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勉县> 勉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勉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7 16:37
单位名称 勉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促进经济发展,对县域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信用担保,融资中介、管理咨询、企业财务顾问,投资管理,其他中介服务。
住所 勉县新兴南路
法定代表人 张明镜
开办资金 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勉县经济贸易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万元 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违法违规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业务开展情况1、认真宣传、贯彻、落实中省市有关工业、中小企业、商贸流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根据国家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及方向,引导中小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助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中心干部按照局党组关于机关干部包联服务县域规上企业工作要求,坚持每月至少1次深入各自包联规上工业企业、限上贸易企业开展服务工作,和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深入交流座谈,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指导督促企业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安全平稳。中心13名干部全年入企开展服务近300人次,服务100余家中小微企业,积极深入县域中小微企业开展“进知解”、亲商助企等工作,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宣传上级支持中小微企业各项惠企政策,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为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出谋划策。及时服务指导企业申报上级工信、商务部门转型升级、技术改造、促消费、稳增长方面支持项目,全年共为县域中小微企业申报落实上级奖励支持资金近千万元,以工作成效促进了县域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2、通过法律途径加大不良担保贷款追偿清收力度。针对中心在机构合并之前办理担保的8笔不良贷款,我们认真摸底排查,并积极与法院沟通协调,启动依法追偿清收程序,目前8笔不良贷款法院均已受理立案,正在按司法程序推进。3、与金融机构相关业务进行回头望。拾遗补缺,重点放在完善反担保措施以及追讨逾期企业进行贷款偿还上,并采用动产、存货、保证人等多种形式对以前办理的担保业务进行完善。为有效缓解县域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帮助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主动与县内金融机构对接沟通,研究探讨新的融资担保途径和措施,切实解决县域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二、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勉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立足职能职责,为县域工业、商务经济发展和稳增长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得到了县政府及局党组的充分肯定,县域中小微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二)经济效益:通过我们积极主动的工作,搭建了中小微企业与政府部门沟通交流的平台,及时将中、省、市、县各级政府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惠企政策、减税降费政策宣传落实到企业,得到了企业的好评。通过依法追偿清收不良担保贷款,有效降低了政府资本金损失。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1)存在着工作主动谋划不够,作风不硬不实,工作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到位等情况。(2)以前办理担保的部分中小企业贷款,由于风险把控不严,企业经营不善,出现关门倒闭,企业负责人失联多年,导致形成不良贷款。目前,这部分不良贷款追偿清收难度大。(3)工作人员主动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2、改进措施:(1)按照县委、县政府“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大提升行动”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干部教育管理,强化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年度考核考评奖惩机制,营造爱岗敬业、拼搏奋进、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2)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严格按照事业单位干部管理要求,认真履行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职责。组织干部认真学习党的思想及经济领域法律法规、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通过集中学习培训和个人自学,进一步提升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履职能力。(3)加强与司法部门、协作银行的沟通,加大力度追偿、清收不良贷款业务,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四、下一年工作计划1、中心全体干部将紧紧围绕局党组中心工作,立足岗位职责分工,在履行各自岗位工作任务中体现服务职能,为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助推县域工业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2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干部聘用、等级晋升、评优评先、年度考核制度,形成用业绩说话,凭作风吃饭的干部管理导向。3、强化干部思想政治、作风纪律、业务知识学习、教育、培训,严格干部管理,不断提升中心全体干部思想政治水平,服务企业发展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努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忠诚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