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洋县> 洋县政务服务中心

洋县政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7 14:56
单位名称 洋县政务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集中行政审批,高效便民服务
住所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真符路6号
法定代表人 刘颖
开办资金 2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洋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77.77万元 361.0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今年以来,洋县政务服务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以“三个年”活动为契机,上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拼搏作为,持续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聚力便民利企和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实现了审批速度和服务质量再提升,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落实“三个年”活动,提升整体作风形象一是落实“阵地下沉”“班子下沉”活动,即:效能监察阵地下沉大厅,带领窗口人员参与作风管理;“班子成员”下沉大厅体验窗口管理,切身了解作风管理的盲点、堵点、难点,共同参议大厅管理的意见建议的纳谏谋新工作。二是开展“提标准、严风纪、强担当”活动,聚力窗口服务再提升。与窗口签订《窗口作风纪律承诺书》,规范了服务标准,严肃了工作纪律,夯实了岗位工作职责,促进“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廉洁从政”等多项制度落地生根,以优质服务绘制靓丽风景线,助力营商环境的再优化。(二)探究改革新路子,实现审批服务新突破一是远程视频踏勘助力标准化审批“云加速”。借助QQ或微信联系终端,在约定的时间通过远程视频连线方式,将原本的“现场指导”改为“远程线上指导”,将审批环节中的“现场核查”转变为“远程核查”,实现了“数据跑”代替“群众跑”,节约时间成本80%以上。审批服务从“线下”到“线上”,从“面对面”到“云见面”,从“趾间”到“指尖”的创新实践,拓展了服务平台和载体。二是“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提升审批服务“加速度”。为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制定了《洋县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实施方案》(洋审改办发〔2023〕4号),组织召开“一件事一次办”工作协调推进会,明确牵头部门,将多个部门办理的“单个事项”集成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变“多线审批”为“单线审批”,实现了“跨地域”“跨部门”审批。目前共受理“一件事一次办”事项5768件,其中市场准入窗口累计办理4026件、社会事务窗口累计办理769件、民政窗口累计办理50件、卫健窗口累计办理923件。三是“拿地即开工”举措打通项目落地“开工慢”阻点。针对施工许可前置条件多,所需资料繁,审批时限长等问题,开启了“信用+绿色通道”,允许建设单位在取得用地手续后在工程综合窗口申领“土方开挖临时施工许可证”,进行场地平整、基础开挖等工程,待后续资料办齐后,办理正式施工许可证,再开始项目主体建设。缩短了审批时限,以“追着批”替代“等着批”,让项目落地“跑起来”,全力提升项目投产效率。实施以来,已先后为15个项目发放了临时施工许可证,有力推动项目早投产,早见效。四是“绿色通道”助推项目早日投产落地。对全县141个重点项目进行逐个研判分析,准确掌握进展情况,建立动态台账。结合业务实际,对未办理企业投资备案及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制作发放了“洋县2023年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服务卡”,逐项目、逐事项落实了审批服务责任人,实现了“一项目一人”包抓责任制,为项目提供全流程指导和全时段服务。通过“五办优服务”,即网上办、预约办、随时办、上门办、容缺办,“四减优流程”,即减层级、减要件、减环节、减时限等,以服务大格局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目前已为77个项目发放了绿色服务卡,有效指导落地项目103个。(三)落实“好差评”制度,树立政务服务新品牌一是制订《“好差评”考核工作方案》,建立差评台账,对问题部门或窗口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以提升满意度为目的全面落实整改责任。二是实行现场办事“一次一评”,网上办事“一事一评”,项目办事“一月一回访”,做到评价全覆盖,提高群众办事满意度和幸福感。截至目前收到“12345”政府热线投诉5次、求助2次,均已及时处理并让投诉人满意,没有出现群众不满意返单或逾期被县政府通报现象发生;窗口“好差评”评议表197份,满意率100%,电话回访59人次,满意率100%。