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台区> 汉中市东关小学

汉中市东关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3-27 14:48
单位名称 汉中市东关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汉台区东关正街301号
法定代表人 叶毕玉
开办资金 7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汉台区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77.91万元 942.7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5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在汉台区教育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东关小学牢固树立“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育人方向,以“办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为目标;以“一年强起来、两年名校化、三年品质化”为定位;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全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深化集团化特色学校办学模式,学校各方面工作均取得长足发展,呈现出一派昂扬向上的良好发展局面,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强师铸魂,“正雅”党建领航有品牌1.着力清廉校园建设,五星支部创建。学校立足“正雅”文化,在教师中开展“正雅教师清廉最美”的评选;在学生中开展“正雅朗诵大赛”正雅诵读经典最美”等活动,多方面融入清廉文化主题教育,紧扣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五星创建工作。2.筑牢正雅教师意识形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校园网讲正雅好故事,传播正雅好声音。做好重大活动、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校园舆论氛围。3.弘扬传播教育家精神。校长叶毕玉受邀为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学生做了题为《不负时代逐光而行,微光成炬薪火相传》报告。(二)互融共促,集团助力发展有深度1.师资互派持续,师资互访融合。一是双方交流轮岗固态化。2023年,教师双向流动、定期互派共18人次,本学年由孙喜仲、淡洁2位副校长负责对我校做业务指导。2.“四大四小”教研深度融合。在集团化办学中,学校创新开展“大驻校,小跟岗”“大教研,小论坛”“大联赛,小送教”“大青蓝,小结对”四大四小灵活多样的教研模式,全学科覆盖深度教研。(1)集团教研同步,提升教研水平。一是集团定期经常性地举行联合大教研活动,线下轮流大教研,线上网络教研,还有网络直播大教研。本学年共开展集团教研活动30次。二是开展每学期一次的名师巡讲送课入校活动。三是和集团同步举行名优教师示范课展示、青年教师两笔字、智慧黑板应用、学科素养即兴答辩、课堂教学展示基本功大赛。(2)集团青蓝结对,助力教师成长。学校聘请驻校交流教师王红(省特优名师)、英兴军、梁艺、周姝凭,核心校优秀教师马治娟、李敏等做我校青年教师师傅,指导徒弟们开展班务管理、进行课程教研、课堂教学等。为专业性强的音乐、信息技术、英语、体育等薄弱学科教师选聘附小优秀教师当师傅。3.集团校际联谊,活动互融共进。一是参与集团《晨光报》校报的编辑、主办出版工作,学生在《晨光》报发表作品121人次。二是共同承办集团四校“五球”联赛,我校足球、排球、篮球获得冠军,乒乓球、羽毛球获得亚军。三是五年级学生开展“心相连、手相牵”书信传友谊活动;四是共同开展“规范汉字书写”和经典诵读活动,凸显了育德润魂,五育融合。(三)五育并举,“正雅”德育建设有特色。1.健全完善“正雅”少年培养标准。学校德育工作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坚持“五育并举”育人目标,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符合校情新时代的正雅少年培养标准。2.建设一支高素质正雅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队伍。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优化德育工作队伍,始终把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放在学校工作重要位置。一是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研讨会、主题班队会等活动,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二是坚持每周一例会开展“教育工作大家谈”五分钟分享交流。3.探索一条正雅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效工作途径(1)坚持学科融合,全方位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注重对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等课的改革,坚持学科思政和思政学科相融合。(2)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是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宣传栏、板报、教室文化墙等宣传阵地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二是邀请法制副校长、各类校外辅导员前后五次进校园对全校师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营造文明、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三是充分挖掘校外教育阵地,拓展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途径。4.探索一套正雅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校本课程(1)全面启动红领巾争章活动。一是设立红色传承者、非遗传承章、达人章等特色章,学期末对45美德少年进行表彰奖励。二是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把红色教育渗透到德育实践活动中。