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县卫健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规范医疗管理行为,保证医疗质量。1、加大对员工医德医风的教育力度。2、严格落实药品三统一政策。执行国家基本用药基层目录,实行网上采购,定点企业配送,严格执行两票制政策,实行零差率销售,切实保障百姓的用药安全方便受益。3、深化院务政务公开制度,公开投诉渠道,设置群众意见箱,在门诊大厅显要地方设立监督岗,药品价格公示栏,意见箱、举报电话,中央八项规定及卫健局的双十禁令,促进和谐医患关系。今年未发生投诉事件,群众服务满意率大大提高。(二)强化医院内部管理,加快医院发展步伐。1、坚持服务兴医,重视人才培养。根据业务发展和工作需要,医共体总院下派支援带教及管理人员,聘请了23名医护人员,充实了队伍,实行业务院长负责制,加强年轻同志的带教,送出进修学习5人,派出各类短期学习班,全科医师培训累计2人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30余人次,,参加规范化医师培训2人,不定时派员参加上级医院举办的讲座,大大提高临床、卫技、护理、院感等专业诊疗水平。2、狠抓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严格执行医护查房交接班制度,院长查房制度,认真组织医疗、护理等职能科室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大检查,对病历、处方的书写,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镇卫生院全年门诊15586人次,同比去年增长30.25%,全年住院1472人次,同比去年增长560.09%,收入总金额361.12万元,同比去年增幅300.80%。诊疗人次、医疗服务水平及业务收入大幅提升,群众就医更加便捷、更加满意。3、强化措施狠抓新医保管理。全镇农业人口28192人,参保人口24322人,筹资金额8019840元,参合率达98%;脱贫人口4717人,参合人数4717人,参合率100%,达到上级要求。严格落实医保局的各项规定,全面提升医保管理运行质量,强化监督管理。4、积极开展服务百姓健康活动。大力宣传医保政策,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提供便民利民服务窗口,各村卫生室均已开通医保门诊报销,移民安置点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由所在村卫生室及镇卫生院提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成效(一)基本医疗服务1.制度建设。医共体建设以来,总院协助我院完善卫生清洁制度、干部职工管理制度、学习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绩效激励制度等,院容院貌、职工精神风貌等得到极大的改善,使我院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2.人才培养。医共体总院派驻14名帮扶专家驻点帮扶指导,分别担任执行院长、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其他下沉人员分别在妇科、儿科、护士长起带教作用,今年初陆续选派9名医务人员到山阳县中医医院医共体总院进修学习骨科复位、妇产科、儿科、急诊科康复科、彩超诊断技术、麻醉技术、影像技术,通过技术的传帮带,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明显提升。3.绩效考核。落实“两个允许”政策,建立了按岗去酬,按工作绩效取酬的绩效分配机制。细化绩效考核方案,每月根据考核结果,按规定提取各类基金后,剩余资金70%用于发放职工奖励性绩效,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2023年职工可分配绩效达到49.9万元,较去年同期收入翻3倍。4.医院环境硬件提升。按照“二乙”医院标准对医院科室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增设了妇产科等9个临床科室,改造了住院楼,新建手术室,9-12月开展一类手术23例,二类手术1例,病房安装了中心供氧系统、智能语音呼叫系统等设备,提供24小时热水供应服务及无线Wifi等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新住院楼前院落,经过重新规划,新增停车位12个,加上原有18个停车位,可对外开放汽车停车位30个,较好的缓解了来院就诊停车难问题。5.信息化建设。通过医供体内互联网+医供体服务平台建设,将原有的HIS、LIS等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进行升级,实现县域就诊一张卡,县镇村信息化互联互通。6.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在医共体总院帮扶下,经过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医院9月份顺利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省级推荐标准,为下一步创建二级医院打下坚实基础。医院中医馆及万福村卫生室中医阁迎接了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检查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复审。7、急救站建设。