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安康市>
安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
安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7 10:58
单位名称
安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检验监测服务。农(畜)产品市场准入及质量安全的检验评价农业(畜牧)投入品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委托检验及重大事故的仲裁检验指导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无害化处理<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及监督检验农业(畜牧)投入品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地区性抽查检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的管理和指导
住所
安康市高新区安康大道文化公园东侧
法定代表人
曹康
开办资金
99.1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市茶叶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5.84万元
88.73万元
网上名称
安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3年6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开办资金和举办单位。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市农业农村局(市茶叶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强化风险监测,加大抽检力度。严格落实市政府制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定量监测达到2批次/千人目标任务,科学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计划,紧盯豇豆等高风险农产品,突出“三前”环节和“双随机”要求,扩大粮食和“菜篮子”产品例行监测规模和小农户抽样比例,加大获证产品、加贴承诺达标合格证和追溯码上市农产品监测力度,不断提高监测的靶向性、准确性和覆盖度。全年市本级种植、畜禽产品抽样1473批次,总合格率为99.7%,合格1468批次。(二)强化认证监管,严把质量关口。一是严格认证标准,推进绿色食品认证,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信誉。二是依照标准规范,严格证后监管。对全市44家企业的60个产品开展了年度检查,重点对产地环境、生产过程、记录档案、产品检测、包装标识、质量追溯及承诺达标合格证等环节的监管,确保获证企业严格按标生产、规范用标。(三)强化培训指导,夯实工作基础。一是举办了全市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富硒)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创建业务培训班,全市100余人参加培训。二是为提高县级农检机构检测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培训班,全市农检实验室检测业务骨干参训。三是邀请市场监督管理局专家为各县(市、区)农检机构开展实验室体系运行管理培训,在中心实验室对各县区实验人员进行分批次实操培训,多次组织业务人员参加线上培训,包括色谱技术培训、能力验证及盲样考核技术培训等。指导9个县级农检实验室在1个月内全部通过“双认证”资质考核。市农检中心实验室也于今年4月通过了“双认证”扩项考核,新增16个参数的检测资质,为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奠定了基础。(四)强化组织领导,狠抓任务落实。一是制定《2023年安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案》,以“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中涉及的治理产品为重点,加大随机抽检力度,增加产地、“三前”环节的抽检比例,提高监测时效性、准确性、真实性。二是将全市农产品定量监测、全程控试点市创建、品牌认证工作任务逐级分解,夯实工作责任。三是针对在推进县级农检实验室“双认证”、全程控试点市创建过程中个别县(市、区)认识不到位、进展不平衡、指标有欠账、有畏难情绪等问题,开展分析原因研判,采取下发任务清单、开展巡回督促指导等形式,持续加大任务落实监督力度,有力促进县(市、区)工作高效推进。(五)强化宣传推介,做靓农安品牌。一是组织编摄“安康市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宣传片”、编印“安康市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富硒)农产品荟萃册”,举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富硒)进万家展示展销活动。二是组织“两品一标”、全国名特优新授权用标企业参加青岛、合肥等地各类展销推介活动5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市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监测合格率达99%以上,质量安全状况总体良好,无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完成全国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经营主体55个,完成下达任务110%,总量位居全省第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30个,完成下达任务100%,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4个,居全省第三;全国特质农品54个,居全省第一。34家企业的50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全市累计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达150个,认证总量位居全省第二。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建立,二是检测能力还满足不了工作需要。(二)改进措施:一是积极主动向相关部门争取检测经费,努力推动建立健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保障检测工作运行。二是积极引进急需检测人才,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重金属检测资质扩项认证,扩大中心实验室检测资质范围,提升检测能力。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认真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全程控试点市创建安康经验和模式,尤其是在园区化推进和绿色化发展等方面的好做法。二是组织开展全市绿色食品内检员培训,提高企业内检员从业水平,促进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三是聚力推进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为主的区域公用品牌和以绿色食品、特质农品为主的企业产品品牌的宣传与推介。四是开展县级农检实验室培训指导,全面提升农检系统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着力打造“一懂两爱”的农检干部队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