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农田水利综合开发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搞好农田水利综合建设,推动农田水利社会化服务。保护基本农田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负责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排水、节水灌溉、雨水集蓄利用、中低产田改造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政府514 | |
法定代表人 | 王惠 | |
开办资金 | 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8.36万元 | 23.8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榆林市榆阳区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开展业务情况(一)重点项目完成情况1、完成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旱作节水农业建设相结合项目任务7.21万亩。项目实施内容主要包括:5.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10个乡镇,31个行政村;1.51万亩中央预算内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2个乡镇,5个行政村。项目完成投资14936万元,项目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2023年6月完工并通过竣工验收。2、完成2023年高效旱作节水农业漫灌改滴灌项目:项目涉及小壕兔乡、朝阳路办事处、麻黄梁镇、孟家湾乡、红石桥乡、岔河则乡、小纪汗镇、芹河镇、补浪河乡、马合镇、鱼河农场等12个乡镇21个行政村和1个国有农场,共计3万亩。项目完成投资4118万元,于2023年4月开工建设,2023年6月份竣工交付村集体使用,运行状况良好。3、完成2023年旱作节水农业喷灌改智能一体化滴灌项目:项目涉及岔河则乡排则湾村、巴拉素镇讨忽兔村、补浪河乡云滩村、魏家峁村、曹家峁村、马路湾村和小纪汗镇大纪汗村共4个乡镇7个乡镇村,共计1.2万亩。项目完成投资3103万元,项目于2023年4月陆续开工建设,2023年6月份竣工交付使用。4、美丽农田建设项目:在巴拉素镇巴拉素村、小纪汗镇波罗滩村实施美丽农田防护林建设项目,完成对现状林带进行补植、更新,营造农田防护林网21.2公里。5、勘察设计等服务工作:完成小型标准农田建设5452亩、撂荒地整治1518亩、沟道地农田整治、盐碱地治理项目6500亩、电力补强项目5万亩建设勘察设计和技术指导工作。6、2023年度3.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涉及马合镇、小壕兔乡、巴拉素镇、芹河镇4个乡镇13个行政村。项目于2023年9月底开工建设,完成工程量的80%以上。7、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通过竞争立项答辩,榆阳区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整县域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县。经项目乡村申报、实地勘测、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完成了五年规划建设51.2万亩和2024年度16万亩项目方案编报工作。8、亚行贷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社会调查、环保、土地调查、材料调查、公示等项目前期工作,按省厅管理,正在推进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和项目招投标工作等。9、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整治:对全区2019-2021年已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的高标准农田运行情况和2022年在建的高标农田工程在建工程进行全面排查,覆盖全区14个乡镇73个行政村21个项目共计15.77万亩。(二)耕地质量评价及保护工作1、耕地质量评价工作:2022年项目区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评价已完成,建设前、后土壤检测报告,耕地质量评价报告正在组织专家评审。2023年项目区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评价已经完成项目建设前取土及检测工作,项目建设后取土、检测以及评价等工作待明年工程建设全部完成后进行。2、推进耕地保护、“非粮化”整治、核查统计工作:对非粮化的耕地进行核查统计和整治,促进全区耕地保护工作。3、推填土审核:2023年全区推填土项目申报共计4179.57亩,其中耕地占3095.1亩。共涉及9个乡镇街道办15个村组,全部上报局审批,申报率100%。(三)宣传培训工作1、业务能力培训:全年组织领导干部、党员、业务骨干等共计28人次参加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农业局等组织的培训16次,进一步提升干部履职就职能力。2、农业技术宣传:根据项目实施及业务工作需要,在全区各项目区乡村组开展高标准农田政策、高效旱作节水、加强基本农田保护、“非粮化”“非农化”、农业灌溉技术宣传培训开展宣传培训50次,累计培训人次500人,宣传受益人次1000人以上,发放宣传材料700余份。3、其他宣传:在各项目区村组开展扫黑除恶、安全生产、保密工作、法治教育、非法集资、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宣传活动累计30余次,提高了群众政策知晓率,宣传受益人数1500人以上。4、新闻媒体宣传:累计开展业务新闻宣传报道19次。其中中央电视台CCTV17报道2次,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官网宣传报道14篇,拂晓新闻网1次,区直工委1次,榆阳区政府门户网发布信息1篇。5、调研:接待省市区和其他省份各种调研25余次。(四)其他工作1、创文工作:我单位包抓小区为智乾鑫府小区,积极组织单位党员干部开展创文宣传、卫生整治、安全隐患排查、设施更新、问题协调等服务9次;制作并发放宣传资料;合计投入人力28人次,达到创文预期效果。2、项目入统工作:根据区统计局、发改局及农业局要求,2023年共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纳入统计系统3个,并根据要求每月动态跟进项目建设、资金支出等填报活动。3、作风建设工作: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进行作风建设学习10次,19人查摆问题31条,开展“强化作风建设、勇于担当作为”主题党日活动1次。4、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节水改造,开展旱作节水农业专项技术培训8次,累计培训人次100余人。全年宣传高效旱作节水农业10余次,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的节水环保意识。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榆阳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在市、区考评中,获得了很高的评价。省市区各级领导多次进行现场观摩指导,在旱作节水农业、高标准农田、美丽农田建设和全省农业农村现场会中,成功接待上级检查、调研25次,受到广泛好评。(一)社会成效:1、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状况发生深刻变化,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种地水平得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升。2、促进耕作和植保机械的广泛使用,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80%以上,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道路、桥梁等设施的修建,为当地农民的耕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二)经济成效1、农田灌溉成本明显下降,节能降耗显著。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后,灌溉投入由每亩每年90元降低到70元左右、投工由8.9个减少到5个左右,每亩每次灌溉水费由15元降低到10元左右。2、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高,耕地达到充分利用。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解放农业生产劳动力,群众收入显著增加。三、存在的问题1、项目计划批复慢,建议尽早下达计划任务和资金文件。2、高标准农田建设、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受天气、督查等不可抗力影响,部分项目区工程进度不能按计划进行,无法保证在规定工期内完成建设任务。3、群众自筹能力低,建议加大财政投资力度。4、技术人员缺少,建议增加农田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比例。5、虽然进行了移交,落实了管护人,明确了责任,但是由于气候因素、种植经营不善等原因造成项目区设备不同程度损坏,影响正常运行。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完成2023年3.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尾留、验收、决算、审计和省市验收等工作。2.完成2023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3.完成2023年度3.0万亩高效旱作农业漫灌改滴灌、1.2万亩智能水肥一体化示范建设项目审计、市级验收等工作。4.启动实施2024年度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旱作农业漫灌改滴灌项目、智能水肥一体化示范建设项目。5.启动2025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和编报工作。6.积极推进亚洲银行贷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启动实施工作。7.承担2024年度其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电力补强项目的勘察设计和技术指导工作。8.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及耕地、扫黑除恶、安全生产、“非农化”、“非粮化”、法治教育宣传培训。9.按要求开展区级及以上新闻媒体宣传,承担区农业农村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