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道路水路运输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道路水路运输提供服务保障。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及驾驶员培训机构的服务能力评价工作 道路水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并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提供服务 制定货物运输发展规划、培育货运市场 负责道路水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及环保治污工作 | |
住所 | 榆林大道苏庄则路口南100米 | |
法定代表人 | 白英凯 | |
开办资金 | 5514.4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交通运输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605.41万元 | 4547.0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道路水路运输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2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开展业务情况截止今年,全区现有客运企业16户,客运站2户,客运车辆632辆,南北客运站运行客运班线170条(其中省际班线45条,县、市际班线114条,区内班线25条);有货运企业377户(其中普通货物运输企业317户,危运企业60户),动态统计普通货运车辆21500辆,危运车辆4500辆;有水运企业15家,登记船舶总数386条;有机动车维修备案企业419户(其中一类维修企业11户,二类维修企业44户,三类维修企业364户,摩托车12户);有机动车检测备案企业17家;拥有驾校27户,其中一级培训资格2户、二级培训资格2户、三级培训资格13户、五类车培训资格10户(摩托、三轮驾驶员培训),教练车490辆,教练场达650多亩。全年共受理道路运输类业务32650余件,办结32650余件,办结率100%。;其中:办理道路运输新增车辆3750余件,车辆网上审验6560余件,车辆审验窗口受理共15540余件,车辆转籍过户11452余件。共配发道路运输证11283套,发现历史遗留问题573余件,处理573余件,机动车维修经营备案34家。从业资格证信誉考核4163人次;各大网络问政平台处理投诉案件375起。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1.抓安全,致力防范事故的发生。以推进“安全百日攻坚行动”为抓手,强化道路运输安全工作。一是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强化健全企业制度,推进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全年累计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650余份;二是认真落实安全检查计划,督促企业规范化管理。全年共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14次,出动检查车辆455辆次,检查人员2900多人次,共计检查企业1013次,检查发现一般安全隐患102家,治理安全隐患102起。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确保发生事故或突发情况,能够快速响应、妥善处置;三是强化普法工作,在单位和重点道路运输企业电子屏,采取滚动播放的方式,面向广大办事群众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社会对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四是强化企业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预案的可操作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五是积极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工作。全区重点运输企业开展多次应急演练,为打造一支安全意识强、组织有效、技能娴熟、关键时刻用得上的应急工作队伍提供了保障;六是强化源头治超工作。签订源头治超目标责任书135份,巡查源头装载企业100多辆次,严格落实“黑名单”责任监管制度,共计下达期限整改通知书53份,黑名单锁定车辆402辆,列管驾驶员291人,反馈违法超限案件1231份。2.抓业务,致力提升道路运输新方向。一是落实通村客运油补专项资金。2020年起,因中省市没有相应的油补政策,导致建制村通客车经营困难,使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度滞后。为确保通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营运好”,我们积极落实客运油补资金90.6万元,为客运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这笔资金的落实,不仅缓解了客运企业的经营压力,还进一步促进了客运行业的稳定发展。二是推进烤漆房有机废气治理任务。落实烤漆房废气检测资金54万元。通过对全区维修企业烤漆房有机废气治理情况随机不间断抽查检测,削减不达标废气排放,有效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确保有机废气达标排放,切实改善我区环境质量,进一步落实企业有机废气治理的主体责任,实现维修企业烤漆房有机废气治理规范化、长效化,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三是申请镇川中学学生乘车运行补贴。经镇川镇党委政府协同区交通运输局,确定由榆林市长运汽车运输集团榆阳区分公司每周派发车辆“点对点”往返榆林城区到榆阳区镇川镇承接运送任务,集中解决学生乘车困难问题。提高学生日常乘车的安全性,从而减少“黑车”泛滥的现象,达到缓解交通拥堵、确保出行安全与便捷;四是开展安全宣传培训,增强道路运输行业安全业务能力。2023年服务中心将开展安全生产业务培训作为一项“新”任务。从年初指定培训计划,到按期开展培训,聘请行业专家通过当面授课,交流讨论,实操演练等方式,对全区“两客一危”重点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安全生产和动态监控管理培训,并组织安全培训考试,为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安全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3.2023年,我们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行业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为贯彻新一轮机构改革要求,3月底我中心加挂“榆林市榆阳区邮政业安全发展中心”牌子,负责邮政业日常运行安全监测、预警的事务性工作,配合邮政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实施工作以及邮政业安全教育、培训、宣传工作,是行业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的基础服务、技术支撑与保障单位。