(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一是非遗文化传承提升文化认同。二是以“我们的节日”为主线,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3)抓艺体融合促特色,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坚持“质量+特色=品牌”的素质教育发展战略。(4)注重心理健康,关爱未成年人快乐成长。学校高度重视建心理健康教育,既有针对性地在“心语屋”由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还经常性地一对一沟通,进行问题疏导、排忧解难。(四)科研兴校,“正雅”教学提升有行动1.常规管理不松懈,规范行为在过程。一是学校严格遵守上级常规管规定,夯实日抓实教学日常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进行。二是加大常规工作检查力度。继续坚持做好“一月一查”常规检查的高标准、严要求。三是加强薄弱学科教学管理指导。2.减负提质常落实,着力打造“三个课堂”。3.开展“雁翔东关”活动,教师成长有体系。4.赛场展示强技能,素养提升练本领。一是开展了“我与课堂共成长”校级、区级、市级赛教磨课活动36场。二是开展了第三届“躬耕教坛竞技展风采强国有我践行守初心”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以赛促成长。5.加强课题研究指导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6.推进书香建设,积极营建书香校园。7.加强六年级毕业班教学教研指导。8.积极组织开展学科基地活动。(五)倾情护航,“正雅”校园安全有保障。1.多维度抓实安全护航队伍。学校积极构建“分级管理、层层履职、一岗双责、责任到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全面覆盖”的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抓实教师安全管理队伍。2.温情“护学岗”,暖心日日行。为确保学生入校安全,消除“定时拥堵”带来的安全隐患,学校与家长联动,推出了最美“红马甲”体验活动。3.温馨安全提示,假日护航不停歇。学校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都会利用微信、公号平台等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定期用公众号推送将安全教育知识和安全温馨提示。4.日常安全教育不松懈。一是学校结合开展了“开学安全第一课”“开学安全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5.12防震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月”等系列活动。5.法治护航,健康成长。学校法治副校长、汉台区东关派出所副所长许科银警官为学生进行了“增强法治意识,学会保护自己”法治报告会。6.以“演”筑防,以“练”促守。学校按照“每月一主题”制定演练方案并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做到了全覆盖。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陕西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称号,汉中市教育局授予“汉中市课后服务示范学校”“汉中市集团化办学品质化名校”称号,被汉中市妇联命名为“家长学校”;学校党组织被汉台区党委评为“五星党组织”,被汉台区教体局评为“垃圾分类工作先进单位”“工会工作先进集体”;被汉台区教育体育局确定为新优质学校;少先大队获得区级“优秀少先队集体”荣誉;2022年度区教体局年度考核优秀单位;第七届、第八届摆渡船征文比赛港湾学校优秀组织奖。在汉台区体育赛事活动中,获得汉台区第一届小学校园排球联赛(小学女子组)金奖,汉台区校园足球联赛(女子甲组冠军)金奖,第九届校园篮球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校内培养出市能手刘青,区能手马珊,市学科带头人沈燕妮,区学科带头人孙凤。教师95人次在各种活动中获奖,学生156人次作文获全国奖项,213人次在全国英语作文征文比赛中获奖,33人在青少年射箭比赛中获奖;4人在汉中市机器人竞赛中获奖。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学校在优质均衡创建的过程中,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得到提升,但因学校地处明清历史文化街区东关正街,因受历史文化保护性改造项目推进的影响,周边环境暂时无法提升。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受限,在学校形象、交通环境存在极大制约,影响学校办学品味和品牌的形成。2、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培养指标中,对年龄有条件限制。我校年轻教师数不足,且部分学科专业教师力量薄弱,不但影响了骨干教师体系发展,还导致薄弱学科进步慢的现状。(二)改进措施:1、我们将继续依照我校确定的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12234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校为本持续发展。2、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深化集团化办学,营造正雅校园,办学生喜欢、家长称赞、老师们自豪、教体局放心、老百姓满意的好学校。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力度,争创集团化办学特色学校。2、凝聚合力,全力打造敢想愿做敢担当的班子队伍、团结创新有活力的教师团队。3、夯实基础,着力开展优质均衡创建、正雅少年评价体系创建、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创建。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授予“陕西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陕西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汉台区青年文明号”,少先大队被授予区级“优秀少先队集体”,被汉中市妇联命名为“家长学校”,被汉台区教体局评为“垃圾分类工作先进单位”;被汉台区教育体育局确定为新优质学校;2022年度区教体局年度考核优秀单位;第七届、第八届摆渡船征文比赛港湾学校优秀组织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