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兴平市> 兴平市店张办卫生院

兴平市店张办卫生院

发布时间: 2024-03-27 11:23
单位名称 兴平市店张办卫生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医疗<常见病多发病诊治、院前急救、巡回医疗>、常见病多发病护理、恢复期病人康复、预防保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管理与监督
住所 兴平市店张办街道
法定代表人 豆超产
开办资金 261.22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补助
举办单位 兴平市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76.93万元 375.07万元
网上名称 兴平市店张办卫生院.公益 从业人数  2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院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努力做好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医疗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政治、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现就2023年工作总结与2024年工作计划如下: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一)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情况。一是2023年年门急诊人次19263人,收入135万余元。院门急诊量同比增加13%,各项诊疗指标保持在合理水平;二是扩展提升服务能力,设立住院病房,其中病房5间,床位15位,2023年10月至11月中期,我院已接受住院病人5人次;三是严格执行药品“三统一”政策和4+7药品带量采购等工作,严格执行两票制和零差率销售,全年从“三统一”和4+7药品配送企业共计采购使用基本药物共计45余万元,卫生室共110余万元,均实行了零差率销售;(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是开展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在原有中医馆的基础上扩建至约400平米,将医疗楼二楼整体建设为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域,装饰装修采用中式风格,突出传统中医文化特色,形成中医诊疗、特色康复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二是改建输液大厅。为提升院服务能力,方便群众输液治疗,卫生院在东北空地改建输液大厅,改建后输液大厅与医疗楼北楼连接,占地80余平;三是医疗楼外立面维护翻修。医疗楼已使用13年,楼面铝扣板颜色日晒严重并有脱落风险,为提升卫生院楼面整体性,防治安全事故发生,卫生院为医疗楼墙体进行真石漆美化,更换卫生院标识,维修墙面裂痕;四是设立便民充电桩与停车棚。为方便群众电动车停放及避雨,卫生院在院东南角空地处建设电动车停车棚并设立便民充电桩。(三)公共卫生项目开展情况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店张办辖区常住人口22585人,截止目前全办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1746份,建档率97%。2、健康教育:按照规范的要求,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发放教育印刷资料18种,健康教育宣传栏6期12版,开展健康知识讲座11次,开展健康咨询活动9次。3、预防接种:辖区内儿童建证率99%,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100%。4、0-6岁儿童保健管理:辖区0-6岁儿童1253人,健康管理1161人,健康管理率92%,截止11月底辖区内活产数56人,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接受1次及以上访视的新生儿数56人,新生儿访视率100%。5、孕产妇管理健康:截止目前辖区内活产数56人,产妇出院后28天内接受过产后访视的产妇人数56人,产后访视率100%。6、老年人健康管理: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4318人,我院于3月中旬开始本年度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工作,体检3066人,体检率71%。7、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主要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结核病等慢性病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辖区内在管高血压2954人,规范管理2894人,规范管理率98%。辖区内在管糖尿病508人,规范管理497人,规范管理率98%。8、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调整了严重精神障碍领导小组,对我辖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一步排查、摸底,掌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复发、住院、迁出、死亡、走失等情况。现登记患者183人,管理182人,非在管0人,失访1人。管理率99%。9、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一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二是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辖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辖区居民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截止目前登记传染病0例,报告0例。10、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以保证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非法行医等工作出发点,上半年开展巡查301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1、中医药健康管理: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4318人,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3336人,平台录入3336人次,中医药健康管理率77%,0-36个月儿童300人,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358人次,中医药健康管理率119%。