同时我们更新了3辆公务用车,并于10月底启用公务用车管理系统,实现了公务用车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调度。4.2023年,我们大力推进转型升级,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今年,我们奋力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地区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有效服务和支撑乡村振兴。印发了《榆阳区打造智能交通推进通村客运“路、站、运、邮”融合发展综合运输服务试点线路的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模式建设,构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便利高效的乡镇客运综合服务站发展新格局。在巴拉素建设乡镇物流快递中心,包含物流操作中心、快递集散中心两个板块,服务全镇11个行政村,约1.08万百姓,贯通县乡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渠道,为进一步完善乡镇交通物流业,服务三农做好了基础,是打通“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措施;5.2023年,我们围绕“发展一流运输服务”的宗旨,行业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一方面充分发挥电子数据快速、便捷、共享的优势,及时调整办事流程,缩短办证时间,提高办证效率,减少办证材料,避免办事群众往返跑和长时间等待。实现“即办即走”的服务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另一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年初开始全面启用电子运输证照,率先为全区车辆配发了电子道路运输证照,实现了道路运输证件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全年累计配发了16300余张道路运输证的电子证照,企业和从业人员只需“手机有证”即可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电子证照的配发率达到了71%,提前完成了市交通运输局要求年底电子证照生成率的60%的目标。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6.2023年,我们大力加强行业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一是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强化健全企业制度,推进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全年累计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670余份;二是认真落实安全检查计划,督促企业规范化管理。全年共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13次,出动检查车辆414辆次,检查人员2820多人次,共计检查企业998次,检查发现一般安全隐患102家,治理安全隐患102起。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确保发生事故或突发情况,能够快速响应、妥善处置;三是积极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工作。全区重点运输企业开展多次应急演练,为打造一支安全意识强、组织有效、技能娴熟、关键时刻用得上的应急工作队伍提供了保障;四是强化源头治超工作。签订源头治超目标责任书135份,巡查源头装载企业100多辆次,严格落实“黑名单”责任监管制度,共计下达期限整改通知书94份,黑名单锁定车辆412辆,列管驾驶员287人,处理抄告4611条,处理违法超限案件2792份。三、存在的问题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1.服务中心人员年龄结构整体偏大。业务水平普遍较低。新新力量配备不足,不足以适应现代化办公要求,有待于进一步提升。2.驾培行业矛盾激增。一是部分驾培机构诚信经营意识欠缺,在与学员签订的培训合同中,存在坑蒙拐骗的行为,导致学员和驾培机构之间的矛盾。二是驾培机构没有明确的收费退费制度,在遇到学员因各样缘由退费的问题时,没有有效合理的退费标准,退费投诉问题占总投诉近一半。3.行业安全监管手段不够。对企业的安全监管没有有力的管理方式,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力度,自交通运输领域改革以来,我中心不再承担原有的行政执法职能,使得安全监管力度大幅降低;二是缺乏协调,道路运输安全涉及道路、企业、车辆、人员等多方面,对应多个管理部门,而部门之间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多种管理办法,种类繁杂、内容重复,管理困难的同时也给企业增加了负担。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抓好安全生产。坚持安全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继续按照安全生产“百日行动”、“大排查大整治”、“隐患清零”等活动的部署要求,深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推进安全标准化管理。深入推进安全教育主题培训。2.配合做好依法行政。深化道路运输市场整治,联合执法部门规范客运、货运、水运、维修、驾培、机动车检测等道路运输服务市场监管。3.建设智慧交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对运输行业的基础信息采集、运输信息数据资源整合、智慧交通基础信息分析以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建设针对客运、货运、水运、驾培、维修、治超等道路运输全行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对我区道路运输市场的管理,更好的为市场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4.完成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