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洋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洋县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整合社会治理资源,推动洋县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突出问题的有效解决。推动社会治理联动、推动平安建设联创、推动矛盾纠纷联调、推动突出问题联治、推动法治建设联抓。 | |
住所 | 洋县洋州街道办东环二路68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杨伟 | |
开办资金 | 1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洋县县委政法委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4万元 | 15.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洋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办理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基层治理能力持续增强。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下发后,我县高度重视,及时向县委常委会作专题汇报。认真组织全县综治干部学习《方案》,结合工作实际,印发了我县《三年行动方案》,县镇村扎实推进五大提升行动。积极争取组织、编制部门支持,落实县镇综治中心机构编制90名,9个镇(街)已配齐综治中心主任,为副科级建制。协调县人民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等部门各派驻1名工作人员进驻群众来访接待大厅,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全县18个镇(街)、287个村(社区)综治视联网全面建成,安装平安乡村视频监控3404路,实现了三级综治视联网全覆盖。拓展镇(街)综治视联网调度权限,实现镇级调度村级视频会议功能。坚持县综治中心每月2次、镇(街)每周1次、村(社区)随时召开平安稳定形势分析研判会,县镇两级通过综治视联网会议系统召开分析研判会400余场次。每季度会同法院、检察、公安、司法、信访、应急等部门,集成平安数据信息、对全县社会治安380余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社会治安运行分析报告,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今年以来,全县排查矛盾纠纷932件,成功调解932件。二是镇村矛调中心全部建成。迅速落实市上会议精神,印发《洋县镇(街)、村(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按照“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功能定位,全县统一制作了镇村两级矛调中心标牌、制度,以“四有”(有组织、有制度、有阵地、有人员)为标准,明确了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和办理流程。由各镇(街)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担任矛调中心主任,整合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信访、调委会等资源力量,及时受理、解决群众信访诉求和矛盾纠纷,确保90%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我县已于12月20日全面建成镇村两级矛调中心。三是源头治理工作稳步开展。县综治中心深入18个镇(街道)积极调研,与县人民法院进行沟通协调,形成了以“案件分流+法院委派+诉前调解”的工作模式。印发了《洋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诉前调解工作方案(试行)》《调解员工作纪律规范》和《调解员考核管理办法》,明确了综治中心参与诉前调解的范围和工作程序,将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参与诉前调解工作纳入年度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县综治中心聘请1名特邀调解员参与诉前调解工作,由县委政法委落实基本补助、县人民法院落实“以案定补”。定期邀请县人民法院办案经验丰富的法官对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至目前,县综治中心受理诉前调解案件16件,调成8件,终止调解6件,2件正在调解中。县镇两级综治中心共接收县人民法院推送案件51件,成功调解40件,剩余11件正在办理。四是网格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认真落实网格化服务管理“三项机制”,科学划分两级网格,目前全县共划分一级网格2541个,二级网格11840个,设置专兼职网格长2541名,网格员11840名,并由村(居)民委员会、党支部和镇(街)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印发了洋县网格化管理服务《实施方案》和网格员队伍《管理办法(试行)》。全面完成“一级网格”边界划分工作。针对网格员报酬问题,积极与县移动公司进行对接,拟以增加网络流量或补充话费的方式给予落实。五是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积极组织辖区网格长、网格员安装“汉治通”APP,制作并上墙社会治理“二级”网格体系图。在每户门口张贴网格化管理信息公示牌,向群众公开网格长、网格员、民(辅)警信息和工作职责,极大方便了网格员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全力做好“一格通”信息平台事件上报工作,坚持每季度对人房信息进行核实更新。至目前,全县共安装“汉治通”APP4100余人次,运用“一格通”信息平台转办处理事件6175条,录入基础信息391381条,特殊人群信息437条,录入率96%。开展镇(街)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辖区网格员、群防队伍业务培训5次。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是预警防控决策得到科学分析。围绕实现平安创建工作“可量化、可比较,齐抓共管、精准治理”的目的,建立“平安运行分析研判机制”。每季度会同公安、司法、信访、应急等部门,集成数据信息、分析研判成因、科学评估预警,针对基层社会治理多样化、分众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对全县社会治安380余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合理有效管控建议,形成社会治安运行分析报告,着力推动平安建设。二是研判会商机制得到健全完善。