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勉县> 勉县水产发展中心

勉县水产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7 16:06
单位名称 勉县水产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水产技术推广培训、水产职业技能鉴定、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渔业病害监测,渔业资源保护,促进渔业健康发展。
住所 勉县和平路56号
法定代表人 王大庆
开办资金 4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勉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7.11万元 45.1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时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涉及变更的事项,无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积极抓好渔业科技培训,提高科技兴渔水平。为进一步提高科技兴渔水平,我县在实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的基础上,重点抓科技兴渔,强化提高科技为渔业生产的贡献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科技下乡、产业培训、阳光工程等多种形式的渔业科技培训。2023年渔业产业培训采取派出去专业学习培训、组织邀请专家举办培训会、生产实地现场培训的方式共举办渔业培训班11批次,培训人数466人。发放渔业科技资料17200余份,水产创业培训教材616套,各类养殖及政策法律等资料24600份。培训内容:渔业健康养殖、稻鱼综合种养、渔业资源保护、大鲵产业链延伸与发展。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全县渔业科技工作者及渔业一线从业人员的整体技术、基本技能,而且按“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前实现了“鱼业万亩养殖大县和渔业强县”的既定目标。2、抓产业养殖结构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一是着力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的结构,加大名特品种放养比例。针对市场上四大家鱼价格低、养殖成本高、效益底下、销售难的现状,结合市场需求和水域特点,在苗种投放中积极引导养殖户在确保健康养殖的同时,加大优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今年我县常规养殖四大家鱼的基础上,新引进了“小龙虾、澳洲龙虾、乌鳢、泥鳅、美蛙、斑点叉尾鮰、杂交鲟、黄颡鱼、松浦镜鲤、中科3号和5号鲫鱼、南美白对虾等名特优养殖品种。二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水产品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力度。在渔业结构调整方面,加大健康养殖的力度确保水产品绿色健康,除了继续开展塘库健康养殖之外,一是加大和推进了稻渔综合种养标准及其规模,二是新发展和提升改造高标准设施渔业建设基地3处11.5亩,三是继续巩固和发展大鲵健康养殖,加大大鲵产业链延伸,探索和开展大鲵深加工。3、严格质量监管,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今年我县按照省市渔业会议安排,把水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关乎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大了水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一是加强了苗种质量安全监管。按照《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全县3家苗种生产单位进行了逐一登记审核,对技术档案资料、生产记录进行了全面检查。二是加强生产投入品安全监管。一方面,迅速组织编印《违禁药物清单》、《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1、2号》、稻渔综合种养政策解答及技术手册等宣传资料1.9万多份,分发到养殖户手中;另一方面,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积极开展渔资打假行动,对全县渔药、渔饲料等投入品经营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进一步净化了渔药市场;三是加强了生产过程安全监管。我县利用科技培训等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行水产品健康养殖,不断规范和完善水产养殖“五项制度、两项登记”,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四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对查出的问题,坚决一查到底,全年抽检样品52个,全部合格。通过四个环节的有效监管,使水产品安全生产水平得到大幅提升。4、提高思想认识和站位,抓好渔业资源保护和养护。积极配合农业执法大队开展长江十年禁捕和打击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把开展打击整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作为“扫黑除恶斗争重要内容之一”常抓不懈,一是采取“广宣传、勤检查、重整治”的综合治理措施,发动群众共同打击制止渔业违法行为。二是加强日常执法巡查,对电鱼、毒鱼、炸鱼及地笼密眼网捞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行为坚决查处,不定期、不定时进行巡查,同时增加夜间的巡查次数,发现问题立即处置。三是积极维护好渔业生态环境。5、抓重点项目建设,增强渔业发展后劲。今年以来我县抢抓国家加大投资扩大内需和社会投资水产业发展热情持续高涨的难得机遇,在项目建设上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国家项目申报,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投入。我县对全县水产资源进行了集中整合,对水产项目进行了近、中、远三期规划,确定了重点项目,并以此为载体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另一手抓招商引资,最大限度的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水产业建设和发展。以勉县渔业规划为指导,大力扶持稻渔综合种养项目,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多途径的争取社会资金及民间资本参与水产业建设和发展,大力扶持水产养殖的科研和技术创新,通过水产项目的建设,为全县渔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1、渔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三个年活动,我县按照上级的要求的总体安排,积极开展渔业绿色发展健康年活动,高标准高质量发展陆基养鱼、稻渔综合种养、特色水产养殖等渔业养殖模式。全县绿色健康养殖后总面积达到9500亩。我县“汉中盛世溢滨渔业科技有限公司”陆基水产养殖被推举为全县五个农业之一。