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1.建强综治阵地。持续打造提升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建成天成镇平安大道、曹家湾镇三里营村基层社会治理示范村各1个。召开全县平安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暨“枫桥式”工作法现场推进会、调度会3次,平安乡村治理基础更加完善。2.强化源头防范。完善综合研判、应急处置、首问负责、保密等工作制度,每月对矛盾纠纷、重点、难点事件集体研判会商,精准制定化解措施,压实属地管理和行业部门责任,强化源头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风险。加强对特殊利益群体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每季度收集汇总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部门信息数据,形成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报告,分级分类推动问题解决,提升防范化解能力水平,确保全县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平安稳定。3.注重实战实效。组建181支4357人的群防群治队伍,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的巡逻防控,加强重点领域、行业、物品安全管理。组织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积极参加“扫黄打非”、公用设施和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校园和医院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累计发现整治安全隐患774处,打击非法违法行为54起。(二)加快推进综治信息化建设,提高基层治理信息化能力。1.加快数据录入。3047名网格员利用平安宝鸡APP手机终端,进行各类基础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动态录入,矛盾纠纷事件录入904件,化解891件,化解率98.57%。2.加强培训指导。结合“送培下乡”活动,对综治信息化平台应用和平安宝鸡APP的安装使用进行了全面培训,确保平台全面上线、顺利运行。3.抓好综治视联网建设。对杨家庄等64个村(社区)综治视联网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进行审核讨论,2023年11月底建成4个城市社区视联网,其余60个重点村拟纳入县级乡村振兴第二批项目库。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有效防范社会稳定风险。1.动态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在“三个年”活动中扎实开展风险隐患大整治、信访积案大起底、矛盾纠纷大化解、安全责任大落实“四大行动”,加大从政策、制度层面解决问题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不稳定因素。“四大行动”开展以来,全县累计排查整治风险隐患27个,先后交办重大风险隐患5件,发放督办提醒函7个;13个信访积案得到有效解决,省市交办的15个信访问题全部按时化解。2.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全面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红、黄、蓝“三色”预警管理机制,坚持每月对全县矛盾纠纷对全县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开展常态化排查进行分析研判,充分发挥好17个专业性调解委员会作用,重点对突出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劳动人事纠纷、涉法涉诉等矛盾纠纷交办行业管理责任。止目前,累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904次,化解891件,化解率98.57%,提供便民服务1500余次,有效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强化特殊人群管控,防止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深化“1623”工作机制,推动四线摸排,累计建档在册1710人,定期互通信息,夯实各级监管责任,落实监督奖补政策,发放监管资金236.46万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685人,送医救治24人次,从源头上预防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四)加强社会治理精细化服务,提升社会治理工作质效。1.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联合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印发《关于城镇(社区)“多网合一”优化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多网合一、一网多能”原则,将相关部门各类网格进行整合,调整四级网格3047个,建立网格微信群4144个,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监管到位的网格体系。召开了全县网格员能力提升培训会,对全县网格员作了系统培训,网格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2.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强化平安建设宣传,以国家安全教育日、宪法宣传周、“四送”活动及平安建设“九率一度”等宣传节点为契机,开展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平安建设、反邪教、政治安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养老诈骗、电信诈骗等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80余次,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持续提高。3.深入开展平安单位创建。印发了《全县平安建设创建实施方案》《陇县平安建设工作考评及授“平安杯”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组织各镇、各部门深入开展“八大创建”(平安镇、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企业、平安景区)等活动,新命名县级平安单位28个,保留127个、撤销2个,平安建设工作基础更加坚实。4.有力推动平安型社区建设。督促新城社区对市上反馈的4个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严格按照市委平安办平安型社区复核要求,及时报送佐证资料,顺利通过市级验收。深入北城、东城、西城、东风4个新创建社区开展督查指导5轮次,召开社区书记讨论会3次,查找解决问题短板8个。5.扎实推进市级平安村建设。印发《市级平安村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新申报建设市级平安村的15个村对标对表,扎实开展工作,各申报村软、硬件设施均明显提升,待市上实地验收命名。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创新推行“三心四网五联”工作法。探索推行“三心四网五联”工作法,通过做优综治中心、矛调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三个中心”,编织风险隐患防范、矛盾风险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基层治理服务“四张网络”,建立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社会治理联动、重点人群联管、平安单位联创“五项机制”,切实解决了影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被西部法制报刊载宣传。(二)提炼总结“枫桥式”工作法。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瞄准基层社会“痛点”,创新“八帮八解”机制,有效化解了群众中的深层次矛盾纠纷,有力消除重大社会风险。持续推动“枫桥经验”创新发展,在全县培育、总结、提炼了一批镇、村(社区)“枫桥式”工作法,为全市全省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提供“陇县样本”。城关镇《创新“四抓四解”化解家庭婚恋纠纷工作法》入选全省“枫桥式工作法”典型案例;《“八帮八解”化积怨社会治理提质效》《“三项举措”做好婚恋家庭纠纷排查化解》分别荣获全市“枫桥式”工作法优秀经验二等奖、优秀奖。(三)着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品牌。各镇村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吸纳辖区内新乡贤、老党员、老干部、退役老兵等力量,形成了全方位参与、网格化排查、多元化调处工作模式,涌现出“萤火虫之家”“银发宣讲团”等治理品牌,在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处、法律知识宣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各项制度机制运行衔接还需加力;2.与县委追赶超越目标、与新时代政法工作要求还有一些差距;3.综治化信息化平台运行需要加力推进。(二)改进措施:1.严格责任落实。严格按照市委平安办、市综治中心及县委县政府平安建设总体要求,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强化组织领导,加强中心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提升依法履职能力。2.加大平安建设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平安建设、扫黑除恶、反邪教等宣传活动.3.强化社会治理。突出工作重点,学习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深化诉源治理,强化矛盾纠纷红黄蓝“三色”预警管理,扎实推进平安型社区、平安村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健全完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提升综治中心统筹协调、议事协商、快速响应、风险预警、督导考评等“五项”工作机制运行水平,加强信息共享、对接研判、民主商议,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高效指挥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二)加快推进综治信息化平台应用。全面推广综治信息化平台应用,实现县镇村三级全覆盖。加强平台日常运维管理,做好信息数据录入、动态信息更新、数据分析研判和预测预警预防等业务,全面提升全县综治信息化应用实战水平。(三)持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工作,加强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安全防范能力,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