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宁强县> 宁强县中心敬老院

宁强县中心敬老院

发布时间: 2024-03-27 15:22
单位名称 宁强县中心敬老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提供收养服务,弘扬求助精神。业务范围;集中收养农村“五保”人员和城镇“三无”人员,为其提供“吃、穿、住、医、葬”等方面的服务,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宁强县汉源高家坪村
法定代表人 刘彩燕
开办资金 53.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宁强县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3.4万元 53.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度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始终坚持“纵观全局、夯实根基”,坚决扛起特困供养的政治责任。1.提高站位、强化基础保障。一是安全管理更有保障;牢记“安全重于泰山”,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安全工作始终放在开展一切工作的首位。主要做法是:根植思想之基,“烂熟于心是需要经过数次或无数次的牢固才能够达到的效果;我们始终把安全作为日常会议的“第一议题”,逢会必讲,促使全院干部职工从思上高度重视,达到烂熟于心的目的,同时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细化了分工,形成了制度。二是厚植教学之能,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全年派出进行消防、燃气等方面培训的有15人次,邀请来院进行培训的专业讲师6人,组织开展消防、燃气、电力和健康知识讲座达到了11场次。运用制度之效,采取全年度的不定期和每月定期的方式,通过邀请外单位专业人士或组建工作组常态化开展安全大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问题举一返三,建设并成立了全县失能老人护理中心,对失能老人护理有了更好的照料。三是亲人家属更加满意。针对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和亲属之间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建立了对比联系机制,2.提升质效、深化制度建设。一是健全制度。深化制度建设,完善修订了院内干部职工工作职责、纪律、财务管理、安全监管、联系服务等近70项管理制度,形成了《制度汇编》,同时依据养老服务管理实用体系,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编制形成了《宁强县中心敬老院养老服务管理标准化实用手册》,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制管院。二是以制度为桥。通过制度的健全,同武警宁强中队、县消防大队、城区老年协会等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常态化共建活动;为民服务践初心”、“夏送清凉、送欢乐”等相关活动。(二)始终坚持“锚定目标、提质优服”,全力推进养老服务突破发展。1.四项基础服务更加精细到位。一是护理服务。按制度按程序勤洗勤换勤走动,介助老人的吃饭、穿衣、个人卫生、矛盾纠纷及心理疏导是无微不至,无所不及的照料,使老人吃的舒舒服服,穿的清清气气,耍的快快乐乐。在护理服务中我们实践和总结了“三个三”工作方法在全县应用。二是膳食服务。三是健康服务。四是社会工作服务。2.服务主题更加多元化。在最大限度满足老人物资生活的同时,为他们营造更好更多的精神乐趣也是敬老院不懈努力的服务主题。一是院里坚持在每月第二个星期四为当月出生的老人过集体生日;二是利用节日给老人奉上文化大餐,先后组织开展了春节、元宵、五一、端午、“七一”、重阳、国庆等系列节日文艺汇演;三是每年组织老人开展春秋两次老人趣味运动会,每天组织老人晨练活动;四是每年免费对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接种一次流感疫苗;五是利用老年大学为老人量身制定文化食谱,开设编织、绘画、书法、劳技、养生培训等课程,老人们结合各自特长制作精美手工编织品,写字画画,看书看报,自得其乐;六是种有庄稼、养殖有猪、鸡、鸭和肉鸽,定期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开展院内生产劳动,去年实现副业收入2.2万余元,这样不仅锻炼了老人身体,而且增加了收入,改善了老人们的生活。(三)始终坚持“循序渐进、品牌增效”,全力推进养老服务建设欣欣向荣。1.坚持品牌建设为重点,深入刻画“悦色而养”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让宁强养老服务品牌声名远播。一是深化社会参与。养老是这个社会人人将会面临的现实需求,我们作为这个行业的主力军,承担着全县无人赡养和事实无人抚养者的供养工作,在社会上的认可度是较低的,我们积极作为,不断改善供养条件,优化服务,努力提升社会认可度、知名度,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养老事业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后有名匠公司、移动公司、华威国际投资公司和陈志荣、闵海琴爱心夫妇为我院无偿捐赠衣物、电视、生活物资和现款。先后被县南街小学、县第一初级中学确定为德育实践基地;被县总工会认定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2.突出品牌推广。