另外,褒城镇邹寨村千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园区成功建成并投产,为我县的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2、积极开展渔业招商引资工作,成功引进“安徽波镁特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我县落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项目。经过土地流转和各项细节磋商后,波镁特公司在勉县注册子公司汉中良田万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11月1日上午完成签约。当日下午,公司便开始开展土地测绘、规划,准备将土地规整后进行集约化经营。3、积极培育示范标兵,以点促面成效显著。为了抓好全县稻渔综合种养推广,我们选准一些有意愿、懂业务的企业作为全县渔业发展示范目标,积极引导培育。不仅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积极的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既取得了自身的良好发展,又带动了本村的经济,更为全县、全市、全省树立了示范样板,培育渔业示范企业28个,培育渔业绿色健康养殖示范基地8个、特色渔业基地5个、千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个、稻渔综合种养示范村2个、稻渔综合种养百亩示范基地6个,为今后渔业绿色健康发展培育了优秀的基层基础力量。培育出了以“陆基养鱼”、“稻鳅综合种养”为示范的渔业标兵8个,盛世溢滨渔业公司董事长生态被勉县县委评选为“定军英才”荣誉称号。恒丰源生态农业公司90后董事长张恒被市政府授予“高素质农民先进个人”光荣称号。2.经济效益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2.54万亩(其中:塘库健康养殖9500亩、稻渔综合种养15092亩),全年完成水产品产量8923吨,完成渔业总值61832万元,发展大鲵驯养繁殖3320户,繁育大鲵幼苗388万尾,生产商品大鲵1690吨,水产养殖总体位居全市前列。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通过一年的辛勤工作,虽然取得较好的工作成绩,但从方方面面分析总结,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足和问题。1、存在的问题区域优势和规模优势不突出,产业化程度低,品牌单一,产业化品牌有待一步提升,渔业总体效能有待于提高。2、改进措施一是积极抓好渔业科技培训,提高科技兴渔水平。为进一步提高科技兴渔水平,重点抓科技兴渔,强化提高科技为渔业生产的贡献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科技下乡、产业培训、阳光工程等多种形式的渔业科技培训,以此提高整体渔业水平。二是制定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中连片、规模建设”的原则,根据我县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结合渔业规划和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立足实际,科学制定设施渔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三是加大经营主体培育。加快引进培育基础实、市场大、实力强、带动广的综合性企业,打造一批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加工、市场化营销于一体的稻渔综合种养链主经营主体。加强种养能手及高素质农民培育,发展壮大一支爱农业、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稻渔综合种养人才队伍。支持具有一定实力,对产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龙头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带头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一批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动发展,开展技术升级、产品研发、产能合作,扩大订单生产,保障高质量产品供应,提高企业市场主导能力。四是加大品牌建设力度。鼓励引导农业企业充分发挥组织化、产业化优势,提升品牌策划创意水平。结合传统文化和民俗资源,将稻渔米产品、文化融入相关节庆活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稻渔品牌。围绕“米袋子”和“菜篮子”产品,创建一批绿色、有机品牌,助推稻渔产业实现聚势共赢。四、下一步工作打算我县水产工作下一步们将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提质增效、减量增效、绿色发展、富裕渔(农)民”中心目标,把搞好社会化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以现代渔业建设为抓手,以渔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积极引进推广名特优品种,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塘库健康养殖和大鲵特色渔业;积极开展渔业综合执法,打击渔业违法行为,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强渔业病害监控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1、抓好产业发展规划引领。在全面分析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编制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区域布局,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的发展方针,全面推进现代高质量渔业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绿渔业和稻渔综合种养,确保产业有序发展。2、深入推进项目谋划。以“高质量项目推进年”为引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坚定不移抓好渔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奋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提高渔业整体效益。3、抓好渔旅融合发展,提高渔业综合效益。首先积极挖掘稻渔综合种养潜力,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与休闲渔业、旅游观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大鲵产业并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现代产业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4、产业继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不断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无公害养殖、市场准入制度,加快渔业生产转型升级,确保我县的渔业工作再上新的台阶,2024年渔业绿色健康养殖面积9500亩,渔业总产量9000吨,渔业产值62000万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