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兴平市人民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中医医疗与护理,卫生医疗人员培训、保健与健康教育。 | |
住所 | 兴平市金城路15号 | |
法定代表人 | 魏创红 | |
开办资金 | 26484.9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补助 | |
举办单位 | 兴平市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0049.96万元 | 26884.4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兴平市人民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82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嫌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共性目标完成情况1、医院党的建设稳步推进,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暨清廉医院建设成效初显。一是积极开好医院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委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举措,实行销号管理;二是积极推进清廉医院和“无红包医院”建设,落实了清廉医院建设任务清单,明确了责任领导、牵头科室、责任科室及目标任务,并进行了督导检查。三是对全院作风建设和纪律整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与各支部、各科室签订了2023年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目标责任书,修订完善了《兴平市人民医院采购管理制度》,对医院医用耗材、药品、办公用品等采购活动进行了规范。2、深入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疫情防控平稳有序转段。一是深入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积极制定、适时调整“感染高峰期”及“保健康、防重症”时期工作应对方案,整合全院床位使用,科学调度医疗资源;二是全院广大医务工作者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轻病不下“火线”,高烧不离“战场”,尽最大努力确保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3、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常抓不懈。修订完善了《兴平市人民医院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强化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不断提高医疗安全隐患应急处置能力,及时化解医疗纠纷,建立了医院感染三级监控网络,重点科室强化了感染工作领导小组,修订和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开展各种应急演练6次以上,2023年,共受理咸阳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38836084电话投诉18件,案件办结率达到了100%,通报批评4人次,经济处罚2人次,未发生一次集中上访事件。二、职能目标完成情况1、高质量发展项目加快推进,医院内涵建设稳步提升。一是先后与咸阳眼科医疗联盟、陕西核工业二一五医院、陕西省超声医学专科联盟成员医院建立了专科联盟关系;二是成功荣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陕西省卒中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单位、陕西省急诊症重症医学优秀质控中心。三是医院内涵建设成效明显,创伤中心全年共接诊救治创伤患者5614人次,危重患者抢救135人次;神经外科共接诊门诊患者5000多人次,收住住院患者510人次,团队能独立熟练完成神经外科、急诊创伤的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复杂疾病的治疗和手术。独立完成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脑积水、颅骨缺损、脑肿瘤、脊柱退变微创手术等三、四级手术150余例,独立开展了脑出血血肿腔微创硬通道、软通道穿刺置管碎吸引流术30余例,收效良好。2、绩效考核、DRG付费等改革积极推进。绩效考核和DRG付费改革是我院今年医疗改革的重要工作任务。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多次深入各科室进行调研,主动征询干部职工对于已经运行多年的绩效考核方案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意见,同时,由主管院长带队组织部分科室负责人及骨干医务人员前往河北等地进行考察学习,与多家第三方专业公司进行考察洽谈,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方案制定前期摸底调研阶段。我院是上级确定的咸阳首批实施DRG付费方式改革的试点医院之一,12月起该项改革已进入正式运行。3、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拓展。2023年,我们在全院临床、医技科室中大力“强内涵,提效能”,不断开展新技术,拓展新业务。全院共举办各种医疗技术培训20多场,参训人次达到3000多人次;外出参加中期进修学习医师18人次,护理人员15人次;短期培训65人次。2023年成功完成了多发肿瘤患者多种手术综合性治疗等新技术、新业务10项,完成介入手术992台,心内科共做手术869台;神内科共做手术87台;外周介入手术36台。4、三级医院创建工作加快推进。2023年,加快推进三级医院创建工作,一是完成了前置部分和数据部分的任务分解,明确职责,责任到人,有力推进三级医院创建工作进一步开展。二是对照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对第一部分前置要求进行两轮自查摸底。三是对照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进行整个评审周期(近4年)数据的收集。5、优质护理工程全面深化。一是积极修订完善各类护理管理制度及技术规范,加强了护理二级质控体系建设。二是不断强化护士长管理能力提升和专科护士知识技能培训。