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山阳县气象台(国家气象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本行政区域提供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公共气象保障服务;全县气象监测预警设施技术指导及运行维护;气象信息的制作、发布和传播;决策气象服务、为农气象服务;组织重大活动、突发公共事件气象保障,气象服务应急响应;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及系统建设运行维护。 | |
住所 | 山阳县城关街道办西河村许家湾组 | |
法定代表人 | 李亮 | |
开办资金 | 52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山阳县气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80.11万元 | 868.7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山阳县气象台.公益 | 从业人数 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我单位能遵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相关法律以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防灾减灾部署情况一是召开汛期工作动员部署会。为贯彻落实好省、市汛期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汛期汛期业务及预报服务工作,于汛前和汛中分别组织召开了两次汛期工作动员会,成立了汛期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业务技术服务保障小组,细化了汛期气象服务分工,明确服务流程和责任,保证服务效果。二是提高气象服务材料质量。根据各级领导及有关单位需求,我们进一步规范了服务形式,保证了服务材料的正规、高效;服务内容方面,采取对天气过程提前服务和跟踪服务,过程不停,服务不止,过程过后还要进行灾情统计调查上报,在关键农事季节或有重大社会活动时,我们都经过认真分析会商后,制作专题预报,以规范化的服务材料传真给县政府和有关部门。三是规范制度有据可依。为了进一步加强汛期业务制度管理,规范汛期气象服务多元化,严格按照中、省、市气象业务规范和业务工作实际,严格了领导把关签发制度,规范了服务材料等措施,从而保证了汛期预报服务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四是开展汛期气象仪器设备巡检。为顺利完成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保障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转,按照汛期气象服务准备工作检查提纲要求,对自动站观测设备、业务系统、通讯系统、网络通信、网络安全、防雷设施、输配电系统进行了检查维护,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对易解决的问题现场讨论并确定整改措施。从而确保汛期工作顺利开展,为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五是组织业务和管理人员开展汛期气象服务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汛前针对我县汛期天气特点、主要灾害、防汛重点区域自动站监测资料使用、预警信号标准及发布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培训,组织业务人员集体学习了业务规范、规程和业务制度,要求业务人员严格按照业务规范、流程和制度开展日常工作,对各类预警监测系统进行了再次学习,要求每个业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和应用,再结合上级下发的指导产品进行分析,制作气象服务材料。在观测业务调整和观测自动化推进中,提前进行一次现场应急演练,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同时每个月不少于三次业务学习,并让业务骨干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测报、预报培训。(二)监测精密服务情况充分发挥气象在防汛抗旱决策中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充分利用雷达图、卫星云图等各类系统及时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实时监测天气发展趋势,及时研判雷达监测信息,滚动发布0-2小时临近预报,优化完善迭进式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业务流程和工作制度。在预报的提前量和精细化上下功夫,开展分灾种、分区域、分时段、分强度、分影响的极端天气监测预警服务,加密服务频次,制作每小时短时预报。建立山阳县党政领导“叫应”制度,在实际业务中开展分级防御和“叫应”服务,通过微信、电视、手机短信、传真、融媒体等传播渠道实现辖区政府、相关单位灾害防御责任人、基层气象灾害防御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的全覆盖。(三)体系建设情况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部门联动灾害应对机制逐步完善并初见成效。当气象部门发布预警信号后,县委、县政府、各成员单位根据预警信号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并按照预警信号级别适时启动本地区应急响应,切实将“联动”从口号变为行动,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以气象预警信号为先导的防灾减灾体系。创新打造气象、防汛、人盯人防抢撤“三合一”防灾减灾平台,实现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多个领域统一平台发布信息、统一调度指挥、统一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积极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进行沟通对接,制定《“三合一”防灾减灾平台运行管理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和具体职责。与水利、融媒体中心、等部门签署了合作协议,实现了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并进一步推动了联动联防机制建设。深化与广电部门合作,完成应急广播系统对接,开通极端天气预警信息“绿色通道”,形成广覆盖、立体化预警信息发布网络。与联通、电信、移动三大运营商签订预警信息发布合作协议,实现预警信息靶向发布。加大预警信息的传播覆盖面,通过电视、短信(县委、政府、各部门、各镇、村、分区域)、抖音、微信、qq等多途径、多手段发布预警信息。(四)重大气象灾害及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服务情况2023年08月19日15时—08月21日07时,我县大部分镇办出现暴雨天气,降雨主要分布在我县西部和中部部分镇办。累计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的有5个站。在本次降水过程中及时启动叫应制度,分别打电话向防汛办主任、户家塬镇、小河口镇镇长通知当前雨情及过程后期发展趋势。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县长分别来电了解预报及雨情。气象服务人员通过传真、微信、短信、电视台、抖音等多渠道多方式将最新的决策服务信息及时发送至县委、县政府以及县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与各镇(办),提醒他们紧盯天气变化,加强防范应对强降雨天气过程出现的区域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为全县科学决策指挥贡献气象力量。取得的主要社会成效一是今年汛期共发布24小时灾害性天气预报24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3期,决策服务9期,天气警报15期,未来三天246期,应急响应命令57次,雨情通报91期,预警信号84期,重要气象信息37期,专题预报71期。通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发布预警预报,做好短临、雨情等气象信息服务,各类气象服务材料及时通过短信平台向政府及部门领导共发布决策短信10万余条。二是在今年暴雨天气过程中,全县共紧急避险安全撤离群众6300户12930人。启用“防抢撤”紧急避险安置点270处,紧急避险集中安置1971户4118人,紧急避险分散安置4329户8812人,由于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充分为人员撤离提供了有利的时间,并获得县委、县政府以及相关镇(办)的高度赞扬。三、存在的问题一是重点领域气象预警服务薄弱。目前的气象服务产品主要集中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方面,缺乏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二是气象高质量发展存在短板。能够切实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快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但还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不够精细的问题。四、改进措施一是加大气象站网建设,在灾害易发区和监测盲区加密气象监测设备,扎实做好大城市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二是加强业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预报的精准度,开展精细服务,提升针对突发性、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观测预报预警能力;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深入落实防汛救灾双“2+5”模式,持续巩固县、镇、村、组四级气象信息传播网络格局,加快各类气象预警信息向最后一公里传递速度。二是强化县委、县政府、防汛成员单位、镇办主要负责人和“人盯人”防抢撤网格员队伍业务培训,提高全县气象灾害应急保障和处置能力。三是完善“三合一”防灾减灾指挥平台运行预案,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运行机制。四是推进“两个能力”提升建设项目二期建设任务,完成12套北斗自动气象站安装运行,完成新配发的4套六要素自动站安装运行。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