(四)探索窗口管理举措,抓出特色亮点一是落实“123效能监察”管理,“小窗口”推动“大转变”。导办人员“提前10分钟”到岗开启、检查设备和便民服务设施等,保障群众一进大厅就能办事,窗口人员一到位就能工作;效能监察人员“提前20分钟”到岗,接待提前到访群众,做好窗口业务办理分流安排,协调、处理突发状况和临发事件,保障大厅办事秩序;落实“3个管理”,全力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对外服务形象。即:“值周领导带班管”,确保纵向管理;“股长巡查管”,确保横向管理,机制落实到位;“窗口人员楼层管”,由窗口工作人员轮流担任楼层“检查长”,确保细节管理,监督整改到位。二是探索“123评优树模”管理,“小窗口”塑造“大形象”。“1”是制定奋斗目标,高标准定调子,高要求推动工作,高效率交出答卷“2”是聚焦问题,忍痛揭疤找症结,研判分析探新路,进一步细化了《政务服务中心优秀评选办法》和《政务服务中心优秀评选方案》,优化了评选制度,强化了机制的可行性;“3”是从“最美政务服务人”“爱岗敬业标兵”和“优秀政务服务人”3个维度革新了评选办法,通过“最美政务服务人”的事迹公示和服务座右铭公示,达到创先争优,干事提升的目的。截至目前,已评选优秀典范60多人次,凝聚了窗口正能量,树立了“小窗口大形象”,起到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全年共受理审批服务事项241688项(其中行政许可类68865项,其他类172823项),正常办结241659项(其中行政许可类68847项,其他类172812项),正常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三集中三到位”工作不够彻底。按照“大厅之外无审批”的工作要求,个别单位未入驻政务大厅办理审批;少数部门进政务大厅不彻底,虽然在大厅设置了窗口但授权不充分,没有将审批事项全部纳入大厅办理。2.政务大厅设施老化陈旧。政务大厅2012年建成运行以来,入驻部门和服务事项不断增加,大厅承载能力明显不足,设施设备大多是2012年投入,现已经老化陈旧,尤其电子设备运行速度跟不上现办公系统的更新需求,严重影响了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急需修缮和更新。3.办公场所严重不足。19个部门,46个窗口,局机关和中心股室11个,因办公场所局限,股室人员无法集中办公,业务沟通不便,档案存储没有独立空间,文件保密存在隐患。(二)改进措施1.继续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加大力度,制定“一口清”标准化办事指南,确保事项按标准化流程办理,实现即办事项“即来即办”,承诺事项“提速办结”。2.完善“硬件”设施,优化服务环境。中心将利用休息时间,对政务大厅硬件设施开展排查修整,对损坏的服务设施进行维修和更换,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各种便利。3.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整个办公区域,做到既方便群众办事,又能最大化地利用空间。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指导镇(街)推进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进度。按照《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大力提升“秦务员”政务服务能力实施方案》,建立部门协同、整体联动、一网办理、线上线下融合的“秦务员”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指导镇办完善便民服务大厅标准化和网络化建设,继续梳理镇办权责清单,及时对委托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的服务标准开展跟岗培训和业务指导,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对已划转和承接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审批、现场踏勘等标准再梳理再修订,重新印制全县统一的《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标准》《办事指南》《一次性告知单》,规范审批事项办理程序。同时,健全审管联动机制、现场踏勘机制、应诉机制和审批监督等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构建科学、高效的审批运行体系。3.推进“好差评”评价体系建设。一是按照《汉中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关于做好2022年度政务服务“好差评”考核工作的通知》,拓宽“好差评”评价渠道,重点在洋县政务服务“好差评”二维码探究和应用上下功夫,提升“好差评”覆盖范围,应用线上“好差评”“盯事在线”,对线下投诉由专人定期进行数据分析、汇总,及时将问题反馈给相关窗口并进行整改,不断提升主动评价率。二是计划在年底将“好差评”机制和“好差评”评价体系下沉镇办,形成评价、整改、反馈、监督、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提高群众办事满意率。三是落实“好差评”工作职责,由分管领导负责,责任股室实施,专人跟进,对“好差评”工作定期汇总,定期通报,对差评及时反馈,跟踪问责,督导到位,整改到位,提升洋县政府对外的服务质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