三是积极学习先进管理知识和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每月科内业务学习最少4次,护理查房1次。派出专科人员学习5人次,线上学习报名10余次(听课500余人次)。四是积极参加全市5.12护士节表彰活动,抽调48名医务人员参加文艺演出;在全院范围搜集素材拍摄护士节宣传片;组织院内护士节表彰大会。6、重点专科建设持续推进。2023年,按照医院医疗工作实际,对骨外二科进行了拆分细化,新组建了神经外科。按照医院年度计划,主动而为,心内科,骨外二科成功晋升为咸阳市级重点专科室。7、药品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一是中、西药品销售额约7365万元比2022年同期增加897万元,增幅为13.88%;药品采购金额为7200.6万元比2022年同期增加622.8万元,增幅为9.5%。二是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在35个品种以内,我院实际使用抗菌药物品种为28个,其中,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16.14%(标准小于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15.29%(标准小于4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8.46%(标准小于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9.45ddds(符合标准不高于40ddds)。三是2023年我院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工作,2023年全院总共上报68例。8、重点项目建设强力推进。一是按照医院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国债建设项目肿瘤住院综合治疗大楼项目的建设,大楼主题已完成封顶,正在进行墙体围砌。二是加快了医院信息化提升项目建设速度,对医院HIS系统与医保、合疗核算系统及收费挂号系统进行了整合提升,有效提升了医疗工作信息化程度。三、工作成效2023年,全院共接收门、急诊患者381684人次,其中门诊327577人次,急诊54107人次;住院患者23132人次,出院23129人次,床位使用率达到了94.34%以上,平均住院天数为7.48天。2023年,全院医务性收入预估为2.14亿元,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积极应对新冠肺炎“乙类乙管”,全力以赴守护百姓身体健康,新冠疫情平稳转段。面对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态势,全院医护人员百折不挠、风骨依旧,加大监测预警和风险研判,统筹医疗资源,坚守救治一线,有效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全市百姓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四、存在问题2023年,我们医院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年度目标要求得到了一定落实,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临聘护士、特别是一些多年资护士辞职现象较为突出;二是一些科室大局意识不强,推诿病人现象时有发生;三是个别科室只限于“不出事”,过四平八稳日子,开拓创新性不强。整改措施1、积极提高临聘护士、特别是多年资临聘护士的基础工资、职称工资待遇,力争达到与正式在编护士“同工同酬”标准,不断优化临聘护士的工作环境。2、强化“首诊负责制”等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管理,积极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加大对推诿患者等不良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并公开通报处罚结果,形成高压氛围。3、将科室开拓创新工作成效纳入绩效考核目标,与科室绩效考核奖励机制挂钩,激发科室创新工作积极性和有效性。六、2024年重点工作设想1、不断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和学习计划,推进学习教育活动走深走实,推动医院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2、持之以恒地推进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用足用好专科联盟和五大中心提质增效工作能量,进一步推动全院新技术、新业务开展,充分发挥专科医联联盟引领作用,广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专家培训提升活动,为医院内涵建设提升集聚力量。3、积极有效推进重点科室建设。主动而为,切实加强与省市卫健行政部门联系,加强上级专科联盟医院的技术支持和优势资源共享,积极有效推进省、市级重点科室建设步伐,力争2024年争创咸阳市级重点科室3个。4、全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局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配合,主动而为,全面做好紧密型医共体启动建设推进工作。5、锲而不舍地推进三级医院创建工作。积极按照省卫健委《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查漏补缺,完善制度举措,落实达标指标,力争三级医院创建验收评审顺利过关。6、稳步推进医疗反腐工作。坚持从严治党,持续推进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专项治理暨清廉医院建设和医疗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不断优化就医环境,改善服务态度,努力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7、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以肿瘤住院综合救治大楼项目、争取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行。同时积极推进胸脑外科、手足外科、烧伤整形外科等骨外科综合改革等事关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建设,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强基础。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