报减免等问题。医疗服务工作中,还存在各种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各种数据资料统计收集不及时的问题。改进措施加大医共体总院人员下派及对口技术帮扶力量。加大我院卫生专技人员上派学习,通过上派到医共体总院学习,进一步提高人员的专业技术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学习氛围,通过自学加集中学习的模式,不定期针对临床疑难病例展开讨论,努力提高专技人员业务水平。积极争取项目,配置CT、安装电梯。积极争取招聘专业技术人才补充到药剂科、中医科、麻醉科等。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进一步加强对卫生院内部的管理,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教育和培训学习,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人员进行进修学习培训,开展好乡村医生的业务技能培训工作,争取年底培训不少于四次;认真做好在职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坚持以自学为主,短期学习与进修相结合的原则,定期组织全院性的业务学习活动,鼓励和支持在职医务人员接受学历教育,参加院外短期培训及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2、根据今年暴露出来的问题,查缺补漏,加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工作力度,在防保工作上投入更多时间和人员。在计划免疫上,提高基础疫苗的接种合格率和及时接种率,大力开展二类疫苗的宣传和接种,开展好结核病、艾滋病、地方病防治工作;抓好食品卫生安全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同时做好上级下达的各种临时指令性工作。在妇幼保健上,深入宣传好住院医保政策的减免和脱贫户、孕产妇相关政策,以提高住院率,加强对乡村医生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培训,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技能,及时掌握各村65岁以上重点人群、孕产妇、残疾人、儿童、失独家庭情况,进一步提高以上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和管理率,特别是65岁以上重点人群的管理。3、开展好医保的减免工作,进一步宣传好减免相关的政策,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服务态度,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率。开展好药品网上统一采购工作,确实降低药品阶格,更好的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消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加强药房的管理和药品购销管理,提高药品入库出库准确率,确实降低药品价格,让患者得到更大的实惠,进一步完善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确实达到上级的有关要求。4、开展好医护质量监管工作,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加强医疗护理管理,健全和完善各项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狠抓医疗基础工作,重点抓好病历书写质量,处方质量,各类检查报告质量,查对制度,疑难危重死亡病人讨论、会诊制度,环节质量及各类管理制度的落实,严格医疗质量控制,促进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充分发挥医疗质控组织的作用,在认真做好各科日常质量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定期对医疗、医技、药品、病案、等进行监督、检查、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医疗质量稳步提高。5、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部稽查、审计制度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核算,增收节支,开源节流,降低运行成本,严格控制各项非医疗性支出,办一切事情都要考虑到医院的实际和承受能力。6、提高服务意识,改善就医环境,方便病人就医,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完善服务措施,简化服务流程,加强门诊窗口科室管理,规范服务用语。继续开展“满意服务,从我做起”,实施“首诊负责制”,杜绝医生、生、冷、硬、顶、推现象,采取各种办法简化和优化服务环节,缩短各种等候时间,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医患和谐关系,主动接受社会和病人对医疗费用的监督,合理检查,合理诊断,合理用药。7、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资金,根据业务发展和职工生活需要,逐步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更新设备,改进工作环境,改善生活环境,简化工作流程,开展一些新业务,减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