我们组建团队,精心谋划,设计制作了属于我们的品牌logo,通过各类媒体、公众号、平台,大力宣传养老服务建设发展的良好形势,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四有”敬老院在社会中全面曝光,2023年来我们先后向人民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汉中日报、西部决策网、汉中民政、宁强先锋、宁强发布等主流媒体、公众号发稿60余篇,被运用的稿件40余篇。3.刻画愿景打造。坚持把“悦色而养”的品牌打造升华为敬老院文化,形成我院特有的共识、理念和价值观,并不断总结完善。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2023年度县中心敬老院获评省级“四星级”敬老院,阳平关分院、广坪分院获评省级“三星级”敬老院,巴山分院获评省级“二星级”敬老院;中心敬老院在2023年陕西省金牌养老机构评选活动中,大众评选为最受欢迎养老机构。全院上下蒸蒸日上,老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入住率提升了17%,死亡率降低了2%。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开展一切工作的首位,组织开展消防、燃气、电力和健康知识讲座达到了11场次,无安全事故发生。不断改善供养条件,优化服务,努力提升社会认可度、知名度,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养老事业的建设发展。刻画“悦色而养”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让宁强养老服务品牌声名远播,先后被县南街小学、县第一初级中学确定为德育实践基地;被县总工会认定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随着养老事业的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资、精神需求,现有服务理念和管护人员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按照国家《“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现有社会养老机构规模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城镇“三无”、农村“特困”供养对象的需求。三是资金缺口大。全县敬老院部分基础设施由于建院时间久,设备急需更新;中心敬老院、大安敬老院、阳平关敬老院、广坪敬老院、巴山敬老院护理型床位建设项目资金缺口大还需省市各级支持。(二)改进措施:一是制度继续完善并修订,并让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继续开展好护理服务培训工作,让每一位服务于老人的护理员真真正正的运用好护理服务技能。二是开源节流,进一步提高院民的生活水平,抓好院办经济,拓宽增收项目,强化管理节约运营成本,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议省市适当加强边远贫困山区县项目资金倾斜力度,确保养老事业健康发展。三是积极开展分散特困人员的照料护理拓展工作,探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农村幸福院建设管理机制,最大满足社会养老需求,解决老有所养,应养尽养的矛盾。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一)持续夯实基础,“打好要素牌”。一是坚持责任落实强基础。院长对全县敬老院负总责,副院长联系区域敬老院,区域敬老院对本院负主责,实行由分管领导牵头进行每月安全大检查一次,每半年进行交叉检查一次,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建立台账,落实专人负责整改,对整改不彻底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二是推进项目建设固基础;中心敬老院旧楼适老化改造、阳平关敬老院特护中心的建设,巴山敬老院取暖设施的建设等项目,指定专人负责,及时申报、跟进项目推进,确保在2024年开工并建成使用。三是用好用活资金保基础。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管理制度要求,坚持按预算进度支付资金,专款专用,按时结算报账,主动接受财政审计监督。聚焦“精细化”,开创敬老院发展新局面。在确保各项基础服务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搞好创新发展、抓好重点工作。一是实施试入住服务。将针对符合条件的,不愿意离开故土,对集中供养不了解,存在排斥和畏惧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开展试入住服务。尝试短期入住,让他们感受敬老院的实际生活条件,精神文化与浓厚的家庭氛围,达到“住进来,不想走”的目标。二是申报省级文明单位。通过全院的不懈努力,对标对标文明单位标准,已成功申报市级文明单位标兵。今年将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抢抓时间,扎实做好省级文明单位创建的相关准备工作,争取申报成功。三是创建省级标准化敬老圆满完成。聚焦“品牌化”,强化宣传推介,“讲”好敬老故事。围绕宣传阐释大政方针,为民惠民政策,以及我院日常服务、亮点服务、和谐美好氛围等开展宣传推介。秉持“正能量”与“大流量”双向奔赴,高质量运用“悦色而养”服务品牌,通过各类媒体、公众号、平台,大力宣传党的政策和养老服务建设发展的良好形势,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四有”敬老院在社会中全面曝光,充分提升社会的认可度,老人的满意度。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3年12月荣获陕西省民政厅颁发“四星”级敬老院。无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接受单位及个人捐款物10次约11万元,登记造册并发放给在院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