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渭城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退役军人提供相关服务保障。开展退役军人相关政策宣传落实;协助做好退役军人行政、组织、供给关系和档案接转;做好退役军人信息平台搭建、维护和数据更新管理;做好联络接待、困难帮扶、信息采集、情况反映、送达立功喜报、悬挂光荣牌和走访慰问等事务。 | |
住所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文林路9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洪娟 | |
开办资金 | 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渭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95万元 | 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未涉及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以来,坚决落实各级工作要求,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有效保障了广大退役军人的各项政策待遇和合法权益,切实推动全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一、基本情况一年来,中心紧紧围绕全局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政策,组织辖区退役军人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圆满完成上级交代的各项任务。目前全区共有各类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18027人,其中军队转业干部2450人、退役士兵14386人、各类优抚对象615人,复员军人103人、无军籍离退休退职职工26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和退休士官120人及现役军人家属327人。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深入开展双拥工作。一是加强阵地宣传。依托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城乡主干道、部队驻地开设国防教育专题专栏,积极开展国防教育日和双拥知识宣传、军地联欢联谊、送文化进军营等活动。打造人民路“双拥共建示范街”和“文林双拥广场”,营造了双拥创建的浓厚氛围。二是引领舆论导向。“敲锣打鼓送出去、热热闹闹迎回来”,3月15日,在统一广场隆重举行咸阳市2023年上半年新兵欢送暨集中庆送立功喜报活动。9月14日,赴咸阳市民兵训练基地慰问正在接受役前集训教育的117名渭城籍“准新兵”。召开退役军人“八一”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共商退役军人发展之策。10月份,在咸阳师范学院举办“咸阳市2023年度退役士兵返乡欢迎仪式暨岗位推介活动”,为120名退役士兵佩戴了大红花、发放退役“大礼包”。联合区人武部举行“2023年渭城区集中庆送立功喜报暨拥军优属赠福利”活动。联合渭城区司法局深入武警咸阳支队某中队开展“送法进军营”主题宣传活动。同时,动员辖区各行业、各社会力量开展“爱心消夏进军营,双拥共建庆八一”主题活动,向我们辖区最可爱的人在炎炎夏日里送去丝丝清凉,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及节日的问候。联合武警咸阳支队某中队邀请抗美援朝老兵蔡兴海走进军营,讲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斗故事。5月份,邀请法律工作者进入驻区部队,开展“法律服务进军营拥军优属促和谐活动进行《民法典》退役军人保障法》《民法典与军人地位与权益保障法》等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并详细解答官兵提出的法律问题。三是开展烈士褒扬纪念活动。坚持“全周期”开展退役军人去世悼念活动,累计吊唁祭奠去世退役军人12人。九月份,在咸阳烈士陵园举行孙秦山烈士迁葬仪式,进一步营造关爱尊重革命军人的社会氛围。11月份,承办全省“学思想.颂英烈”英烈事迹巡回宣讲活动,组织退役军人代表及渭城中学200余名学生聆听报告。四是完善走访慰问机制。春节、八一期间走访慰问辖区驻军部队、消防救援大队和烈士遗属、参战老兵、军休干部、伤残军人、边海防官兵家属等。健全荣誉激励褒扬机制和形式,军地联合开展庆送三等功喜报,累计送达19户军人家庭,每户发放奖励金1000元;常态化进行“光荣牌”悬挂活动,实现应挂尽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发挥职能优势,定期开展科技、教育、文化、法律进军营活动。向部队捐赠锣鼓、腰鼓等乐器及音响设备50余套,协调解决军属工作随调3人、军人子女入学8人。五是用心用情关爱退役老兵。联合文汇办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同志一行上门为抗战老兵冉林锁老人庆祝百岁生日。(二)落实优抚保障工作。坚持关爱优抚,政策落实更加精准。足额落实优待补助,逐月按时发放优抚金,3月份,联合省荣复军人第一医院组成医疗服务队携带体检车和医疗器械来渭城区开展医疗巡诊活动,为辖区残疾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和“三属”等优抚对象开展为期三天的免费巡诊服务。11月份,完成全区优抚对象年度确认工作,对于身体原因不便到现场办理的优抚对象,工作人员积极上门进行年检。(三)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2023年共接收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于10月全部安置到区全额事业单位。上岗前,组织退役士兵赴渭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行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思想洗礼。联合区人社局召开“2023年度符合政府安置退役士兵岗前培训会”帮助转业士官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加快实现身份转变。同时邀请“老兵宣讲团”成员王天成为转业士官讲党课,开展红色教育,为他们安置后顺利上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2023年6月,举办渭城区首家高校退役军人服务站在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揭牌。