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阳区> 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

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

发布时间: 2024-03-27 09:43
单位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服务
住所 榆阳区巴拉素镇政府所在地
法定代表人 付永飞
开办资金 198.6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56.82万元 158.3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年来,我站紧紧围绕年度目标责任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开拓创新谋发展,锐意进取谱新篇,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全年工作汇报如下: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大漠蔬菜2023年我站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4处,总面积215亩。分别在巴拉素镇讨讨滩村建立西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面积50亩;在补浪河乡蒿老兔村建设红南瓜与贝贝南瓜示范推广基地,面积79亩;在巴拉素镇大顺店村建立板栗南瓜、黑栗南瓜、银栗南瓜示范推广基地,面积96亩;在芹河镇前湾滩村建立贝贝南瓜示范推广基地,面积40亩。引进新品种8个,推广种植品种8个,新技术集成示范12项。(二)果树产业1.试验示范基地。在芹河镇酸梨海则村建立葡萄试验示范基地50亩,红石桥乡韩家峁村建立葡萄试验示范基地50亩,巴拉素镇讨讨滩村建立葡萄试验示范塑料大棚2座。推广葡萄新品种3种,新技术2项。推广葡使用萄套袋技术和保花保果药剂,免费发放葡萄袋6万个,促花促果药剂30瓶,石硫合剂60瓶,监督发放生物有机肥料49625公斤,复合肥料1983公斤。2.技术培训。为有效破解果农生产技术难题,我站采取技术干部分片包干,全程技术指导的服务措施,在果树生长重要时间节点、关键环节聘请市区专家、乡土人才,采取小范围、点对点、线上答疑和线下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技术指导。全年组织交流活动2次,邀请果业专家培训11次,提供技术指导服务20余次,参训人数达到350人次,培养职业果农30人。2023年区域内葡萄树挂果面积接近1080亩,亩均产量达1500斤,亩均纯收益突破5000元,葡萄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新业态。(三)新型经营主体全年不定期进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录系统的录入、规范工作。全年共录入家庭农场名录76家,新注册登记家庭农场16家和合作社3家。区域内现监测在运营家庭农场15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6家,涉农企业34家。完成区域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监测、评定工作。对绿兴农业等5家省级龙头企业进行监测;推荐1家龙头企业申报市级龙头企业。监测国家级合作社2家;推荐8家合作社申报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和巡礼评选活动,沙盖妹合作社成功入选;持续开展“僵尸社”清理排查活动,8月份完成了15家合作社的异常名录核查工作。监测省级家庭农场24家;推荐3家市级家庭农场申报2023年陕西省省级家庭农场;推荐5家家庭农场参与省、市级家庭农场典型案例评选活动;持续推进家庭农场“一码通”“随手记”的推广工作。推荐榆阳区秋季精品旅游景点线路1条。推荐38名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和种植大户申报陕西省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推荐榆阳区第二批头雁项目18人,推荐15名经营主体负责人申报榆阳区第一批特色乡土人才带头人。2023年,我站严格按照新型经营主体示范认定和运行监测办法展开监测申报工作,按照主体递交申报材料、初审申报材料和会议评审、实地查看基地建设和财务资料和综合遴选推荐的流程展开申报工作。成功申报并认定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4家,占全区比例为58%;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占全区比例为31%。2023年全年扶持奖补新型经营主体32家。扶持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5家家庭农场申报中、省级专项资金项目,涉及补贴金额90万元。支持现代农业若干奖补项目奖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9家,兑付资金166.5万元。积极引导区域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引导本农佳开心农场和林禾生态休闲农庄2家省级休闲农庄、榆阳区飞翔种植农民合作社、耀国家庭农场等6家市级休闲农家,山葱花休闲农庄和思农草莓采摘园2家市级休闲农庄等进行休闲特色农业培育以促进一二三融合产业的发展。(四)政策性农业保险指导各保险公司搞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通过实地查看地块、查看保单数据、查看土地确权面积,询问投保人投保面积、种类和位置、询问承保依据,绘制实地卫星图的方法,利用量亩仪结合奥维地图、MAP智农等地图软件对重点地块实地勘测的形式规范农业承保工作,严格审核把关。确保承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2023年累计完成农作物承保核查263488.7亩,其中玉米191117.7亩,马铃薯64501亩,制种玉米7870亩。(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求及全年检测工作任务要求,通过实地检查检测,我区域内农产品质量总体情况良好。抽检样品类别覆盖蔬菜和果品两大类,抽检范围涵盖区域内22个行政村组,检测样品有玉米、马铃薯、辣椒、香瓜、葡萄等30余种,检测样本422个,全年随机抽样检测任务完成率达到100%,检测样本合格率达到100%。(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1.示范基地建设。2023年,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4处,总面积215亩。