以市委关于“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为目标,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坚持县级每半月分析研判一次,镇级每周分析研判一次,村级随时开展分析研判辖区内社会治安稳定形势,会商制定工作措施,夯实工作责任,有效防范影响社会治安的隐患苗头,有力处置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案件。三是教育培训机制见行见效。坚持县镇(街道)分级培训原则,围绕社会治安防控、网格事件处置等内容,对两级网格员加强岗前培训、日常教育、经验交流。采取线上线下等方式,坚持县级每半年、镇(街道)每季度对下级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辖区网格员、群防群治队伍至少组织一次业务培训,至目前,全县已对镇(街道)开展业务培训5次,有力提升了工作效能。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积极推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推行“2114”基层治理模式,初步形成调度指挥有序、群众参与有力、社会协同有效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减乘除工作法”“黄安镇‘五制’聚力强队伍矛盾化解工作法”“强化‘123’工作法,实现南街社区‘无难事’”等经验在省、市会议作经验交流、得到推广。积极与县检察院加强协作配合,建立线索、信息共享和工作联络机制,认真做好12309检察服务中心线下进驻综治中心、线上进入城乡社区“双进”工作,推动县检察院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别是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化解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综治视联网会议系统网络信号故障频出,影响了镇村两级综治视联网作用的发挥。二是网格员队伍庞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责任落实还不够到位,工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由于没有诉前调解专项工作经费,目前县综治中心仅聘请了1名调解人员。基层法庭与镇(街道)综治中心工作衔接不够紧密,镇(街道)综治中心接收案件数量较少。2.改进措施一是及时督促三大运营商做好视联网网络信号维护,及时排查故障,对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系统使用再培训,促使镇村两级综治视联网发挥作用。二是县综治中心将进一步明确网格员职责,要求各镇(街道)对两级网格人员再梳理,剔除不能胜任的网格员,确保两级网格发挥作用。三是及时完善诉前调解工作机制,建立优秀调解员工作室,进一步扩大诉前调解工作的影响力和认知度。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以“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一是深化理论学习。始终坚持把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作为干事创业的根本遵循。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到政法工作各方面、服务管理全过程。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积极解决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把综治中心建设成服务群众的“窗口”。二是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社会治理“一格通”信息平台推广应用,不断提升“汉治通”APP安装率,夯实网格管理责任,全面发挥二级网格作用,做好县级矛调中心组建,加强对镇村矛调中心统筹指导,坚持“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的原则,采取常驻、轮驻、约驻等方式及时受理、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诉求和矛盾纠纷,确保90%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切实提升矛盾纠纷调处质效。三是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网格员培训,做实做细“1+3+N”管理台账,不断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效能。全面推行“互联网+网格”服务管理机制,加快构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协调一致、一体化运作、实战化运行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网络体系,夯实网格管理责任,确保网格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切实有效的实战作用,不断推动“多网合一”和“一网通办”,形成“管理精细化服务零距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四是深入开展源头治理。不断健全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充分发挥三级综治中心推动矛盾纠纷联调的重要平台作用,稳步推进诉讼调解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有效衔接,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加快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完善诉前调解工作机制,建立优秀调解员工作室,进一步扩大诉前调解工作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五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视频调度、督导考核、培训学习等制度,坚持“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考评”的方式,重点了解掌握辖区内社会治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平安建设推进等工作情况,分析研判形势,排查风险隐患,研究对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矛盾纠纷、突出治安问题。采取线上视频调度、线下明察暗访相结合等方式,围绕平安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等重点工作,开展常态化、全覆盖督导检查、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工作落实,着力提升各级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能力和水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