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陇县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全县防汛抗旱,防洪方案编制,防洪工程建设。负责组织全县防洪工程抢险,物资储备调拨等工作。 | |
住所 | 陇县城关镇南大街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引平 | |
开办资金 | 10.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陇县应急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万元 | 20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在县应急管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夯实各方责任。县防指下发了《关于公布我县2023年水库、河流、淤地坝、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点及城区低洼易涝点防汛抗旱责任人的通知》文件,逐级落实了水库、河流、淤地坝、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点及城区低洼易涝点防汛抗旱责任人,确保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二)加强物资储备。县级防汛物资储备库在现存防汛物资的基础上,补充采购了橡皮艇、水域救援头盔、铜锣、伸缩梯、充电手电、防水挡板、发电机、铅丝笼、强光头灯、望远镜、指南针、漂浮担架、保温毯、救生伸缩杆、警示带、吸水膨胀袋等10余种防汛物资,全力保障防汛抢险需要,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根据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县财政局给予资金支持,10个镇采购的20余种10万余件的应急(防汛)物资已全部发放入库,加强了镇级应急(防汛)物资储备,进一步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在砂石料储备方面,县防指下发了文件,明确了各部门各镇的储备任务。县应急管理局、县水利局通过与宝鸡水投生态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储备协议的方式,代储砂石料。各镇也结合镇域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储备,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三)完善预案修编。县防指于3月份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23年防汛抗旱预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全县防汛应急预案、全县抗旱应急预案、城区防洪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修编完成并印发。在完善防汛专项预案的基础上,督促指导完成了水库、河流、山洪灾害等部门预案,对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事后救援等事项逐项细化举措,实现专项预案与部门预案的协调统一,发挥预案作为实战的指南效用。(四)做好防汛督查检查。县防指组织应急管理、水利、自然资源、气象局部门成立四个督导检查组,对各镇防汛物资储备、应急抢险队伍、预案修编、责任落实、涉河工程建设、预警设施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县防汛办对检查出的问题,下发了通报和整改通知,明确整改时限,提出整改建议。各镇强化了整改措施,做到了立行立改,消除了安全隐患。各镇各有关成员单位也按照各自职责,聚焦河流、堤防、库坝、涉水旅游景区、城区低洼易涝点、危漏房舍等重点部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分级分类建立洪涝风险隐患问题清单和整改治理责任台账,真正做到排查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整改治理工作不缺一项、不漏一处。在主汛期,对部分防汛隐患,及时下发提醒函3份,确保各镇各部门能够及时警醒,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安全。今年汛期共排查隐患80个,建立了隐患台账,逐个销号整改,止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五)加强预警及会商研判。加强与水利、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的协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收集雨情、水情等情况。每轮强降雨前,县防指召集防汛重点部门和重点落雨区镇政府,召开强降雨防范工作研判部署工作会,研判降雨形势,安排部署工作,做好防范应对。降雨过程中,根据雨强和雨量情况,县气象局及时对强降雨区的镇进行电话叫应,切实做好应对防范。今年共成功应对了5轮强降雨天气,下发防汛工作部署文件27个,召开防汛工作部署会议9次、防汛会商研判会5次,及时启动了县级Ⅲ级防汛应急响应1次,转发各类预警信息160条。(六)做好防汛应急演练与培训。县政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举办了2023年陇县防汛暨山洪灾害防御演练,演练涉及气象灾害预警、雨量监测预警、防汛会商、群众转移安置、灾害救援、河堤封堵、道路抢修、电力通讯线路抢修等多个科目,出动各类应急抢险救援车辆和机械10余台。各镇各部门也根据实际,进行了山洪、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通过形式多样的演练切实增强了群众防汛安全意识,自救互救能力和应急逃生能力,明确了应急响应启动程序,提升了应急抢险处置能力,为汛期内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共计开展县镇村三级业务培训2班次220人,开展山洪、地质灾害等各类演练29次,参与人员1180人。(七)加大防汛宣传力度。结合县上科技之春、平安建设、世界水日、5.12防灾减灾日等重大节日宣传活动,各镇、各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防汛抗旱知识宣传,通过摆摊设点、发放宣传资料、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宣传防汛抗旱知识,真正使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以社区、学校等为重点,组织各类防灾减灾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提升了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八)做好群众转移避险工作。各镇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宁防十次空,不放一次松”,严密监视雨情、水情、汛情,果断组织危险区群众提前撤离转移,坚决做到应撤尽撤、应撤早撤,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共计转移危险区群众481户936人,做到了危险不解除,人员不回流。(九)强化应急救援和卫星电话调度。坚持提前集结、靠前布防,完成县级12支专业和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以及镇村3620名应急抢险队员更替补充,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顶得住。加强每月的卫星电话调度,确保关键时刻信息畅通。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2023年,全县应对5轮强降雨,在市防办的悉心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局统一部署安排,全体同志同心协力,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夯实工作责任,抓实抓细各项防汛工作,有效应对多轮强降雨,未发生灾情,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度汛,获得2022年度全市防汛抗早工作先进县。(二)各镇村积极组织开展危险地带人员转移避险演练,确保人民群众能够熟悉转移路线。在强降雨来临之前,能够有序撤离“三边”地带人员,真正做到了应转尽转,不漏一户一人。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防汛减灾宣传有待加强。人民群众的防汛减灾意识薄弱,存在经验主义和侥幸心理,缺乏防汛减灾知识,自救与互救能力差。(二)改进措施:加强防汛宣传,强化公众的防汛减灾意识,充分利用县上科技之春、平安建设、世界水日、5.12防灾减灾日等重大节日宣传活动,通过摆摊设点、发放宣传资料、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宣传防汛抗旱知识,使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以社区、学校等为重点,组织各类防灾减灾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提升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加强预警监测,提前会商研判。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高天气预警的精准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根据天气变化,强降雨前组织相关部门和重点镇提前召开会商研判会议,强化与水利、自然资源、气象、住建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各镇、各部门迅速落实会商研判防范措施。(二)做好物资储备,加强指挥调度。做好砂石料物资储备,确保汛期砂石随用随调;充分利用卫星电话,定期对防汛重点部门和镇村进行调度,确保关键时刻信息畅通。(三)持续排查隐患,确保度汛安全。持续对重点工程、重点部位进行排查,做到“汛期不结束,整改不停止”,落实常态化防汛隐患排查措施,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建立台账,落实责任,限期销号整改,确保安全度汛。(四)加做好防汛宣传,提高防灾能力。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多措并举全面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群众自救能力。紧盯农村地区的留守老人和儿童,面对极端天气时,提前转移人员,确保群众人身安全。(五)加强应急值守,确保信息畅通。持续做好24小时应急值守工作,全面掌握雨情水情汛情险情动态趋势,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及时有效快速处置。落实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确保预警信息传递到村到组到户,加强各类汛情灾情信息报送,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及时收集险情和灾情,依托陕西省洪涝干旱灾情统计系统,及时、准确上报灾情信息。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获得2022年度全市防汛抗早工作先进县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