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秦都区> 咸阳市秦都区信息中心

咸阳市秦都区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7 10:23
单位名称 咸阳市秦都区信息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政府信息化、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建设管理。网络、数据开发利用;征信系统建设。
住所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渭阳中路1号秦都区政府南楼1楼A112室
法定代表人 王鹏
开办资金 30.1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秦都区大数据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14万元 22.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由于计提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开办资金由107.86万元减少为30.14万元,因此做了开办资金变更业务。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在区委区政府,大数据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奠定数字秦都建设基础1.实施数字秦都(一期)智慧融合数据中心项目。智慧融合数据中心项目作为数字秦都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动“四维一体”总体框架落地落实的第一步,集全局之智,举全局之力,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为制定切合我区实际的项目建设方案,一方面积极走访相关区属部门,开展项目建设需求调研;另一方面与上级部门汇报沟通,听取上级部门指导意见,又带领项目建设团队赴省内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经过与四大通讯运营商的反复讨论研究,和省市多家专业技术公司的综合评审,制定了项目建设方案和投资匡算,10月份顺利在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目前,项目按照构建“聚、管、治、用、运”的全流程数据服务模式和软硬件配置要求,已启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工作,预计年底前可全面完成,为下一步全面推进智慧融合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成立数字秦都专家工作站。为认真践行人才强区战略,支持区域创新发展,推动我区数字化转型进程,9月份成功举行了数字秦都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向首批入站的8名专家颁发了聘书。入站专家的专业主攻方向涵盖了人工智能、无人机、遥感图形融合、远程视频集成、智慧管理系统等领域,将为我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数字化社会治理以及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为秦都区数字化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撑。(二)实施政务运行提质争先,构建数字政务崭新格局1.建实政府网站。按照分类指导,规范建设的原则,重新修订了政府网站管理制度、网站内容保障制度、网站信息发布审核制度以及网站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每季度检查通报,进一步规范政府网站建设管理工作。为统筹功能定位,突出特色,今年新增了智能搜索、智能问答、无障碍浏览和一号登陆等功能,解决了过去搜不到、搜不准、搜不全等问题,实现人机互动更加简洁、清晰,定位信息更加精确。新增了长者模式,采用“大字体+大图标”设计页面,字体更大,页面更加简洁清晰,可随时对页面进行字体放大、缩小、语音播报等操作,更好地为老年人、残障人士提供便民服务。全年政府网站发布各类信息3500余条。2.做精政务公开。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大力推进我区政务公开工作,及时调整了秦都区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公开渠道,融合政府信息公开网站、陕西省政务服务网站,更加精准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在线服务。今年,联合市政务公开办为各街办各部门举办了2次政务公开工作专项培训,扎实推动全区政务信息高质量公开。专区建设工作大步迈进。按照市政府要求,高标准打造政务公开专区建设。出台了《政务公开专区建设标准》,对建设布局、设施设备、服务规范、人员管理都明确了要求。多次深入建设单位进行实地指导,加快建设进度,截至目前,6个街办和部门已全面建成,其余街办建设工作均至尾声,超额完成市上下达的指标任务。3.严管政务新媒体。今年来,以推进政务新媒体建设为主线,积极探索建立新媒体运行模式,及时调整工作重心,侧重提供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解答,发布政策解读,新闻发布等内容。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管理政务新媒体的通知》,建立了新媒体运行管理制度,对不规范管理的3个账号进行通报批评,进行永久关停。对正常运行的32个账号全面纳入监管。通过日常巡检和季度检查通报,杜绝“僵尸”账号、更新不及时、表述错误、错链等问题发生,将政务新媒体建设成为政务公开、群众表达民意、展示部门形象的重要渠道,提升政务传播影响力。4.规范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力度,要求和指导各政府部门和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掌握的信用信息“应归尽归”,全年上传信用信息6397条,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主体身份登记等信息。