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退役军人服务站的成立,将为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法律法规咨询、优抚优待政策落实、合法权益维护、就业创业扶持等优质高校服务保障,有利于退役大学生士兵在校园国防动员教育、应征入伍宣传、开展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11月16日,举办省级“标杆型”退役军人服务站授牌仪式暨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能力提升培训会,对辖区10个省级“标杆型”退役军人服务站集中授牌。(五)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举办退役军人、军属线上、线下招聘会,依托苏陕协作与泰州市姜堰区搭建就业对口平台,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打造了市、区两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3个,组织优质企业开展“直播带岗”3次,精确对接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促进了云端招聘。承办“咸阳市2023年退役军人军属就业服务季启动仪式暨咸阳·泰州专场招聘会”,央视七套进行了专题报道。(六)推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2月23日,渭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举行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分队授旗暨负责人聘任仪式。志愿服务分队成立以来,服务项目包括医疗服务、扶贫帮困、应急救援、社区服务、安保工作、法律援助及宣讲等7个方面。先后组织了安保、宣讲、应急救援等公益活动。3月份,应急救援分队王树生队长带领全体队员和家属们一同前往泾河湾腹地开展“爱生命、促环保、广绿化”主题植树活动。8月份,区曙光救援队三名具有专业救援资质的党员退役军人队员跟随队长王树生随队出征,驾驶救援作业车辆、携带专业救援装备,长途跋涉1100公里,历时13个小时抵达涿州,跨省增援实施专业水域救援抢险工作,充分展现了渭城退役军人的无私大爱和优良作风。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一是务实担当精神需提升。处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一些基础情况复杂、协调难度大的工作时,能够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抓手不是很多,主要体现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方面只注重完成招聘会次数要求,对实际成效关注缺乏深度,推动工作跟踪服务措施较少,大胆创新时顾及较多,主动作为不强,推进力度略显不足,三是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不过硬。对于上级的决策部署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重布置、轻落实的问题,在处理涉军信访等难度较大的工作时,“稳”字当前,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思想,工作预见性不强,导致化解风险隐患的能力不足。三是服务退役军人质量还不够高。政策制度的精准落实仍有待加强,急难愁盼问题的有效化解仍需加大力度,服务体系从“有”到“优”的提升步伐需要加快,目前,退役军人保障方面由于地方差异、制度待健全,仅仅依靠政策、程序办理事项,处理方法、思路不够开阔。四、下步工作打算一是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推广。一方面组织干部职工常态化学习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充分发挥专业骨干传帮带作用,提高依法依规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方面围绕《退役军人保障法》等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推动服务对象学法、懂法、用法,大幅提升退役军人对政策法规的知晓率、普及率。二是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基础,有序推进退役军人服务阵地提升改造,打造落实常态化服务退役军人“四清楚”闭环工作机制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不断提高服务精细化水平,构建更为全面、便捷、精准的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体系。三是全力做好涉军信访维稳。定期对涉军信访问题和矛盾隐患进行排查,摸清底数、抓好苗头、强化措施。及时办理和答复各类信访事项,认真倾听和记录来访退役军人的诉求问题,合理合法解决服务对象实际困难。四是扎实就业扶持。及时接收2024年退役士兵,适时召开退伍返乡欢迎仪式、开展适应性培训等,引导退役军人及时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变化和市场需求。加强对退役军人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持续拓宽就业渠道,举办退役军人、军属就业帮扶招聘会,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探索开发政府购买服务岗位,提高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帮扶质量。五是有效落实优待抚恤政策。按照“应享尽享、应发尽发”的原则,严格落实各项优待抚恤政策。按时足额发放优抚优待金,常态化做好光荣牌悬挂、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建档立卡和退役军人优待证受理发放等工作。加强关爱帮扶,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帮扶援助。六是组织拥军走访慰问活动。持续弘扬拥军优属光荣传统,丰富拥军活动形式,“春节”“八一”期间对各类退役军人代表、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军休人员和辖区驻军部队等走访慰问,搭建地方政府与军队、军属、军人的交流平台。军地联合开展“庆送喜报”“慰问点验轮训民兵”“欢送新兵入伍”“悬挂光荣牌”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双拥氛围和崇军尚武社会风尚。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