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宁强县> 宁强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

宁强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7 09:54
单位名称 宁强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科技开发提供服务保障。业务范围:科技推广,科技成果和专利转化,科技成果等知识产权交易中介,科技培训,中药材发展(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宁强县汉源街道办七里坝
法定代表人 张伟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宁强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万元 10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工作完成情况。1.夯实工作任务。按照县政府工作部署,为了落实2023年度中药材产业发展目标,将4.6万亩中药材种植任务分解下达到18个镇办,各镇办均严格按照任务要求落实完成了种植任务。2023年全县新发展中药材5.47万亩,其中:其中天麻3.81万亩(商品麻3.41万亩,种麻4000余亩)、淫羊藿1万亩,华细辛、银杏、五味子等其他中药材6500余亩,中药材产量达11.76万吨,综合产值达18亿元。2.做好产业技术攻关。依托宁强天麻专家工作站、淫羊藿专家工作站,联合陕西中医药大学专家团队开展技术指导与布点试验,发表林下种植技术科研论文1篇;开展不同品种的天麻袋料栽植技术示范,申报并获批天麻零代种子无土栽培发明专利1项;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专家团队推动天麻口服液、天麻预制菜、天麻胶原糖果等相关产品的研发与成果转化,;与宁强新宁酒厂、汉之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天麻酒、淫羊藿茶的产品开发。3.强化产业质量提升。与汉中市药检所签订合作协议,针对县域中药材重点品种分批次开展质量检测;宁强淫羊藿地方标准已在国家标准委立项并通过专家评审;优化淫羊藿良种繁育技术,开展良种淫羊藿层架式工厂化育苗实验,提高设施大棚空间利用率。依托汉源街道办黄坝驿村、高寨子街道办高寨子村、巴山镇石坝子村三个淫羊藿良种繁育基地产出种苗,在全县推广种植良种淫羊藿300余亩。4.扎实完成项目实施,推进天麻小镇建设。2023年,中心积极谋划、申报并组织实施了宁强县优质淫羊藿种苗繁育及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截止12月底项目已建成,资金拨付进度达到100%。分别在大安镇铁炉沟村建成优质淫羊藿种苗繁育基地50亩,冯家营村建成优质淫羊藿示范种植基地100亩。配合宁强天麻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做好天麻小镇的规划、运营、建设工作,目前宁强县天麻国际交易中心于10月15日正式运营,占地147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开工建设。5.落实品牌认证及区域品牌产品保护工作。积极开展淫羊藿地标认证工作,查找、完善了宁强淫羊藿的相关资料,预计1月份上报国家知识产权局;为加强“宁强天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司法保护,与宁强县人民检察院建立了“宁强天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联系点,在加强对“宁强天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与监管的同时,积极挖掘区域公共品牌的影响力,委托知识产权服务公司,开展宁强天麻区域公共品牌打造与促进工程,进一步加强“宁强天麻”地理标志应用与宣传,积极谋划中国天麻之乡创建工作。6.加强技术培训。中心着力推进中药材技术培训工作。2023年3月协助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农业农村厅,与县农业农村局共同承办了陕西省第三批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骨干培训,全省10市97县区从事中药材种植技术服务的技术骨干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相关负责同志等共计200余人参加了培训;9月联合县委党校和县科学技术协会开展县域中药材技术骨干培训90余人;9月中旬协助县农广校举办全县中药材种植现场示范观摩培训会培训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等150余人;10月配合市农技中心开展市农技员培训50余人。7.积极招商引资。配合县委、县政府,围绕中药材产业规划,开展中药材项目考察及招商引资活动5次;积极对接河南洪善堂、长江医药控股等企业,推动牛至、五味子等产业项目落地;抽调干部2名,入驻宁强驻深圳招商分队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2023年度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3万亩,其中特色优势品种天麻、淫羊藿、银杏采叶园17.3万余亩,杜仲、华细辛、五味子、重楼等其它药材6.1万亩。新建种植基地5.4万亩,其中天麻3.8万亩(商品麻3.4万亩,种麻4000余亩)、优质淫羊藿1万亩,华细辛、银杏、五味子等其他中药材6000余亩;新建示范种植园30个,中药材综合产值达18亿元。累计培育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68家,中药材加工企业60家,菌种生产企业25家,各类经销商户250余家,深加工企业3家(天洋制药、祺欣药业、五丁生物)。全县从事中药材种植发展的农户3.6万户,占总户数37%。形成了集产品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中药材综合产值超过15亿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药材良种规范化种植推广程度不够,须进一步扩大良种繁育标准化基地建设,完善标准化的种植技术规程和保障设施,使经济效益逐步稳定。二是中药材相关特色品种品牌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媒体宣传、推介会议还需要加强。三是产业链条还不完备。天麻深加工企业少、深加工产品品种少,系列品牌产品少,已有产品产业链短、附加值低。2.改进措施。(1)加大良种繁育推广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手段,鼓励和引导农民种植良种中药材,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中药材良种繁育技术的创新和进步。(2)提升品牌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加大对中药材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中药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积极参加各类推介会议,加强与行业内外的交流合作,拓宽中药材的市场渠道。(3)完善产业链条。加大对天麻等中药材的深加工力度,研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提升中药材的产值。同时,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中药材产业的竞争力。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抓重点优势品种,完善产业链。围绕良种繁育、示范种植、产地初加工、产品研发、资源要素、贸易流通、文化推广、旅游体验等多业态融合的理念,打造以天麻为主的中药材集散交易、文化展示、技术攻关、产品加工、康养旅游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二是抓好品牌创建,强韧产业链。加强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接合作,依托天麻、淫羊藿专家工作站、研究所,健全完善我县中药材产业种源繁育、种植规范、产品加工技术标准。加强与知名药企合作,建成高质量药源基地,建立涵盖中药材供求对接、质量溯源、产业调控、预测预警等方面的信息化平台。三是发展农旅融合,延长产业链。纵横联合强化中药材三产产业链,纵向转型为数字化营销,搭建电商平台,培养专业的线上销售团队,瞄准高需求区域和人群,拓宽销售渠道。横向融合发展康养、农旅、文化体验,加快推进阳平关天麻小镇农旅板块建设,丰富天麻产业文化内涵,个性化增强产品体验度,增强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