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强县第四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实施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业务范围:高中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宁强县羌州北段 | |
法定代表人 | 柯贤茂 | |
开办资金 | 22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宁强县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76万元 | 22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9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10月11日办理开办资金变更登记,由原1376万元变更为226万元。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度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制度建设。我们根据学校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了《教师工作制度》、《教学工作制度》、《教研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等制度,明确了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师岗位职责。学校教学管理由教学副校长负责,设教务处与教研室两个职能部门,下设三个年级组和六个教研组,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各方面工作责任到人,各司其职,集体合作,使教学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推动了学校管理制度化、教学工作规范化。(二)课程优化。一直以来,我校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等同对待,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课程一样不少,还定期开设劳动、健康、法制、安全和环境等课程。狠抓教学管理,实行推门听课。柯贤茂校长带领校委成员深入课堂,分别对各自负责学科的全体教师进行推门听课,通过听课拉近了与教师的距高。每听完一节课,都会与授课老师进行面对面的评课交流,从学生的学到教师的教,从班级文化到学生学习习惯,给教师激励性的评价,以同事的身份、宽松平和的对话讨论探究课堂教学的得失,真心实意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共同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三)教学教研。1、加强了“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理论认识。每周利用例会时间,领导都会带领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以及和谐互助大讲坛等,这些学习让大家从理论层面上完善着自身的认识水平和理论素养,为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2、全面实施“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推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本学期所有教师都投入到课改当中,科组利用教研活动研究、探讨、确定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要求本科组老师以本学科的模式为指导组织课堂教学,学校加强检查督促。3、加强校本教研,实践中探究并完善和谐互助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比武,带动了全校的教研氛围,教师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同时也明白“教无止境”,并以此作为契机,明确今后教学方向,着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以质量联考为依托,提高学校的教育品质。我校规范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引导教师以“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为指导,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改变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5、以高三工作为龙头,确保学校工作重点。毕业班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让每位学生顺利毕业、考上大学,学校主要领导都蹲挂高三,为高三把舵、保驾护航。为统一高三教师的思想,学期初就召开了高三教师会议,进行学情分析,整顿学风,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四)安全保障。为确保校园安全与秩序,我校实行教师值周制度,对校园进行无缝对接式管理。每周由一位校委成员担任值周领导,三个年级及总务后勤安排六位教师,共七人组成值周组,负责全天的秩序巡查、师生考勤登记、安全监管、就餐就寝管理、疫情防控以及突发事件处理,值周领导入住宿舍值班室夜间值班,确保各个时段的校园安全秩序。安全管理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校园非私密空间实行无死角监控,监控设备24小时无障碍运作;充分利用班会、夕会、板报、大屏幕等形式,加强安全教育,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以防盗窃、防火灾、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各种意外事故为重点,广泛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重视校园日常的安全巡查,定期检查更新各项安全设备设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利用微信群发送安全提示,定期联系家长,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认识。加强门卫管理。结合近期各地发生的校园伤害事故,严格执行师生进出校门的门卫制度和外来人员的登记制度。(五)德育活动。1、抓好常规,促进养成。学校德育处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的管理职能严抓出勤和纪律:包括迟到、早读督查、两操和其他违纪现象,积极宣传,严格管理,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2、加强班主任工作,完善德育管理体系。学校进一步健全了班主任工作档案,形成了科学的考评机制。学校还健全了家长学校体制,加强了学校和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发挥了德育效应。3、加强文化建设,建设浓厚校园德育氛围。学校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黑板报、夕会、班会等德育途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等,传播积极思想,指导学生开展有益身心的校园文化活动。4、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润物于无声。如运动会、拔河比赛、篮球比赛、茶园健步走比赛、庆元旦系列活动之书画展及歌唱比赛等,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由原来的11个教学班、495名学生、48名教职工,发展至现在24个教学班、1146名学生、100余名教职工。2、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三年级学生参加中等职业高等考试,二本上线率2023年达到55%。3、效益体现:促进县域地方教育公平、经济发展,带动带动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日益紧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推动产教融合深入发展。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职业教育学人才短缺目前,我校职业教育学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对不足。一方面是因为职业教育学相对基础,专业培养存在滞后;另一方面是职业教育学在学科地位上较低,缺乏相关学科的招生导向和政策支持。2、目前的职业教育学人才素质整体不高,主要表现在研究水平不高、实践经验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这与我国职业教育学的学术地位和社会认可度存在差距,不利于我国职业教育学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3、职业教育学发展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在职业教育学发展的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经验是相辅相成的。我校的职业教育学发展理论和实践经验相对不足,导致了职业教育学科体系不够完善,学科特色不够突出,发展不够健康。(二)整改措施1、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教育学教学能力的培养,增强教师的职业教育学教学实践经验。2、强化职业教育学的学科文化建设,需要提高职业教育学的社会地位和学科特色,增强职业教育学的学科影响力。在学科建设方面,要重视职业教育学在学科的发展地位,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对话与交流,推动学科交叉、多元和开放。3、健全职业教育学发展政策支持体系,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学发展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为职业教育学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积极联系县教体局,协调师资;积极做好政策解读,了解第一手资料,多渠道与兄弟学校交流沟通,汲取经验,拓展工作思路。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1、促进专业优化,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专业主动对接行业,促进专业及教学的不断优化。充分利用专业学部管理的优势,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发挥专业学部的工作能动性,教务处进行指导和监督,推进专业建设和发展。2、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促进教学的改革。(1)完善“面向人人”的技能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技能教学水平。加强实训室建设和实训课教学管理,贯彻“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2)积极开展各专业校级技能大赛,积极备战省市各级技能比赛,努力提升大赛成绩,为技能教学打品牌。3、强化质量意识,进一步提增升学质量高度(1)狠抓升学高职班教学管理,提高升学上线率,增强我校招生吸引力。(2)强化高考目标考核,完善导向激励措施。制定明确高考目标值,加强实验班阶段性教学管理与教学情况专题调研、检测与评价。学校要制订考核奖励制度,完善激励机制。4、重视师资培养,进一步加快行动计划速度(1)做好中职教师专业培训规划,满足教师专业提升需求。(2)名师引路,进一步加大师资梯队培养力度。骨干提升,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和层次,重点实施“双师型”教师高技能培养工程。5、继续抓好教学常规、实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和教学评价等常规教学工作。规范实训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健全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各专业学部以实训教学计划为纲,规范学生的实习实训课教学,全面提高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做好学生技能替代,促进技能提高。继续抓好实习生的实习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