依托医供体建设,急救站设抢救室、清创缝合室、急诊留观室、急诊医护办公室等,配有救护车2辆、除颤仪、气管插管、洗胃机、给氧装置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申请有区域120急救电话,专人专班负责急诊调度。急救站建成后,累计接诊危重患者209人,转诊150余人、留院治疗59人,对危急重症患者能够第一时间实施抢救转运。8、心电一张网建设。依托医供体建设,构建县域“心电一张网”搭建心电信息系统,最大限度缩短早期救治时间,救心救命,真正实现心血管疾病早发现、早治疗、防重症、保健康的目标。自“心电一张网”建成后,心电监测点共上传心电图病例300余人次,辖区内无一例心血管患者因救治不及时死亡,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增强。9.慢病管理站建设。依托尘肺病康复站的功能优势和中医药资源,积极探索“四高共管,八病同防,医防融合”新管理模式,组建家庭责任医师团队前期摸排,对各村慢病管理对象精准建立台账,实施“三标”动态管理。(绿标、黄标、红标),其中绿标病情稳定,药物控制满意;黄标病情不稳定,药物控制不满意;红标病情较重,合并有其他并发症。(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免疫规划工作:预防接种0-6岁在册人数1174人,建卡100%,建证100%;接种率:卡介苗100%,乙肝疫苗99%,脊灰疫苗98%,百白破99%,白破95%,麻腮风98.8%,A群流脑98%,A+C流脑96%,乙脑99%,甲肝98%。2.妇幼保健项目:妇幼保健项目:全年共管理孕产妇74例,住院分娩74例,产后访视74例,住院分娩率达100%,产后访视率为100%,高危1例,管理1例,管理率100%,免费发放叶酸77人次,达80%,0-6周岁儿童管理1447人,均按照适龄阶段体检,眼保健和实力检查率达100%,儿童系统管理率达100%,0-36月龄中医药儿童管理518人,管理率达到93%。3.项目工作:全年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2499人,体检率74.41%,高血压管理2394人,糖尿病管理578人,精神病管理184人,结核病24人,规范管理率均为100%;2023年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2417人,建档率达到100%,健康档案合格率达到90%。按照信息化工作要求已开放居民健康档案2553人。全镇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44956份,镇村健康教育宣传栏累计更换8期143次,累计播放健康小喇叭7期,共计38种影音播放资料约136小时;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45次,开展健康咨询131次。4.传染病及突发公卫事件保管处理:2023年度传染病报告5例,新冠1人,甲型流感1人,疑似麻疹1人,乙肝2人。5.卫生监督协管:全镇医疗机构30家,个体诊所5家,停业2家,其余28家正常运行;公共场所、餐饮及从业人员近300人,其中公共场所36所,餐饮、食品87户;学校7所,幼儿园5所、中学1所、小学1所;厂矿企业0所,生活饮用水16村均已达到饮用标准,以上按照年初卫生监督巡查均已达到2023年巡查频次不低于95%要求,全年已上报巡查线索365条以网报完成。(三)尘肺病康复站工作1.2023年登记在册尘肺病患者400人,2023年尘肺病康复站开展集体康复活动100期,服务患者1481人。入户探访106次,探访患者188人,电话微信视频回访237人/次,收集制氧机资料36份,通过审批31份,医疗救助1人。2.中医药适宜技术:拔罐600人/次,针灸98人,艾灸68人,三伏贴80人,三九贴56人,一体机评估245人,心理评估数据50份,完成调研问卷50份。(四)健康扶贫工作1.全镇建档立卡脱贫户1505户,4717人,已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医保。2.全镇脱贫户人口患30种大病165人,重点监测户16人,4种重点慢病703人,其中高血压501人,糖尿病115人,精神病83人,结核病4人,已全部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应签尽签,应服尽服;同时对30种大病已落实定点医院救治,建立30种大病及4种重点慢病花名册及分类救治台账。三、存在的问题1、医护人员少,与日益增长的群众就医需求尚有差距,医护超强工作,得不到休息,疲劳工作,医疗质量难以提高,医疗安全难以保障;2、业务水平有待提高;3、现有检查设备等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健康需求的;四、改进措施1、创新人才引入机制,争取编内人才引进或编外人员招聘。2、送出去、请下来相结合,加强培训与学习,提升业务能力。3、通过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向上级争取CT购置机会。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引进人才,加强科室建设。2、整合镇村医疗资源优势,推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3、加强现有人员的业务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4、加大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探索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5、按照卫键系统十大专项行动对标落实,奋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