为规范基地运行管理,统一竖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展示标牌,依托基地开展营造新品种引进示范、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技术推广培训教育等服务,全程采用机械化种植应用,极大的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2.人员能力提升。遴选业务突出、技术专精、服务优良的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参加外出考察培训,全面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本农技推广队伍。为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2023年所有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由省、市、区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15场次,线下人均参加培训60课时,上线人均参加培训88课时。(七)安全生产全年我站结合实际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制定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划分干部安全职能,成立安全专项行动小组,重点对单位保密、农产品质量安全、种植业生产、农业机械、消防安全、农业工程项目建设和涉农经营主体安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区域71家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排查,排查整改一般问题隐患61条,其中立行立改8条,限期整改53条,实行长效实时监管机制,确保整改问题落实落细,专项排查整治效果显著。结合我站下乡技术指导、现场观摩培训、集中讲座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安全知识宣讲和安全生产培训6场次,重点涉及农机、种植、养殖、加工、冷链设施等安全方面开展宣讲,参与200人次,发放安全生产宣传资料150余份。(八)农民培育工作为提高我区域内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批觉悟高、懂科技、善学习的新型职业农民。今年以来,我区域站立足本职,充分发挥职能、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培训活动,扎扎实实做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自今年以来,我区域组织培训达684人次。其中种植业产业帮扶培训在巴拉素、补浪河展开,达158人次;新型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培训200人次;新型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及项目培训80人次;葡萄技术培训340人次;西瓜土肥水管理技术培训50人次;新型经营主体观摩培训130人次;大漠蔬菜产业技术培训43人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新技术集成方面的典型运用:1、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集成技术。所涉及的215亩种植基地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集成技术,根据作物需水需肥规律,高效供给,施肥效率提高60%,而且相对于传统的漫灌既省时又省力同时节约了人工成本,非常有利于大规模种植。2、可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的对比运用。针对我国的农业地膜污染十分严峻,我站以示范基地为试点,开展区域内可降解地膜的田间运用。经过试点运用,可降解地膜在自然环境下90天左右能够自动降解,不会对土壤造成危害。从而达到全面治理农田“白色污染”的目的。3、促花坐果调节剂与蜜蜂授粉的组合运用。我站在补浪河乡蒿老兔村南瓜基地引进人工饲养蜜蜂,通过雄蜂授粉,有效提高南瓜的坐果率,减少人工授粉的劳力,相较于风媒,坐果率提高了超50%,同时开展了促花坐果调节剂运用。试验在南瓜伸蔓期,在南瓜叶面连续喷洒增瓜灵和乙烯利以增加雌花比例,相较于同品种没有喷药剂的基地,雌花比例明显增多,甚至只出现较少的雄花。在开展南瓜规模性种植中,可尝试大规模使用。5、间作套种栽培管理技术。针对瓜类种植种植行距宽,成本大,生长期短的特点,我站开展了在西瓜基地间作套种油葵作物栽培模式,充分避免了西瓜采收后,土地闲置的情况。尤其在今年西瓜行情低迷的情况下,套种油葵每亩地增收800—1000元。三、存在的问题1.自身能力不足。目前我站农技干部人员少,服务范围大、种类多、专业不对口,所学非所用,不能与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相融合,需要用更多时间来学习,拓展新视野,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2.农产品产供销链条不完善。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缺乏市场调研,农户为了种而种,各种农产品经常滞销。品牌意识淡薄,产品销售价格低,缺乏溢价能力,导致农民收入低,对新产业和新品种发展前景缺乏信心。3.种植户老龄化严重。农户生产主要以经验为主,管理粗放,尤其对于新技术新模式的接受能力弱,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时令水果方面:继续加强区域内的1900多亩的时令水果的后续管护指导工作,让果农学好技术,务好葡萄,卖好葡萄,过好日子。2.大漠蔬菜提质扩面推广工作:重点发展巴拉素西瓜机械化种植、标准化管理、适度规模化发展。深化大漠蔬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最大限度迎合市场需求。外出考察调研蔬菜市场前景,加快农副产品调整和转型升级,打造自主品牌,提升农副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3.新型经营主体工作:重点开展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监测、评定工作,同时规范各新型经营主体的运营,引导新型经营主体良性发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带动当地农户的生产经营。4.学习培训:开展组织外出学习、进村入户技术指导和田间地头集中培训工作,创新工作方法与工作思路,稳固产业脱贫成效。努力完成好、落实好榆阳区农业农村局等上级单位指派的常规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