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和业务范围:培养高等专科学历技术应用人才,促进科技文化发展。开展专科层次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文化传承,技术研发、推广和社会服务。 | |
住所 | 汉台区宗营镇316国道西侧81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国海 | |
开办资金 | 9057.3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9905.09万元 | 79471.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0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一是稳步推进省级“双高计划”。开展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专项检查2次,修改完善后的口腔医学、学前教育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任务书已经在省教育厅备案。二是落实“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召开“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牵头部门专项会议3次、项目推进会议2次,158项提质培优教育教学改革专项项目课题顺利结项。三是加强专业建设。组织申报3个高职专业并顺利获批。成功培育校级课堂革命典型案例10个。出版了学院首部数字教材《正常人体生理》,6门课程获批2023年陕西省职教在线精品课程,2门课程入选2023年省级创新创业在线课程。2部教材入选国家“十四五”职教规划教材,5门课程和教学团队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四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获得57个奖项,其中获国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11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6项。五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学院党政负责人分别带队深入113家企业考察交流,签订校企合作协议30余份。学院当选全国医养结合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全国会计行业、绿色(智能)建造、数智农业副理事长单位。六是加强教学科研工作。立项省级以上项目40项,获得2022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3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各1项,29篇论文获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优秀论文奖,5篇报告获汉中市2023年度优秀科技调研报告。学院获汉中市“优秀法人科技特派员”称号,2名教师获评“优秀三区人才”称号。七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34名。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修订完善绩效分配、考勤管理制度和各岗位聘期考核实施办法。八是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新招聘专职辅导员7名,2名教师获第六届陕西高校优秀辅导员称号,1名教师获国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班主任能力大赛二等奖。原创校园心理情景剧《蔷薇花开》荣获全省一等奖。申报的3项省级学生工作科研项目成功立项。(二)加强文化建设。一是加快建设文明校园、数字校园。举办第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30余场,高分通过季度网络测评创建任务和实地验收检查。校歌正式发布,建成党建文化长廊,校史馆正式开工建设。实施新建计算机实训室、智慧校园中心机房超融合服务器扩容等项目。采购国产正版化服务器操作系统2套。二是筑牢宣传思想主阵地。在省教育厅网站、汉中日报等媒体刊发学院新闻信息100余篇,学院各媒体平台刊发新闻信息1200余篇。参与录制汉中电视台访谈节目“天汉访”,与汉中广电传媒集团(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升级改版学院官网首页,开通学院学习强国汉中学习平台供稿链路,成为全市第一家可直接供稿的教育单位。(三)加强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夯实校园安全责任。新增校园交通标识、减速带35处,制定并落实《2023年陕西省“平安校园”复审复评工作实施方案》,健全完善安保制度体系,深入开展师生安全教育,抓实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二是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与各单位签订《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书》,投入50万元对校园消防设施及器材进行消防检测与维保。开展一系列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学院顺利通过省级平安校园评估认定。三是加强食品安全。坚持每月召开食品安全月调度会,完成“明厨亮灶”监控提升改造工程,改造食堂老旧设备四台。全年原材料采购查验1445次、食品留样17.5万多份、员工培训52次。全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四是提升后勤保障能力。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学校和全省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提升后勤保障服务水平,育人环境持续改善,完成公寓及教学楼改造等项目,完成汉中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生和教师宿舍楼项目进展有序。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提升招生就业质量。2023年学院面向18个省份招录学生4989人,其中三年制高职3725人,五年制高职600人,联办返校543人,联合办学录取121人。印制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汇编6000余册,举行就业创业政策宣讲会、报告会及讲座7场,举行各类招聘会、宣讲会88场,663家用人单位参会。全院2023届毕业生已落实就业去向5048人,去向落实率为91.73%。(二)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建成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6个,开展各类培训、技能考试和服务达8.8万余人次,获“陕西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1个。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双百工程”助力洋县乡村振兴。第三批驻村工作队顺利交接,从帮扶县区采购农副产品300余万元。申报的《打造高山“绿珍珠”、造就乡村“金名片”》典型帮扶项目荣获教育部第六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的问题。一是高层次人才引进比较困难。学院虽然大力引进人才,扩充教师队伍,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人才引进渠道还不通畅。二是专业发展不均衡现象依然突出。个别专业报考人数多,招生计划趋于饱和,一些专业仍存在招生难、招生人数逐年下滑等现象。三是部分办学条件仍未达标。对照职业学院办学条件相关文件,学院在校园面积、师资队伍、宿舍面积等方面还有一些差距。改进措施。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将继续与市编办、人社部门沟通,积极争取人员编制总量管理试点,在探索柔性引智模式、加强薪酬激励、优化评价考核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聚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二是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学院“十四五”专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弱势专业的扶持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专业发展不均衡问题。另外,按照学院事业发展形势,从生源上继续压缩五年制学生招生规模,持续增加三年制高职招生计划。三是积极推动办学条件达标。按照相关要求,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联系,聚焦短板弱项,制定解决方案,确保办学条件达标。四、下一步工作打算继续加强专业建设。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规范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加强专业建设,打造一批校级一流核心课程,建设3-5门混合式教学课程。提升学生管理水平。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任务为抓手,持续加强学生工作内涵建设。巩固提升学生主题月活动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学工干部能力提升活动,加强学工系统“三支队伍”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示范心理中心”,建成学生管理系统并顺利投用。提高招生就业质量。科学合理制定2024年招生工作方案及相关工作,优化生源结构,2024年高职全日制学历教育招生达到5000人。完善毕业生联系信息网络渠道,建立常态化跟踪回访机制,拓展就业基地,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加快建设数字校园。持续做好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优化完善学院《数字校园建设方案》,按计划分步实施数字校园公共平台、业务系统等建设项目,实现网上办事事项不少于20个。开展国产化替代和IPv6普及应用。大力推进校建项目。力争2024年7月底前完成学生和教师宿舍楼项目主体工程。做好7号教学楼改造、公共实训基地投入使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推进学院南侧新征建设用地手续办理以及后续相关工作。做好学院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工作。加强社会服务工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帮扶宁强县酒房坝村、“双百工程”帮扶洋县等工作。全市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学员不少于5万人次,开展好社区教育、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等项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3年10月30日被教育部认定表彰《打造高山“绿珍珠”,造就乡村“金名片”》项目为全国“第六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全省3所高校,我院为唯一高职院校),受到省教育报刊社专题采访,并以“酒房坝的十年帮扶接力”为题进行了报道和推介;2024年2月23日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表彰2023年度陕西省平安校园。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