12、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截止目前发现结核病患者2例,管理2例,管理率100%。1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定了本年度新责任医生签约实施方案,成立签约服务团队4个。 (四)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开展情况。一是积极开展问题排查工作。对照市卫健局相关文件要求,我院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并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截止11月中期共排查出4个问题,群众调研意见1个;二是落实整改工作,针对排查出的问题,我院领导小组研究整改措施,建立问题责任清单与限时整改台账。三是开展集中整治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建立专项整治宣传栏1个、宣传展板2个,张贴专项整治事项通告30张,院内LED电子屏24小时循环播放专项整治宣传标语,建立线索投诉箱、公开线索投诉电话。(五)强化党建引领,落实“主题教育”。一是精心制定“学习贯彻主题教育学习计划”,组织全院集中学习上级组织规定的“3+2”学习资料;二是积极开展检视工作,对照“主题教育”工作要求,通过集中学习、民主评议,共排查出4个问题,已全部建立整改台账,制定整改措施,党支部定期跟进整改情况;三是推动干事为民工作。发挥党建引领,在院党支部的领导下结合我院实际工作,积极开展惠民义诊、入校传染病宣讲等相关公益活动,落实“慢病”免费体检、入户随访等公共卫生项目。(六)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一是开展安全生产“2023专项行动”制度巡查方案,定期开展安全生产自查,每月院领导班子对全院水、电、氧气、消防器材等进行自查,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二是落实问题整改,针对自查出的职工宿舍和科室插座开关线路老化、西楼主缆负荷不够等问题及时更换,因院线路已过十余年,经过长期增加用电设备和改路,电路总开载量过重,经院委会决定对全院总开梳理分流,建立各大楼电路总开,更换西楼主缆;三是开展应急演练和知识培训,为加强职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我院分别于4月11日、5月26日组织全院职工开展消防应急知识培训和消防应急演练。四是落实职工餐厅管理与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翻修储藏室,更换合标消毒柜,增加蒸柜,丰富职工饮食,提升职工用餐安全。(七)村卫生室管理。一是我院组织乡医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的防治知识培训讲座,加强对乡医的培训与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诊疗水平;二是加强对村卫生室卫生环境方面的监管。对卫生室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卫生室环境卫生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工作严格把关,保障卫生室环境的安全和卫生。取得社会效益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卫生相关政策,在市卫健局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全力以赴,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不辜负上级领导的重托和大家期望,用优异成绩向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一是全年保质保量的完成年初与市局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任务;二是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年医疗收入比去年提高15%;三是特色科室发展得到患者的好评,康复理疗科2023年度获得患者赠送锦旗六面,表扬信八次。存在问题:1、公共卫生服务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2、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致使依靠临聘专技人员开展业务,加大卫生院医疗支出负担。3、村级卫生室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素质偏低,制约村级服务能力。4、住院病种有待扩展,需提高住院人次;5、重点专科、特色专科优势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医适宜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延伸。整改措施:加强业务培训,加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定岗(缺岗)招聘,另一方面选派骨干外出学习进修;组织村医参加网上学习、参加上级培训会提高村医业务能力;发挥医联体职能,邀请上级医院定期坐诊查房,指导诊疗水平,提高住院病人服务能力;发展重点科室、特色科室,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参加培训学习,提高业务能力。2024年工作计划1、加大人才招录与奖励力度,争取政策支持,留住人才。2、进一步优化绩效方案,细化考核方案,并逐步提高职工待遇。3、提升住院服务能力。积极扩展住院诊疗病种,特别是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术后疗养等住院项目,优化就医流程,吸引住院患者,提高住院人次。4、实施“请进来、走出去,人才强院”。聘请高资质来院坐诊,积极与上级医院沟通,派遣人员学习业务知识,扩宽服务项目,增强竞争能力,依靠人才队伍带动医院再上新的台阶,完善绩效分配制度,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待遇;5、持续加大开展中医特业务。依托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打造中医特色科室,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具有一定中医特色的住院治疗技术和针灸、刮痧、拔罐、推拿等康复理疗,增强竞争力,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6、积极学习兄弟单位医养结合工作经验,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并与民政部门对接争取政策支持使日间照料正常运行;7、继续加强纪律作风整治工作,提高医疗公卫服务质量;8、加强医院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转运等相关制度;9、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杜绝安全隐患苗头,各科室负责人是责任第一负责人。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