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区应急管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工作(一)汛旱灾情概况。今年汛期以来,多次出现明显降雨天气,覆盖范围广,其中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份,今年汛期我区切实落实了各项洪灾预防措施,启动Ⅳ应急响应1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33条、坚持提前转移群众、积极开展抢险救灾,汛期未遭受大的洪灾损失,截止目前无人员伤亡。(二)防汛抗旱工作开展情况1、加强组织领导、夯实防汛责任。区防指已制定下发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规则,因人员变动,及时调整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各相关部门人员,全面履行防汛抗旱指挥责任,加强防救统筹,统一领导指挥和管理所辖范围的防汛抗旱工作。分级分部门落实工作责任,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将防抗责任层层分解,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区级、各街办构建了防汛救灾“人盯人防抢撤”工作机制,成立了“人盯人防抢撤”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指挥长,全面负责辖区内人盯人转移避险工作,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在防汛工作上不漏一户一人。各级包抓责任人自下而上逐级建立完善通讯联系网络。各街办对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城市内涝、渭河洪涝等所有重点部位,逐一落实到具体责任人。2、狠抓隐患排查,着重重点预防。我区防汛办对当前防汛救灾工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近期强降雨,确保安全度汛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及时组织各街办、各成员单位召开了防汛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会,要求各街办、各相关单位对辖区危房危窑、低洼易涝地段、渭河、渭城段进行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全区排查共128处,危房43处危窑15处;地下车库、低洼、建筑工地易涝地段共70处及时制定了应对措施,对易涝地段、危房危窑在特殊时期派专人值守巡查,拉起警戒线设立警示牌,发现情况及时传递,提高防汛预警水平。同时,充分利用会议、LED、室外喷绘、微信、短信等宣传形式,加强防汛知识的宣传,特别是防汛重点地段和非法垂钓等防汛重点人群,加强防汛宣传,消除麻痹心理,进一步增强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汛安全意识。3、认真研究安排,科学完善预案。认真总结去年机构改革防汛抗旱新职责运行实践情况,汛前及时组织修订完成我区防汛应急预案,严格履行预案方案审查、审批、报备等程序。针对渭河渭城段重要区域和重点河段,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强化组织动员、转移避险、抢险救援等关键环节措施,大力提高防汛抗洪方案的科学水平,分级组织预案演练,全面提升决策指挥调度和应对响应处置能力。4、抓好防汛应急救援队伍落实,强化应急演练培训。目前我区成立了7支防汛抢险队伍:分别是渭河防汛救援分队、城区内涝救援分队、抗洪抢险救灾救援分队、防汛医疗保障分队、防汛治安交通保障分队、防汛抗旱物资保障分队、地质灾害防汛救援分队,共计320余人。同时发挥好水利、自然资源、城市管理住建、渭河生态建设管理等部门的防汛抢险行业优势,统筹涉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专业力量与曙光救援队等社会应急力量,主动做好防汛应急抢险预案交底和联合现场查勘等工作,建立健全汛期信息共享与应急联动机制,提前预置应急抢险力量,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发生险情,能快速响应、处置有力。为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全区开展防汛队伍集结演练活动1次,参加人员200余。同时就演练的各个环节对全体演练人员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培训,对如何保障居民及自身的安全这一问题进行了重点讲解。备足物资、提高防灾减灾能力。3月14日区防指办印发《关于抓紧备足防汛抢险物资的通知》、《关于做好防汛抢险物资补充和储备的通知》,各成员单位、各街办结合各自实际情况统计所需物资,在全区防汛物资已基本满足的基础上,今年已投资100万补充全区所需防汛物资,并已发放给各街办和相关部门,区应急物资仓库现有防汛物资42类2797个,有专人管理、制定相关制度、出入库登记、定期对库房物资和设备进行保养。(三)应急值守工作开展情况1、严格执行应急值守各项制度。制定了《应急值班管理制度》、《应急值班日常制度》、《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应急值守工作流程》等制度;制作专用值班记录本;我们严格按照各项制度,加强值班备勤工作,应急值守采取全局轮换制度,每月初及时安排下发值班表,每天由局里1名副科级领导作为带班领导,昼夜各安排1名同志应急值守,实施24小时对手交接班,确保全天候都有值班人员在岗,坚持交接班制度。2、切实加强信息报告工作。严格落实应急值守信息报送的有关工作制度,报送信息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力争做到30分钟内电话报告、1小时内书面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责任落实到位,信息处理及时,在值班值守过程中,从未发生过误报、延报、谎报等重大问题。取得的主要效益今年,及时修订了我区2022年防汛应急预案,制定有效可行的防汛救灾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各级责任,定期排查风险隐患点共128处,并及时制定对应的措施,加强防汛应急演练,提升队伍抢险救灾能力,投资100万购买防汛应急物资,并下发到各街办、各成员单位,确保在人民群众安全度汛,辖区内未出现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无人员伤亡。存在问题一是部分辖区地处老城区、低洼处、交叉口处、造成积水,部分地段排水不畅,如遇强降雨,易造成积水给居民与车辆出行带来不便。二是群众意识不强,并未认识到雨天带来的危险性。整改措施一是加强排查,确保及时发现隐患,及时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出行群众注意安全,同时建议市级相关部门对我区排水不畅路段纳入雨污分流项目。二是加强宣传,在平时检查宣传时,加大防汛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安全意识,有效避免意外伤亡。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进一步做好防汛抗旱工作。防汛抗旱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要从中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防汛预案、措施,做到有备无患。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意识,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管理制度,提前做好防汛物资的储备等工作。(二)进一步做好突然事件应对工作。加强对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指挥协调、现场处理、物资保障等应急能力。切实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加强信息的上报和互通工作,准确研判,加强监测预警和风险提示。切实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三)进一步加强应急、防汛宣传培训教育。深化应急管理“进单位、进企业、进社区、进小区”工作和规划建设,发挥基层组织和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作用。继续有计划的组织开展应急防汛知识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学习、教育,积极协调组织有关部门成分利用广播、电子滚动屏等设备,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汛救灾等知识,提高群众参与应急管理和自救能力。加强应急、防汛知识培训,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四)进一步加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作。按照《陕西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市县指挥中心场所内容及配套系统设备标准化建设的通知》要求,一是科学编制建设方案,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精心设计规划,统筹各方资源,把建设场地、需求定位、技术支撑等各项事务布局好。二是严格执行规范标准,要按照“指挥中心场所和系领建设要求及设备参数标准”进行规范建设,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确保满足各级应急指挥中心连通对接和数据安全需要。三是立足长远,急用先行,要围绕当前应急管理中心工作,梳理急迫需求,抓重点、补短板,分阶段组织实施,优先完成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防汛监测预警系统等建设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