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定边县> 定边县新乐小学

定边县新乐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3-27 10:23
单位名称 定边县新乐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定边县北环路与北园子路交叉口
法定代表人 武建功
开办资金 90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预算
举办单位 定边县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86.75万元 370.2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新乐小学在教育和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定边县教育和体育局2023年工作要点》和《定边县新乐小学2023年工作计划》,在全体师生的辛勤努力下,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圆满完成了“2023年工作要点”中所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新要求,大实践”——德育是方向。学校引导党员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爱党、护党、为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和“五育并举”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性教育。1.师德师风建设成为新常态。2.德育活动融入新理念。3.榜样示范发挥新作用。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认真开展“最美教师”“最美班主任”“雅乐少年”“书香班级”“学习榜样”“校级之星”“三好学生”和“优秀学习小组”“优秀班干部”“红领巾争章”“周明星”评选活动,激发了师生的创先争优意识。4.活动育人初显新成效。(二)“新常态,大视导”——课堂是阵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整体素质关乎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未来发展。2023年,我们把教师读书确定为“书记项目”,教师业务全面提升确定为“校长工程”,进一步助推年轻教师快速成长。1.教师全员读书和业务全面提升。(1)书记项目——新乐小学2023年教师读书工程。(2)校长工程——新乐小学2023年教师业务提升。2.深化“三个课堂”建设。为了实现课内课外有机融合,我们继续深化“三个课堂”建设,即夯实第一课堂、激活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做到了有方案、有措施、有效果,实现课内课外有机整合。(1)夯实第一课堂。我们严格执行课程设置与课时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和地方课程;做到了课表、教师、教案、检查、考核“五落实”;严格落实每天“两操两活动”。教科研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各年级的示范课教学扎实且有效地开展,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促进了大家的共同进步;教科研活动基于实际情况,以创新的方式展开;我们重视体育、音乐和美术的教学工作,认真执行体育艺术2+1项目。劳动教育方面,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学生的劳动教育计划,并严格执行师资、课程、课时、教案和考核等各项工作,开辟了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激活第二课堂。学校把学生终身体育、终身艺术教育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各项活动之中,积极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促进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我校根据现有的硬件设施、教师特长、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设了体育、艺术、科创、语言类等60个学生社团。(3)拓展第三课堂。我们利用“第三课堂”来打造高质量的社会实践和丰富的社会活动。学校操场北边的一块空地被巧妙地利用,打造出了一个3亩多的劳动教育基地。每个班级和教研组都有自己的“自留地”,这是劳动教育的场所,也是师生们快乐的源泉。(三)“新标准—大规范”——管理是保障。我们始终秉持着“新标准—大规范”的理念,以管理为基石,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管理不仅关乎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是对每一个学生未来的负责任。因此,我们致力于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以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最佳的条件。1.依法办学落实新规范。2.章制建设体现新思想。3.安全管理有了新举措。4.班级管理建立新机制。5.家校共育有了新突破。6.后勤管理有了新提升。(四)“新体系—大构建”——文化是根基。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强化我校教育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办学品位。学校科学制定了《新乐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方案从指导思想、文化溯源、愿景目标、整体规划、保障机制等方面一体推进。(五)获得荣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年来,学校发展、师生成长成绩喜人,获得了上级、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截至11月,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活动和比赛中获奖共计52人次,其中省级4人次,市级8人次,县级40人次;教师获奖60人次,其中省级9人次,市级15人次,县级36人次,各级各类课题立项21篇,结题18篇,其中省级立项2篇,结题2篇,市级立项4篇,结题3篇,县级立项15篇,结题14篇;学校荣获各级各类荣誉和授牌13次,其中省级1次(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授予我校“陕西省STEM教育实验学校”),市级2次(榆林市健康榆林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榆林市教育局授予我校“榆林市健康学校建设示范单位”荣誉称号;榆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榆林市教育局、榆林市科学技术协会授予我校“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荣誉称号),县级10次(中共定边县委、定边县人民政府授予我校“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定边县教育和体育局授予我校“‘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校园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卫生工作先进单位”;荣获定边县第十一届青少年“七巧科技”竞赛活动团体赛优秀组织单位;荣获2023年定边县首届“体彩杯”中小学生棋类联赛象棋11岁组团体殿军、体育道德风尚奖;荣获定边县第五届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优秀组织奖;荣获2023年定边县“体彩杯”少儿速度轮滑公开赛团体第四名;荣获定边县贺圈小学共同体第二届校园足球联谊赛优秀组织奖)。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公办教师数量短缺严重。我校现有公办教师64名,自主临聘教师16名,辅导员13名,临聘教师31名。公办教师数量短缺严重,辅导员和临聘教师工作不稳定。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有些社团、校队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这些因素成为制约学校发展、培养学生特长的瓶颈。二是场地限制。目前与七中共用操场和文体中心,有些活动的开展上相互影响。三、整改措施学校今后的整体工作思路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守正创新为主旋律,以课程改革为主方向,使我校成为一所师资队伍强、学生素质高、教学质量好、管理体制全、设施条件硬、校园环境美、社会影响广的学校。一是努力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养和班子管理水平。坚持学习现代学校管理理论、方法和先进经验,不断更新管理和育人理念,适应新形势,总结新经验,创造新方法。二是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舒适、优雅、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工作环境和氛围。下学期,充分利用新建校的有利条件,合理规划设计,积极争取专项经费,建设生态校园、文化校园、书香校园,增强校园文化气息,营造浓厚育人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缓解学习、工作压力,增强团队凝聚力,形成一个领导与教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团结互助;教师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积极进取;学生文明阳光、勤学上进、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坚持“八音和雅,各雅其雅”的办学理念,真正把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齐、开足、上好所有规定课程,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有爱心、乐求知、惜生命、会交往、爱环保、勤劳动、善反思、懂艺术的雅乐少年。四是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力量,健全德育工作机制,提高德育实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扎实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五是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六是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勤政廉洁、作风民主、务实高效、勇于开拓、讲原则、顾大局的领导班子。采取多种措施,激发、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探索科学、实用、高效的教师学习发展、课改教研方式,努力打造一支既能满足现代教育需求,又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具有精湛的业务水平、高尚的人格魅力、完美的教学艺术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七是进一步完善学校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奖励、激励机制,在职称晋升、评优树模、绩效考核等方面,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向骨干教师倾斜,向贡献较大的教师倾斜。八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工作,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让学生在安全、健康、和谐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授予陕西省STEM教育实验校;被榆林市教育局授予榆林市健康学校建设示范单位;被榆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榆林市教育局授予市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被定边县教育和体育局授予2023年度教学质量提升突出学校、2023年度党建工作先进单位、2023年度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