创新信用修复模式,推行行政处罚信用修复提醒告知制度,帮助企业准确快速修复失信信息,降低企业的负面影响。扎实做好“双公示”,落实国家关于依法依规开展信用信息公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坚持推行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等信用信息7个工作日内上网公示。积极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活动,通过设立诚信宣传专栏,印制发放宣传资料,LED屏滚动播放诚信标语,进一步强化民众征信认识,提高诚信意识。(三)聚焦民生服务创新发展,提升数字社会服务能力1.推出秦都区便民服务平台。关注民生所需,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秦都区便民服务采用“互联网+便民服务”模式,开设“政务便民”“社区便民”“公共便民”三个板块,提供近100项掌上政务和生活服务事项。将政务服务、民生咨询通过二维码传送到掌上,让广大群众和企业充分享受平台的方便与快捷,让基层社会治理更有“智慧”。在自行开发功能外,还搭建了与“秦务员”“爱咸阳”“秦都区公共法律服务掌上服务大厅”等平台的服务接口,为群众精准提供城市服务。2.高效分办热线工单。今年来,区12345平台采用提级督办、亲自把关、评比考核三项机制助推企业群众诉求高效办理。进一步规范了退回工单的办理流程,对9类热点难点工单制定有效措施,出台了《关于市民热线“12345平台”相关工单处理补充意见》。对推诿扯皮、严重超期、久办不绝、多次催办的责任单位,联合区委督查室下发督办单46份,提速工单转办效率。加强考核评比,每季度通报工单办理情况,对重办工单、不满意工单、逾期工单等实行“晒单”,倒逼相关部门提升办件质效,不断提升群众满意率。(四)提升网络安全加固保障,构建威胁防御体系今年来,积极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充分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制定了《秦都区政府办公区域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秦都区办公区数据安全制度》《秦都区政府局域网络应急预案》,信息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全年无一起网络安全事故发生。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今年启用装备制造产业园办公区,迁入部分单位入驻,统筹规划,提前介入,扎实做好网络线路铺设监管,对园区的互联网、电子政务外网和各专网进行整体建设,同时对全区所有集中办公区域的网络线路升级,全部实现一主一备双线铺设,协助西兰办等院外单位办公新址的网络整体改造,切实提高网络安全性,保证全区网络高效运行。同时,做好区两会、人才兴咸大会及各类大型会议直播的技术支持工作。在中亚峰会期间对高发网络安全漏洞攻击进行第一时间通报,及时指导各街办和部门对网络攻击问题妥善处理。二、取得的社会或经济效益1.政务信息公开。依申请公开全年共收到群众申请84件,已回复65件,互动交流群众留言207件,已办结201件,其余都在回复中。2.数字服务民生。“互联网+便民服务”便民二维码开通644个,覆盖全区10个街办的644个小区(村)。3.市民热线“12345平台”。截至目前共收各类群众诉求工单20741件,已办结工单20259件,在办工单482件。及时接受率99.86%,办结率86.72%,办结满意率99.37%。三、存在的问题1.部分干部大数据意识、大数据思维能力缺乏,政务平台有效运用、作用发挥上存在不足;2.数据资源整合尚不全面彻底,信息资源归属、采集、开发等管理制度还未有效落实,诚信及安全体系建设有待加强;3.部分人员保密意识不够强,政府网站信息的安全保密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四、整改措施1.组织大数据管理应用培训,有效提高干部大数据意识、大数据思维能力,提高数据信息应用水平,提升政务服务效能;2.对全区信息系统、数字基础设施,企业单位关于信息系统、数据应用管理情况,加以摸排统计,全面掌握我区数据建设应用基本情况,为更好管理打好基础;3.进一步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水平,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网络安全知识水平;4.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设立网站服务器安全员、机房管理员、网站后台技术员等把责任具体到人,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安全制度,使信息网络安全工作有章可循。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全力推进数字秦都(一期)智慧融合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包括软硬件建设和大数据平台建设,以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跨部门协同指挥能力、数字化社会治理能力。2.深化秦都区便民服务平台融合应用。以群众需求作为服务的突破口,建立健全便民服务平台服务机制,融合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供“管家式”精准推送,实现社区动态信息监管与发布等。3.打造秦都区数字经济孵化基地。为打造秦都数字产业高地,整合全区信息化、大数据资源,借助园区孵化出一批有特色的企业,引入行业龙头大型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孵化发展,推动优质企业与项目在秦都落地生根。4.推进政务公开及政务新媒体规范化建设。完善政务公开管理制度,扩大信息公开范围,加强信息公开规范性建设,建立长效机制。规范运维监管,推进政务新媒体规范化建设,开展政务新媒体清理整合,整合功能相近账号,有序关停无力维护的账号。5.加强网络技术支撑水平。优化提升核心机房的运维和安全,对老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对安全漏洞及时修复,制定并完善网络安全制度体系建设方案,对各街办、部门现有网络资源进行优化。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