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定边县> 定边县农业农村合作经济信息中心

定边县农业农村合作经济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7 10:10
单位名称 定边县农业农村合作经济信息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指导巩固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做好农村土地承包和改革;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及合同管理工作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承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承担全县产权交易服务工作指导做好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和资产财务管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协调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指导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和规范,做好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
住所 定边县西环路农业大楼
法定代表人 王代印
开办资金 21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定边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7.89万元 190.7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站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奠基人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基本工作完成情况(一)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我县2023年集体经济消薄村11个,截止目前已完成消除年经营收益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11个。(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平稳向好。我县185个村年经营收入全部突破5万元,全面消除薄弱村,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累计达到5909万元,平均每个村收入32万元,集体经营收入5-10万元的村36个、10-50万元的村117个、50万元以上的村32个,全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三)全面推广应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2022年我县姬塬、冯地坑、贺圈和油房庄四个乡镇使用了榆林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试点实现四级管理,2023年5月中旬,通过对剩余的16个乡镇办进行了榆林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操作员培训,目前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全部完整使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使用率100%。(四)有序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清理规范。成立了以县委农办牵头,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11个部门参与的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专项行动与“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回头看”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印发<定边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暨“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回头看”实施方案>的通知》(定农工办发〔2023〕5号)文件。张贴宣传公告3000份。以县委农办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指导的通知》,三个工作指导组进行了为期两轮的下乡入村政策宣传指导及进度检查工作,对后进乡镇进行了重点督办。全县清收登记审查集体经济合同5960份,涉及合同总金额为3.65亿元,发现问题合同4846份,向纪委移交问题线索5条。小程序已完成所有合同的录入。(五)农村承包地改革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变更业务,配合不动产登记局办理承包方代表变更13宗。认真做好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备案和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土地资格审查工作,推动红柳沟镇黄尔庄村四个村民小组整组流转土地10329.17亩,审查陕西粮农榆林牧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140亩。(六)认真做好农村土地确权与国家森林督查整改工作。完成2022年国家森林督查整改第一批(240个图斑)与土地确权、国土三调数据比对,共涉及图斑7个,农户6户,纠错面积21.02亩;2022年国家森林督查整改第二批(292个图斑)与土地确权、国土三调数据比对,共涉及16个图斑,农户17户,纠错面积79.1亩。完成2023年草原图斑与农村土地确权、国土三调比对,共涉及图斑362个,19个乡镇,462户,比对出草地面积2060.21亩。协助林业局完成2022年国家森林督查图斑与土地确权数据比对示意图242份;登记土地确权错误信息50宗,调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坐标数据91宗、调取土地确权信息308宗、查阅土地确权档案合同及公示底图106次,查阅土地确权档案合同及公示底图64次。(七)全面做好农村承包土地纠纷调解仲裁工作。2023年共立案受理土地承包纠纷案件4起,及时受理率为100%,现已全部办结,结案率100%。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律法规宣传1次,通过发放宣传页、网络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累计发放宣传册500余份,受益群众300余人。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培训1次,培训人次60余人。落实仲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7.8万元,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八)规范农村宅基地改革与管理。根据榆林市相关文件要求,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路径方法,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服务乡村振兴,继续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村两个,张崾先镇王塬村和姬塬镇徐阳湾村。2023年全县共受理宅基地申请646宗,181.76亩,涉及1842人,其中拟使用新增建设用地申请147宗,37.02亩,涉及392人,宅基地已审批454宗,123.33亩,涉及1308人,其中批准使用新增建设用地85宗,18.03亩,涉及247人。(九)开展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和细碎化治理。积极引进社会资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红柳沟镇张兴庄村、黄尔庄村开展整村(组)土地流转,流转土地1.2万亩。大力推广“一户一田”,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白泥井镇金伊湾村、衣食梁村,通过“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的方式,推广“一户田”模式,解决了土地经营细碎化问题,提高规模经营水平,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实施“一户一田”推广面积30128.68亩。(十)做好“两项”补贴发放工作。目前,完成全县20个乡镇2023年种粮一次性补贴审核发放工作,共计发放种粮一次性补贴面积218.68万亩,发放补贴资金1530.78万元。完成全县20个乡镇2023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审核发放工作,共计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360.04万亩,发放补贴资金18002.05万元。(十一)全面规范家庭农场培育。制定印发了《关于促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对全县范围内的农业规模经营户(种养大户、专业大户、工商个体户)在自愿的基础上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取得营业执照后到农业农村部门进行备案,纳入到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完成农业农村部对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中已录入的2679家信息的填报、完善、更新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新录入201家家庭农场,同时下载注册“随手记”。5月份新评定30家家庭农场为县级示范家庭农场,以规范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3月份开展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总结提炼上报典型案例1篇,推广典型家庭农场先进经验,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10月份上报典型案例2篇。9月份推荐上报2023年度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同时对2022年底以前评定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进行运行监测,其中运行合格的46家,运行不合格的有5家。10月份新评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6家家庭农场;同时对2017年认定的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进行运行监测,其中运行合格的26家,运行不合格的有9家。(十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进一步规范。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的清理,同时结合被市场监管部门列入异常名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我们经过电话告知的形式敦促其尽快补报年报公示,按时完成年报公示,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库,及时修复信用。、开展县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评定,共评定12家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9月份开展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监测工作,其中监测3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合格。10月份推荐申报5家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同时已上报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案例、合作社巡礼稿件各一篇。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千员带万社”辅导员的选聘工作,选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20名,促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高质量发展。(十三)全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推荐3家省级示范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同时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的征集,报送1篇典型案例。截至11月底,农业社会化服务共完成40940亩,二、取得的成效。(一)“消薄培强”工作成效显著。王塬村利用苏陕协作项目建设肉牛养殖场一个,肉牛存栏21头,实现集体经营收入5.55万元;武峁子村利用2018年“三变”改革资金发展肉牛代养和光伏收益,实现集体经营收入10.9万元;辛圈村利用2022年“清零消薄”项目资金发展肉牛代养和光伏收益,实现集体经营收入6.45万元;王来滩村、梁圈村利用光伏收益购买农机具,农机租赁收入分别达到5万元、7.72万元;孟咀村、贾崾先村利用2018年“三变”改革资金购买农机具出租及光伏收益,分别实现集体经营收入17.45、5.01万元;西园子村通过集体土地流转,收入5.67万元;白店村利用财政资金入股绿肥园养殖合作社实现固定分红及光伏收益,实现集体经营收入7.7万元;马团庄村利用农机进行深松作业及光伏收益,实现集体经营收入5.38万元;郑寨子村光伏收益5.3万元。(二)合同清理工作效果明显。通过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暨“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整改规范各类农村集体合同4810份,收回承包土地165亩,追缴合同欠款358.3万元,向纪委移交问题线索5条,立案查处1条。全面规范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解决了一些长期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三)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提质增效。印发定边县2022年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健全乡、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制度,全部启用榆林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使用率达100%,实现农村集体资产平台动态管理,解决了农村集体资产台账不全、更新滞后、错登漏登、账实不符等问题,健全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实行村组财务管理制度化,资产管理档案化、群众监督经常化、民主理财公开化,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乡镇农经工作体系建设不完善。部分乡镇农经体系不健全,农经站工作职责未明确到经济综合服务站,农经站缺乏专业人员,出现权责不清、业务不熟、分工不明等情况,农经工作效率和水平有待提升。进行调研并和乡镇协调看能否将乡镇农经人员确定下来,并组织系统培训。四、2024年重点工作一是持续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二是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三是做好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改革管理工作。四是全面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