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乡县地质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提供地质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服务。业务范围: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移民搬迁工作辅助。 | |
住所 | 西乡县金牛路148号 | |
法定代表人 | 赵家林 | |
开办资金 | 1.5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乡县自然资源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8万元 | 1.5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度工作完成情况1、年度占补平衡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为确保我县占补平衡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县政府工作专班将今年的占补平衡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各镇(办),并纳入各镇(办)年度考核指标。中心按照任务分解配合各所深入辖区寻突破、找资源、求平衡、积极谋划占补平衡项目。一是对各村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入库的地块进行再次踏勘确认;二是对林业数据库新增加的林地图斑重点进行筛选;三是对各村有意愿实施开发低效茶园、果园等地块通过现场踏勘进行筛选;四是引导村组群众积极参与,在确保数量、质量、避让生态红线和大于25°坡度的条件下多途径多渠道落实补充耕地任务。2、认真落实报备旱改水面积1750亩入库工作。按照项目的管理要求,严格落实耕地数量核实认定,确保新增耕地及旱改水项目真实可信、符合相关规定要求。一是对已验收的项目做好项目的后期管护利用,夯实了管护责任,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积极引导群众种植水稻,防止出现“非粮化、非农化”及撂荒现象,充分发挥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二是充分利用粮食作物生长期,落实人员逐项目进行外业核查举证,摸清工作底数,对符合相关要求的项目,加快外业举证进度,及时报备入库。3、粮食产能报备落实情况。我县堰口、私渡、子午三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粮食产能报备入库已收集项目资料数据,对项目范围耕地影像进行分析拍照举证,报备入库规模面积799.612公顷,该项目已组织市、县专家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意见,待省厅组织专家评审后按照报备入库要求积极推进,截至目前占补平衡项目已报备粮食产能199036.8公斤。4、收尾工作有序推进。2016-2019年我县共实施避灾生态搬迁6793户、易地扶贫搬迁6346户,项目均已全面竣工验收和审计清算。5、避险安居项目有序推进。2023年市上避险安居搬迁年度任务下达后,及时研究部署,明确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措施,拟定了实施方案。继续按照去年以商品房结合安置为主的办法落实,累计完成避险安居搬迁任务400户,其中:地灾搬迁26户,其他搬迁374户。6、经县政府同意在汛前编制印发了《西乡县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西政办函〔2023〕6号),并要求各镇(办)结合各自职能和实际,制定了镇(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落实了11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责任人、监测人和防治工作包抓人,全县共签订地质灾害“防、抢、撤”预案责任书476份,向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发放避险明白卡2136份,防灾工作明白卡476份,逐点制定了防灾应急预案,明确了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职责和防治责任,建立健全了县、镇(办)、村、监测员四级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各项防治措施及防治责任已落实到位(全年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目前各隐患点基本稳定)。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在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2023年占补平衡任务:新增耕地2800亩、报备旱改水面积1750亩,报备粮食产能130万公斤。中心立项占补平衡项目26个、建设规模3701亩;已经市自然资源局验收项目4个、面积428亩;在建项目13个、面积2004亩。2、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生态、其他类搬迁安置工作力度,改善进城创业和务工经商农民居住环境,提升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水平,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农村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3、严格执行“汛前排查、汛期检查、汛后核查”和“雨前、雨中、雨后”的三查制度,认真开展汛前排查和培训演练工作,同时,指导住建、水利、交通、铁路、教育、文旅等部门做好各自领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防治责任和防范措施的落实工作。全县11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已及时更新完善了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各项防治措施已落实到位,确保了全县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存在问题(1)由于持续开发复垦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二调、三调数据库适宜开发复垦的地块少、过于分散、林地管理、生态红线及坡度等制约因素,适宜开发利用的后备资源无法满足今后占补平衡工作任务需求。(2)近年来由于实施的旱改水项目在土地例行督查、及外业核查中反复强调要求实施的旱改水项目必须要求种植水生植物。但是在项目竣工移交给当地村组后,当地农民由于缺乏劳动力及种植水稻成本较高,农民自愿水田旱作,在项目后期举证当中存在各种问题,部分地块无法通过核查。2、改进措施提高政治站位,夯实责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抓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建设项目、生态修复施工项目、占补平衡和旱改水施工项目,按要求及时报备入库,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进一步统一思想,把中心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局安排部署上来,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用到谋划工作、推动落实上去;狠抓工作进度,采取清单式管理,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进度,倒排工期,全力以赴推进占补平衡工作开展;抓好后期管护,对已完工项目,在落实镇村管护责任的同时,要求管护单位及时落实耕种,确保在外业核查中不出现问题,同步开展实地举证、在线上报核实,确保第一时间举证入库。2、持续做好之前移民搬迁收尾和遗留问题处置。抓好省2016-2019年避灾生态搬迁资金绩效评价和省经济责任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按照县上统一部署,对照反馈问题,强化督促指导,逐一整改销号,不断规范项目资金管理;抓好新一轮避险搬迁,积极做好去年地灾搬迁收尾工作,督促指导镇(办)进一步加快进度,动员群众及时入住新居,彻底消除安全隐患。3、进一步细化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的全方位再核查,结合我县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建立隐患点台账,健全群测群防体系,细化防治措施,构建“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日常应用机制;广泛发动基层力量,持续开展宣传教育、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应急反应及救灾处置能力;继续做好52处监测预警点的维护,及时处置预警信息,努力实现“人防+技防”的全面融合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的责任体系转变;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协调、指导相关部门落实各自领域地质灾害防治职责;加强与防汛、气象部门会商研判,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做好信息传递与共享,确保预警信息进村、到点、入户,重点做好吊庄户等高危群体信息传递工作;坚持“四边三撤”工作制度,落实《陕西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规定》,科学指导镇(办)转移受威胁群众;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建设,汛期实现技术人员常态化驻守,及时协助我县核查灾险情,进一步提高我县地质灾害防范能力,确保我县受地灾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